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為什麼對中國人這麼重要

2021-03-19 18:19:21 字數 5194 閱讀 8224

1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春節」正式成為中國農曆新年的名字只是近百年間的事情,但是,有關「春節」的歷史卻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如同腳步一樣,既厚重又輕靈地邁過神州大地。

「春節在古代一直叫『年』,農曆正月初一就是新年。老百姓叫『大年初一』,文人學士叫『元旦』、『元日』。」北京大學民俗學副教授陳連山說,「雖然辛亥革命之後引進陽曆,春節丟掉了『元旦』的名字,但仍然是我們最大的節日。

」農業生產催生春節習俗

世界上似乎很難找到另一個節日,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快樂、祥和,而且時間跨度那麼長。雖然精確地說,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裡,春節更像一次漫長的假日狂歡。

北京舊時的童謠這樣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至於春節的結束,一般都認為要到來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從臘八到元宵節,算起來竟有一個多月。

節日的高潮,便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

今人鄧雲鄉在《增補燕京鄉土記》中,曾生動地描述了一番北京年夜的「協奏曲」,是「噼啪」的爆竹聲、「噔噔噔」的剁餃子餡兒聲和各路鋪子裡「噼噼啪啪」算盤結賬的聲音。如今,結賬早已不用算盤,剁餡兒聲音亦不常聞,只有煙花爆竹的聲音還伴隨著人們的說笑,迎來一個又一個新年。

「關於春節起源,由於遠古時代文獻缺乏,具體起源時間很難考證。學術界有過幾個假說,例如『臘祭說』、『巫術說』和『鬼節說』,都沒有充分論據。」陳連山說,「但是,我們可看到春節和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絡。

」「比如,『歲』字原來是一種斧類砍削工具,用來收穫莊稼,也用於收穫後的殺牲祭祀,『歲』漸漸成為該祭祀的名字,最後,『歲』成為一種時間段落標誌。『年』字也如此,《說文解字》的解釋,『年,谷熟也。』後來也發展為時間段落標誌。

《爾雅·釋天》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這說明,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人們產生了年的概念。確定了年的長度以後,一年的開端就是新年,慢慢就演化出過新年的習俗。

所以,新年或者說春節,無疑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

過春節,為什麼對中國人這麼重要

2樓:丶青川少年郎

春節對於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假期,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和象徵。春節是一個全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的節日,是一個滿懷生機、為來年積蓄力量的節日。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春節的影響力在國外不斷擴充套件。海外的華僑華人、留學生都會在春節期間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很多活動得到了當地**的認可。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工作和生活,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春節以及中國文化。

春節,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擴充套件資料

雖然我國已有四千多年過春節的歷史,但真正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我國近代辛亥革命後的事。據說,辛亥革命勝利後,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使用公曆,在民間使用夏曆。

當時,中國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不被中國人接受,後以失敗告終。2023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

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所以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春節,每年有數萬人在春節前踏上返鄉的旅途,只為了能和家人過春節。過春節,是「回家」。

4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在對春天的理解中,對年的理解中,對歲的理解中,我們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方式、思維方式,包括我們的信仰方式,這是我們特殊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就是說,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它不僅僅是現在時態的民俗生活,它是以記憶的形式儲存了這個民族幾乎全部的文化生活內容。

中國正處在一個從農耕文明向現代化工業文明轉變這樣一個更為特殊的歷史時刻。在這個時期,人們更多地傾向於對外來文明的廣泛的接受,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拋棄了自己的節日,在無形之中,就形成了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的一種記憶力的減退。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為虔誠的信奉的一個節日。全球化的這種大趨勢使多個民族文化共融為一體即現代文明,在這個時刻每一個民族都有對自己文化的捍衛的權利和傳承的權利。而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春節的內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淡忘,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熱衷於過聖誕節。

年輕人過聖誕節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有責任要過好自己的節日,我們保衛春節也就是說要告誡人們不要忘記了自己神聖的民族文化遺產。

現代文明和傳統民俗節日的存在並不是完全相悖的。人們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精神家園的標誌事實上就是民俗。民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底色,現代文明越發達,人們對自己的精神家園、對民俗的守護程度會越高,最重要的是守護民族精神,是對自己的文化尊嚴的捍衛。

民族節日並不是簡單的一種符號,而是代表了這個民族的情感的、價值的、多種內容的一種聚合體。

中秋節已經簡化成了吃月餅,端午節已經簡化成了吃粽子、「過年」已經簡化成了吃餃子……從農耕文化到商業文化,凡是能簡化的我們都簡化掉了,凡是能省略的我們都省略了。今天,我們的民族似乎已成為一個最為實用、最為「刪繁就簡」的民族。所以端午節被韓國人搶了,七夕節被情人節替了,春節已越來越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了……除了發展經濟,除了掙錢,我們的民族還需要什麼?

(老q)

我對春節的印象還停留在童年時期。那時候是小孩子們的歡樂時光。成年以後,覺得春節無趣了許多,只是回家和放鬆的日子。

但今年,我從臘八就開始忙活,熬臘八粥醃臘八蒜,小年買來芝麻糖,二十四開始掃房子,然後買新衣買禮物,買門神對聯和鞭炮,備好一週用的水果蔬菜、零食宵夜。因為我已經成了孩子媽媽,我不想讓她對春節的記憶成為一片空白。(小黨)

面對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日漸勢弱,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被動的「保衛」,而是要嘗試給傳統的節日注入新的生命力,把它們經營成為一個個全球化的節日文化消費品牌。如果還是僅僅固守在幾個遙遠的「外婆」傳說,以及夾雜著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動和簡單的吃喝上,都不會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更談不上發揚光大了。

傳統節日無疑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可是,當前有多少人在研究大眾消費心理?又有幾個人在研究娛樂形式的時代性呢?如果沒有人潛心地把中國豐富、獨特的珍貴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包裝,使其轉化為世界文化消費的商品,那我們就只能面對洋節的洪水氾濫,望「洋」興嘆了。

(笑天)

於中國人,春節既是風土人情的混合體,更是過往歷史的沉澱物。春節之於我們的意義不能簡單地等於享用一場饕餮大餐,而應該是每個人溫習風土人情,回顧既往歷史的一大載體。年味淡了,是因為我們不再溫習,也捨棄回顧,人人專注於自己的圈子和物質。

不錯,全球化的車輪面前,一切民族的東西無不顯得渺小、悲情。但全球化與民族特色絕不是形同水火,不可跨越。只有為傳統的東西不斷新增新的核心,一個民族的種子才不會被全球化的車輪碾碎,甚至還可藉助全球化的快車撒向更廣袤的大地。

為什麼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

5樓:夏信昂琬

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人們忙碌了一年,春節是休息和合家團圓的節日,在外的人都趕回家和家人團聚,也是我們迎接新的一年的開端,新的開始新氣象,

6樓:聲愛景興風

春節是人們copy忙碌了一年,閤家團

bai圓的節日,無論是du

在外打工還是求學或別的等等都zhi趕回家和家人團聚dao,所以說是最重要的節日。「冬大過春」一般都說如果過冬那天天氣好,春節的天氣也好。冬過好了,春節也會過好,所以人們對過冬很重視。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春節不單單隻有一個習俗,還有掛燈籠,吃團圓飯,放炮,放煙花等!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8樓:悟曉曼聞盼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節氣清明)▪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

冬至(節氣冬至)▪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尾牙(農曆臘月十六)▪

祭灶(農曆臘月廿四)▪

除夕(農曆十二月卅日)

9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情人節是中國的節日嗎?為什麼中國人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 教。這是一個關於愛 浪漫以及花 巧克力 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1 2 而在中國,...

為什麼說實踐美學是中國當代美學史上最重要的學派

實踐美學之所以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和李澤厚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李澤厚在實踐美學的實際運用和國際影響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也推高了實踐美學在中國的地位,有關李澤厚的實踐美學的意義以及基本特徵解釋如下 整個80年代,中國美學的主流就是實踐論美學。社會和學術界對美學問題的關注在80年代形...

愛情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想法和一樓一樣,第一反應是信任。確實,似乎特別多的人說過這個道理,也有很多人的經歷印證著信任在愛情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我的第二想法是,我不知道愛情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我感覺它們都是相對很重要,並列重要。理解信任,甚至互動頻率,家庭,朋友哪一樣都很重要。話說回來,很多人失去愛情並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