對於五柳先生讀書習慣的看法

2025-04-02 05:10:25 字數 1674 閱讀 3094

評價五柳先生的讀書態度

1樓:呂敬嬌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得魚忘筌,就是這種灑脫的態度,不拘泥於字字句句,而頗能領悟文章真諦和境界。

五柳先生傳。

東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根據《五柳先生傳》,《鄭板橋讀書》說說他們兩個讀書的不同態度

2樓:齋秋珊植彭

陶淵明讀書是: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所以,陶淵明是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當作一種愛好。他讀書,能獲得巨大的樂趣,但讀完了也就完了。

鄭板橋讀書是:

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所以鄭板橋讀書,是把讀書當作一門事業,屬於博聞「強」識型的。

他在讀書中收穫知識,昇華自身。

為什麼五柳先生是乙個好讀書,不求甚解得形象

3樓:新蘭

答:1.不求甚解,原意為讀書只領會要旨,不過於在字句上花功夫。今意為:學習或工作不認真,不求深入瞭解。

2.陶淵明並非真是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放下,不要死扣住不放。

3.陶淵明主張讀書會意,但是真正會意又不容易,所以只好用不求甚解一筆帶過。一、體現虛心品質。二、說明讀書方法,不要咬文嚼字。

4.陶淵明是個隱士,讀書只是所好,他並沒必要對書的內容執意追求深刻理解,若是能會意則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

4樓:網友

這與他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體現。

5樓:青妍知識屋

1、原因。

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應該是指陶淵明喜歡讀書,但不追求對字句的穿鑿附會(即不拘泥於對字句的解釋),而重在感悟。同時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

2、原文簡介。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傳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乙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3、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約427年),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南朝宋初期文學家,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陶淵明生活的晉代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汙濁,許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願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汙,辭去官職,躬耕僻野,過著簡樸的生活。

飲酒詩《飲酒》、田園詩《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辭賦《歸去來兮辭》等。

你認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嗎 為什麼

我認為,五柳先生的讀書法很值得介紹和學習,他的讀書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四個字 不求甚解 讀書而 不求甚解 現在好像很少人提倡,當然不可一概而論。專業研究人員對他研究領域內的重點書籍,大概是不能 不求甚解 的,甚至是必須 求甚解 的。但對一般人來說,恐怕絕大部分書籍讀起來是可以 不求甚解 的。如果每讀一...

蘇秦讀書目的有什麼侷限性,五柳先生和蘇秦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蘇秦是戰國時期的學者,六國聯盟就是出自蘇秦之手,蘇秦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夢想變成現實,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從蘇秦刺骨讀書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蘇秦的堅強與努力,我們也要想蘇秦一樣不拋棄不放棄,持之以恆。五柳先生和蘇秦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

都認為《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可是

在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的貧富觀是什麼?原句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翻譯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 不慕榮利 相公升圓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拿笑拆先生 頗示己志 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