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單
首先邊際效應遞減是建立在一種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就比如說土地和種子這兩種資源,土地的供給相對不變,種子的供給變化較大。。。
你投入前幾個種子時,每個種子都會收入很多;
但是隨著種子的不斷增加,新投入的種子無法得到前面種子那麼好的營養,位置等生長要素,新投入的種子產出減少;
最後過量的種子投入,土地養分不足,連前面種植的都不能正常存活,邊際收益即為負。
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領域:資本和勞動力(資本相對固定,勞動力投入過多,反而會降低勞動效率)吃包子(當你餓了的時候,吃一個覺得很好吃,但是吃了很多之後,就會覺得沒有那麼好了,吃撐了以後還要強迫你吃,你會覺得很痛苦,此時邊際效應即為負)
2樓:匿名使用者
請參閱《西方經濟學》裡的微觀部分。
裡能搜到的就不給你貼了。
隨便找本西方經濟學就可以找到,有個邊際效益曲線,看圖明白的快哈。
要注意區別邊際效用與邊際報酬之間的區別,邊際效用是遞減的,而邊際報酬是先贈加到一個最高點,然後遞減。
3樓:月夜獨語者
邊際效應遞減法則,又稱戈森第一法則,就是說邊際效用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比如說一個很渴的人喝第1瓶水和喝第2瓶、第3瓶水的效用是越來越小的。
請舉例說明為什麼邊際效用呈遞減規律
4樓:甄白萱顏俠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從經濟學裡面引出的一個非常顯著的規律,就是:當一個正向的動因增加時,會換來一定效果,但是當動因持續增加時,效果的增加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無論動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長了,這就是「遞減」。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非常非常餓的時候,吃第一個饅頭,會很有幸福感,吃第二個饅頭,幸福感會有,但是會比吃第一個時的感覺少,吃第三四五個饅頭時,幸福感會越來越增長得少,我保證,吃第十個饅頭的時候,只會更痛苦了。
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最簡單的例子。
什麼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並舉例說明? 10
5樓:匿名使用者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規律之一。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最終會減少的規律。該規律另一種等價的說法是:
超過某一水平之後邊際投入的邊際產出下降。
你開了個小作坊,每天可以產出5件商品,那麼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來幫手,於是現在變成了2個員工。人多了,工作時聊天誤工、兩個人相互推託依賴,都希望自己偷偷懶、省省力,於是效率變成了4.
5件/天,在工資等激勵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產出效率會越來越小。
6樓:
吃冰淇淋。
如果某mm能吃冰淇淋,但是2個剛好。
我想她吃第一個的時候一定很美食。
第二個的時候還可以。
第三個的時候估計就開始討厭了。
第四個的時候估計她會相當討厭。
第五個的時候估計她會。。。zzzzzzz我想可以把她的喜怒程度的效用函式y=y(x)其中冰淇淋個數x
顯然,效用遞減。
7樓:匿名使用者
吃饅頭,喝水是最簡單易懂的了,不知道摟住想更簡單些還是更理論些?
舉例2~3個例子說明什麼是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8樓:王王王小六
1、以吃飯的數量為例,當消費者剛開始吃飯時,由於飢餓的感受,剛吃的飯的效用較大,但是當持續吃飯超過某一數量時,消費者會吃不消,此時再多吃飯反而成為類似處罰的效果,消費者再多吃的結果將導致負的邊際效用。
2、一個農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獨自在那裡勞動和生活。他收穫了5袋穀物,這些穀物要用到來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餘。他是一個善於精打細算的人,因而安排了一個在一年內使用這些穀物的計劃。
第一袋穀物是他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第二袋是在維持生存之外來增強體力和精力的。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可吃,所以留第三袋穀物來飼養雞、鴨等家禽。
9樓:angela韓雪倩
舉例1:「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古老故事在很多年以前就被拍成了電影,如今更以歌曲等多種形式令人耳熟能詳。人們喜愛三個和尚的故事不只是其情節的趣味橫生,更在於其蘊涵哲理的深遠。
從經濟學的角度,三個和尚的故事印證了一個規律:邊際收益遞減。
舉例2:比如洗衣服這個工作,可以一個人專門洗,一個人負責甩幹,一個人負責晾起來。三個人比一個人的產出要高得多。
這也是分工的結果。但是如果變成了20個人來做的話(沒有增加洗衣、甩幹、晾衣服的裝置),一些人就開始聊天,說笑。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人。
從而降低了產出。
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如技術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當該生產要素投入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效益增加量是遞減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以技術水平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保持不變為條件進行討論的一種規律。
10樓:蘇陌心
1你吃雞腿,第一個很香,第二個也很香,第三個還不錯,第四個就開始感覺一般,越往後雞腿帶給你食物上的享受就越少。
舉例說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11樓:劇中局
回答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又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的增量就會下降,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舉例 當一種投入如勞動被更多地追加於既定數量的土地,機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時,每單位勞動所能發揮作用的物件越來越有限。土地會越來越擁擠,機器會被過度地使用,從而勞動的邊際產量會下降。
如何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12樓:秒懂百科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
13樓:妮妮小樂園
只要看具體的狀況,一般情況下的話,它是根據實際的使用當中的話表越多越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一種科學的。
14樓:網友
我弟簡單的規律打,那麼你這個太空沙怎麼就關門,你在設定裡面把它直接關閉就可以。
15樓:書天曼
我們應該要這樣理解邊際效應的遞減規律,他們是隨著那個數量的增多和趨近一個值。
16樓:小嵊
如何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真正效用比嗯這個遞減規律的話,我建議你先嗯,把這個遞減規律是怎麼形成的?再理解一下,都是從從這地點,然後你自己效應的之後,然後他層次遞減就行了。
17樓:廖憶柏
如何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我認為這個非常好理解。
什麼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請舉例說明。
18樓:假面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因在於: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樣性。
舉例:如果**(連續劇)一次性集中放出,人們在看前幾章(集)的時候,邊際效用會持續增加,但隨著時間的遞進,人們反而開始對劇情感到疲勞,邊際效用也開始遞減。
19樓:雨說情感
一、定義。
當其他情況不變時,隨著某人使用某一物品的數量增加,其新增加的最後一單位物品的使用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越來越少,其對使用者的主觀價值也會越來越少。因此,需求曲線總是傾斜向下的。
邊際的含義是額外增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數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數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額外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滿足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過總效用與邊際效用兩個指標進行衡量。總效用是指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邊際效用是指對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額外增加的滿足程度。
二、例子。如果**(連續劇)一次性集中放出,人們在看前幾章(集)的時候,邊際效用會持續增加,但隨著時間的遞進,人們反而開始對劇情感到疲勞,邊際效用也開始遞減。
20樓:釘子兔
財經小貼士—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21樓:匿名使用者
邊際效用遞減,一指當消費者對於一種商品的消費一直增多時,每多消費一單位的消費品對於消費者的效用是遞減的。
簡單一點說,當一個人非常非常餓的時候,吃一個饅頭對於他效用是100,當他吃第二個饅頭時,已經不那麼餓了,饅頭對於他的效用可能減為80,第三個饅頭對於他的效用可能只有10,當他完全吃飽的時候,饅頭對於他的效用就是0了,此時,如果繼續讓他消費饅頭,他可能會對饅頭產生厭惡感,那麼饅頭對於他是負效用的。
物以稀為貴,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
22樓:柴朋行凡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從經濟學裡面引出的一個非常顯著的規律,就是:當一個正向的動因增加時,會換來一定效果,但是當動因持續增加時,效果的增加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無論動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長了,這就是「遞減」。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非常非常餓的時候,吃第一個饅頭,會很有幸福感,吃第二個饅頭,幸福感會有,但是會比吃第一個時的感覺少,吃第三四五個饅頭時,幸福感會越來越增長得少,我保證,吃第十個饅頭的時候,只會更痛苦了。
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最簡單的例子。
23樓:手機使用者
定義 當其他情況不變時,隨著某人使用某一物品的數量增加,
舉例說明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舉例2 3個例子說明什麼是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邊際報酬遞減定律的例子如下 一畝土地最多能產多少噸糧食?假設為2噸,開始1個人 1畝為0.5噸,然後2個人 1畝能增加0.5噸的產量,此時總產量就為1噸。土地糧食產量最多可以達兩噸,糧食產量還未飽和,此時3個人 1畝能增加0.3噸了,這樣總產量增加到1.3噸,但是增加第3個人後,產量只增加了0.3噸...
什麼是素數?請詳細回答,最好舉例說明
就是隻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自然數 例如2.3.5.7.11.13.17.194可以被2整除,所以不是,6可以被3.2整除,所以不是,9可以被3整除,所以不是 以次類推 特例2 唯一一個偶的素數 特例1 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合數是可以被1和本身外的數整除的自然數 素數是這樣的整數,它除了能表示為它自己...
什麼是計稅依據,什麼是計稅依據?(請舉例說明)
稅的計稅依據是指據以計算徵稅物件應納稅款的直接數量依據,它解決對徵稅物件課稅的計算問題,是對課稅物件的量的規定。計稅依據按照計量單位的性質劃分,有兩種基本形態分別是價值形態和物理形態。計算應納稅額根據的標準,即根據什麼來計算納稅人應繳納的稅額。計稅依據與徵稅物件雖然同樣是反映徵稅的客體,但兩者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