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戢巍
理科教學以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為主,主要進行講解引導和實驗操作。
談談理科教學的特點和組織方式?
2樓:小林愛數碼
理科教學的三大特點:懷疑是審視的出發點;實證是判斷的尺度;邏輯是辯論的**。它很好地表達了科學教育的要求,生物學課程改革,也是努力在體現這些要求的。
理科的學科特點是邏輯性,嚴謹性強。學生在理科學習中應該注重理解性,而不是單純依賴於死記硬背,比如化學學科,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屬於啟蒙教學,初中化學只要求學生以「知其然」為主,只要牢固記住教材知識就能考到較好的成績。而高中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不僅要熟記,還要能應用於解決具體問題,更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
3樓:網友
看看理科教學的特點和組織方式有哪些方式。
在科學教學中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有哪些
4樓:帳號已登出
按組織結構分,有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三種形式;按師生交往分,有師生直接交往和師生間接交往兩種形式。古氏和代各國普遍採用個別教學的形式,間有初級的集體教學。資本主義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擴大教學物件,增設課程門類。
教學組織形式簡稱「教學形式」。教學活動的一定結構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學科性質、教學任務制約,其發展變化反映社會生產方式的要求。
簡介: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東西。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及其對培養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學組織形式也不斷發展和改進。在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分組教學制和道爾頓制和文納特卡制等。
發展:個別教學:
我國宋代以前的各級官學和私學,歐洲古代和中世紀的教育均採用個別教學,它是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教學就是教師殲缺盯在同一時間以特定內容面向乙個或幾個學生進行教學。
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辦學規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卻能較好地適應個別差異。17世紀以後隨著班級授課在世界範圍的普遍採用,個別教學就成為了教學的非主要組織形式。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個別教學在歐美各國重新受到重扮圓視。
班級授課: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提出了班級授課制,即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進行教學的制度。19世紀中期,班級授課製成為西方學校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在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並在1904年的癸卯學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確定下來。
導生制: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還出現過英國的貝爾-蘭開斯特製,也稱「導生制」。教師選年齡大些、成績好些的學生為「導生」,先給他們講授教材,再由他們轉教其他學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難以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它並未持續很久。
想考學科教學英語,中南大學和西南大學總的來說哪個更好一點呢
中南大學是985高校,西南大學是211高校,就學校而言中南大學更好一點,但你想考師範類英語,還是選西南大學更好,西南大學師範類在全國排前六。西南大學 southwest university 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下,是國家 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111計劃 2011計劃 卓越農林...
專升本和全日制本科教學內容是一樣的嗎
統招專升本的同學是進入普通本科大三開始學習,和普通本科的同學一起學習,所學的課程內容是完全一樣的。人家也是通過自己努力參加考試考上,如果你覺得自己吃虧了,就重新參加高考考上211大學,因為專升本是不能考211大學的。專升本同學的畢業證和普通本科生的有點區別,會註明是專升本的,而學位證都是一樣的。統招...
上皮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根據上皮的分佈和特點闡述上皮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上皮組抄 織受密集的細胞核少量 組成,在下細胞之間又有明顯的 一般細胞密集排列成膜狀,覆蓋體表和體內各種器官 管道 囊 腔的表面。上皮組織因為於表面,因此就必然有一面向著外界或腔面,稱遊離面。另一面則藉著 與深層結締組織連線。因遊離面與基底面結構分化不同具有特性。被覆上皮 由分為單層上皮和復層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