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寶媽愛讀**
生小孩,龍年生孩得龍子。
春節都有哪些年俗呀?
2樓:小小小聊生活
春節的年俗有:
1、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
2、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
3、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
4、遊神:
遊神,是傳統賀歲習俗之一。遊神,又稱聖駕巡遊、遊老爺、營老爺、遊菩薩、遊神賽會、年例。
迎神、迎年、遊春、行香、菩薩行鄉、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
5、燒炮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炮仗」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炮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春龍節的風俗
3樓:好運巧克力
春龍節的風俗有剪頭髮、起龍船、拜龍、燒炮、炸油糕、吃龍食、使耕牛、開筆寫字、引田龍等,在一些地方還有祭灶神、敲龍頭、圍糧囤、燻蟲等風俗,節日飲食有料豆、麵條、烙餅、雞蛋。
春龍節,又叫龍抬頭、春耕節、農事節等,時間為每年農曆的二月二日,起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宴盯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執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寓意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將春龍節這天作耐散為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的日子。
在我國山東部昌祥氏分地區,春龍節有撒灰引龍、打灰囤、吃豆子、攤煎餅、舞龍燈等活動,在北京,民間有吃春餅、吃驢打滾、照房梁、驅蟲等風俗活動。
過年的年俗是什麼
4樓:南北浮生
二十三到除夕屬於年前習俗,大致分為忙年和歲除兩部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
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新年的年俗: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睜戚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回孃家」。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正月初五是祭財神祥襲的日子,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正月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
正月初七是人日,要尊敬每乙個人,連官府也不能謹早兄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
有關龍年習俗
5樓:接天菱
舞草龍的習俗:
龍用稻草紮成得名。用一大把稻草紮成有嘴、有角、有眼睛、有鬍鬚的龍頭,用一捆稻草索紮成與龍頭頸一般粗尺多長的七節龍身,再用一把稻草紮成魚尾形的龍尾,一共九節,用稻草間隔地串連起來,每節插一根竹木杆為把。舞草把龍,主要在土家農村山寨舉行,每年農曆五月至七月,為舞草把龍時間,舞龍的意義是娛樂中包含驅瘟、防火兩種。
驅瘟。農曆五六月間,是田間稻草苗猛長期,天氣炎熱,病蟲多發,其中毀滅性的病蟲害為"稻瘟病",在科技落後無法防治的時代,土家農民以舞草把龍來驅逐稻瘟病,久之成習,聚眾娛樂。舞草把龍驅瘟,從村寨出發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區、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順路舞到,舞的動作與燈龍相同。
舞龍隊伍,在吹牛角號、放三眼炮、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聲中表演舞技,頗為壯觀。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間舞完後,將草把龍抬到溪溝邊燒掉,謂之送龍歸海。
遷火焰。農曆的五月端午節前後或七月間稻穀即將成熟期在村寨舉行。舞龍這天,全寨各家的堂屋中間放一盆水和一篩子五穀雜糧,候舞龍隊伍來。
舞龍隊伍中除了舞九節草把龍外,有一條將一丈長的竹子從中破成船形,在中間裝一盆炭火的火焰,由二人抬著。另有射水、射箭和土老司三人及隨後自由觀眾若干。舞龍隊在土老司領頭下,從村頭第一家開始由上而下順次進各家堂屋後,龍頭向堂屋神龕做三點頭行禮,接著繞堂屋一圈,再舞各種花樣。
此時,射水人用射水筒(形狀與第三章"打水槍"一樣)吸盆中水向東南西北中五方射水(意為滅火),土老司抓篩中五穀向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撇一把。撇到中方為堂屋大門外時,舞龍隊出門舞到另一家堂屋。全寨各家都舞到以後,把草把龍和火焰抬到溪溝邊燒掉,澆水回海。
舞龍遷火焰的意思是:請龍把火焰神遷出村寨,以免火災保平安。
過年的年俗有哪些?
6樓:生活大家
過年的年俗:
1、除夕守歲。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體現了家人團聚,共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願景。
2、年夜飯。
年夜飯是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也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物資匱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進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漸漸豐富。
九十年代,菜餚變得更加多樣。進入二十一世紀,西式、農家樂、拼桌……年夜飯的吃法花樣不斷翻新。
3、拜年。正月初一,人們見面時,都會互致這樣的新年問候。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傳說西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稱為正月初一。
4、春節聚餐,春節期間,聚餐是不可缺少的,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它可能讓人對孩子讚不絕口,也可能讓人對孩子頻頻搖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吃相能反映出乙個人的教養,能看到他背後的家庭文化和個人的修養品位。
5、祭祖。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掃房子、淨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前往祭拜祖先,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祭品,點香燭,以供後輩祭拜。
想了解下,19年春節都有什麼新年俗啊?
打掃房屋象徵著去除厄運,穿新衣 上新妝則寓意著新年新氣象,年夜飯 壓歲錢更是過年少不了的元素。而隨著網際網路和技術的發展,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方式也在不斷豐富。正月廿七到年初六,年俗在我家 互動活動每天玩轉一種新年俗,體驗中華傳統年俗的同時贏得紅包 電影票 外賣紅包 吸塵器等諸多福利,廣大紛紛曬出自己的...
為什麼要過春節?為什麼要過春節呢?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 弘揚美德 陶冶情操 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
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春節為什麼要包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 更歲交子 之意,子 為 子時 交與 餃 諧音,有 喜慶團圓 和 吉祥如意 的意思。春節習俗 過年吃餃子的四個原因 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