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發的是健康路費
近來,有這樣一種觀念,很是盛行,持這種觀念的人認為:如果東漢末年三國時代,蜀國不執意伐魏國,而是全力開發蜀國南方和西南地區,開拓至越南、寮國等所在的東南亞地區,靜待中原地區生變,蓄力後,乘魏吳大戰兩敗俱傷時,出兵逐鹿,可否得天下?
答案是否定的,蜀國倒是想這樣做,可是當時的地球環境和人口,不容許啊。
第一,顯然,這是一種,以今天的世界地理環境,來猜測和描述古代所處的實際地理環境的行為。
持這種觀念的網友,其實應該明白乙個基本道理,現在的大多數沙漠地區,在古代還是地肥水美的良田,可今天,卻成了沙漠。
古代的地理環境,跟現在,區別,那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我們往往所不瞭解的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尤其是大宋王朝及以前,人口是多麼的少,獲得食物是多麼的困難啊。那時候,糧食畝產一二百斤都做不到,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可能吃上一塊肉,吃上蔬菜都難上加難。一家人,往往是種百十畝地,交完各種賦稅後,才勉強夠一家人生活,遇上災年,可能就得流浪了。
這真正是地廣人稀啊。
第二,蜀國想要的良田和人口,都在魏國這邊。
這蜀國倒是不想討伐魏國,可當時的時代和處境,傻子都明白,魏國比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都強大。天下五份,魏國有三份,吳國有乙份多一點兒,蜀國只有不到乙份。
所以,不討伐它魏國,怎麼辦?難道,去打盟友吳國嗎?畢竟,大部分時間裡,蜀國和吳國的政策,都是聯合起來,跟魏國幹。
而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境內的良田,在魏國那裡,人口,也在魏國那裡,佔了地盤,就有糧食和人口了。
往南邊和西南邊,諸葛亮還真是幹了,也為蜀國增加了一些助力,還流傳下來有七擒孟獲的故事。可是,縱觀這個過程,得到的,比損失的多得多,只是讓蜀國的南方邊境,略安靜了一點兒了。讓蜀國人北伐魏國時,後顧無憂。
2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我覺得還是很難得到天下的,因為當時蜀國確實本身地方就比較地小,而且人口也比較的少,另外也沒有多少非常有軍事實力的將力也沒有多少謀士,所以想要開發藍方還是有心無力的。
3樓:惠華小知識
做不到的。因為蜀國的實力太小,再加上南方少數民族很多,抵抗情緒很強,所以就算開發南方蜀國也得不到天下。
4樓:小九七
蜀國當時的地理環境也沒有什麼值得開發的地方,如果不北伐那麼真的就是等死了,東吳或許有這種可能,但蜀地向來易攻難守,這樣做根本不可能奪得天下的。
三國鼎立的時候,蜀國為何一直堅持伐魏?
5樓:可樂吧
第3個原因就是實力差距。蜀國當時佔據的土地面積是最小的,並且人口也是最小的。如果當時蜀國選擇休養生息恢復自身實力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也讓魏國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魏國當時本身實力就如此強大,如果再有機會讓自身繼續發展下去的話,那麼蜀國很難在之後與魏國抵抗。所以為了不讓蜀國與魏國的差距太大,蜀國選擇主動進攻。
6樓:蠟筆小曦
因為魏國的實力最強的,所以吳國和蜀國就聯合在一起了,蜀國自然是不能去攻打他的盟友,所以只能攻打魏國。
7樓:點菸用火柴
其實早期劉備和曹操之間已經結下樑子,再者曹操要想進攻孫吳必須得經過蜀國,兩國交戰也是很正常。
8樓:南山石巖
因為蜀漢是建立在恢復漢朝這一基礎上才成立的,也就是說蜀漢打著恢復漢朝的口號,而曹魏是漢朝的敵人,所以一直堅持伐魏。
起凡群雄逐鹿蜀國怎麼打魏國
後期在夏侯和鄧艾起來的情況下還真不好打,蜀國前期拆是很強悍的,黃忠,馬岱,月英,上來就開始拆,孟獲趙雲猥瑣發展,我曾經和人一起20分鐘拆了上路,拆完一路就好辦了,他們再發展也沒用 蜀國前期如果不能完全壓制,魏國後期一起來就打不了,一般我這時候會叫幾個後期躲到上路偷掉上路,必須一次偷掉,然後只要守好就...
傲視天地魏國卡蜀國黃忠 吳國太史慈
你這樣的裝備就用雙夏侯了,太逗了吧。用這兩個需要很高的甲和披風的。還是乖乖得用華歆加3戰鼓和mm吧。這個只需強到2件1500的甲一件1200這樣的甲,然後都督6星左右,還有你的將再轉一次你的將就可以過完三國了,太史慈的話上個夏侯淵就行了,其他一路平坦,到太平的時候,有吼將,甲3件1500都督7星左右...
魏國最強卻甘於防守蜀國最弱卻頻頻出兵何解
因為蜀國弱,要是不進攻只防守,被亡國是遲早的事。蜀國是以攻為守,沒辦法的辦法。魏國當時主要想滅的是吳國,加上曹丕不如曹操能力強。從赤壁之戰後,曹操從此不敢輕易再下江南,三國鼎立後都在各自發展經濟,但蜀國深知如果不把魏國的國力減落,自己是遲早要亡的,吳國是盟友,實力不比魏強還好應付,所以蜀國一直出兵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