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印放光
佛經上說眾生平等,只是講覺性平等,也就是拆塵佛性平等。
至於萬事萬物一切外相,佛經中從來沒有說這些相平等。《華嚴經》講菩薩的階級,就有四十二位等級的菩薩。聲聞乘中也分須陀洹、阿羅漢等四個等級扒御哪的果位。
可以說佛經中講修行,處處都有等級的區別的。何況六道眾生的苦娛樂差別極大,以及宇宙萬物花草樹木,都是萬千差別的。
佛經中講萬法唯識,一切唯心。其實在這個意義上講的平等,春碼是包含植物的。
2樓:網友
1、首先要理解什麼是眾生,從出生看分溼生、卵生、胎生餘圓、化生四大類,從所處的則毀州六道分為天人、人、阿修羅、地獄、畜生、惡鬼。草木不在其中,因為草木雖然有生,但沒有靈性,只能算半個生命。
2、眾生平等指的是眾生的孫蔽法身平等,沒有差別。好比說所有畫作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從白紙的角度看,所有的畫是平等的。法身與是這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形無相,具足一切功德。
作為修行者,應常發平等心,就可去除愛憎心、驕慢心等等心病。
3、造物並無主,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成。所謂:緣起性空。
每個生命的差別,是報身,是由無始以來所做善惡的業力產生的果報,又有共業與別業之分。我們生活在同乙個時代,這是共業,可每個人又有不同的境遇,這是別業。
3樓:網友
關於眾生,分為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我們通常所說的眾生平等,是指有情眾生。
這是因為,有情眾生是五取蘊具足的生命。而無情眾生,不具足五取蘊。
五取蘊:指由煩惱而生,或生煩惱的有漏五蘊。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道眾生,無論是天界的天人,還是修辯高納羅、人類、餓鬼、畜生、地獄道眾生,都具足五取蘊。
無情一類,五取蘊不具足,有的沒有,有的五蘊只有一兩項。故而才有我們看到的「含羞草」等植物的一些反應。但做為生命基本的五取蘊,沒能具足則不能稱之為有情。
有情眾生具足五取蘊,產生有攜沒漏的煩惱,也因此可以一步一步修行從而解脫。但無情類念派從這方面來說,連基本的五蘊都不具足,更不要說產生煩惱或智慧了。因此,草木被稱為是無情眾生。
佛教裡說的眾生平等是指?
4樓:華源網路
分類: 社會/文化 >>宗教。
問題描述:佛教裡說的眾生平等的眾生是指六道所有眾生麼?
解析: 地獄 鬼 畜牲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這十個法界的靈體都是眾生,都是平等的。這裡的平等是指都有可以覺悟體察的真如本性,大家的機會是平等的。
但是由於眾生自己的因果業力的關係,不得不在六道里輪迴。就好比說,乙個班上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環境,大家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可是由於付出的不同,最後大家的成績也就有了差距。
又比如法律規定你有公民的權利,但你如果自己作孽犯了法,你照樣會被剝奪和別人一樣公平享有公民權的機會。所以,眾生平等是指機會的平等,不是事實的平等。不平等的事實,**你在平等機會下的所作所為。
眾生平等的上句是什麼,眾生平等什麼意思
上一句是 死亡面前。整句話就是 死亡面前,眾生平等。這句話是王者榮耀裡面不知火舞說的。但是這句話出自 妙法蓮華 句 妙法蓮華 句 有云 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所謂六道輪迴 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迴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它的意思就是 人人平等,眾生平等。...
佛佗為何說 眾生平等呢
因為對自然界來說,生命是不分等級高下的,複雜的生命不一定地位高,簡單的生命存在的價值也未必小,而且地位高低只是眾生自己的主觀評判,世界盃呢神兵不會做這樣的區分,眾生之使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並不斷競爭,只有能力的大小,沒有地位和價值的高低。所以佛認為,我們應該跳出 小我 的觀念,從世界的角度去看問題...
佛教主張 眾生平等,萬物皆有靈性。主張吃素,難道植物就沒有靈性,吃素不也算是殺生麼
佛教主張吃素,並非是植物沒有生命,主張不殺 生,其實原本是不亂殺生,而非不殺生,主張吃素的原因也不是你們認為的不殺生,而是因為動物食品比較容易引起人的食慾,其實你們只系想想就明白了,佛教的戒律原本就是用來抵制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的,佛祖認為人的惡念其實就是各種慾望造成的,而單純靠人的意志力和道德觀來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