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與文化學習的關係

2022-10-11 11:35:11 字數 5247 閱讀 5035

1樓:楊子電影

1、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人們的意識形態集中起來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法律條例,審美意趣,而語言就是在人類產生之後,隨著文化的產生而形成的一種精神文化,它屬於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語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殊性。

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它作用於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資訊的載體和容器。

3、語言是文化的傳播方式,語言是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實際上也是文化形成和傳播的表現,人類因有思維而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創造了文化,又在不斷的語言交流中互相傳播各自民族的文化。

4、語言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相互制約,雖然說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傳播工具,但並不是說語言就不如文化重要,也不是從屬於文化,鑑於語言的特殊性,筆者認為語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長,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

學者觀點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但是卻值得所有人關注。保護民族語言和搶救瀕危語言就是為了保護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各民族成員的平等權利。

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曾經指出的那樣:一些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全球化、工業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

有關部門、機構以及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的民族語言和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語言。這樣既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2樓:陌上開花花不敗

因為有了語言所以才會有人與人的交流,才會創造出本民族的文化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文化是以語言為基礎的。

4樓:疏冰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語言教學與文化學習的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是:語言屬於文化的範疇,語言包含的範圍比較小,文化的範圍比較大,文化分為很多方面,語言只是其一個方面。

說它是最重要的載體,是相對於其他載體而言。其他載體只能向人們顯現文化的一個部分,甚至是文化的一個角落;而語言則全面地儲存著文化的整體資訊。語言如果要超越時空,就需要藉助於文字。

從現象上看,似乎是文字充當著最重要的載體,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的負載功能,是靠它與語言的特殊關係而存在的。

語言由語音、詞彙、語法三大要素組成。負載文化的任務主要是由詞彙,特別是實詞詞彙承擔。語音和語法是超時代的。有人主張漢語語法體現了漢民族的文化意識,似乎至今缺乏有力的論證。

文化內容,特別是哲學文化在靠語言進行傳播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分不清語言和它所指的事物,於是經常誤把語言和其所指混同。於是語言又反過來對文化產生影響。最突出的例子如語言崇拜(包括文字崇拜),如漢語的雙音節詞彙對對稱美的觀念的形成所起的強化和推動作用,如宗教語言進入全民語言後,語言本身對人產生影響等。

正是由於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理解就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語言理解的層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換言之,對於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而言,三個層次的文化都是需要的,不可只給這個,不給那個,至於課程給予到什麼程度,具體內容怎樣確定,則是應該進行研究的。

因為語言本來就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理解就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語言理解的層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語言和文化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文化與語言本身就是不能被分離開的,所以也就是文化是語言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就一定首先要了解和學習這種語言背後的民族的文化。

總之,語言教學與文化學習之間的關係,是以語言教學為基礎,藉助語言中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形式中內含的文化因素,在能夠完成基礎語言教學與學習任務的同時,使學習者吸收目的語文化。

語敘述言文字與文化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特殊在**?

1.它是史前時期的產物,是人類無意識的創造——不完全等同於文化的創造性。

2.它既不屬於主觀世界,也不完全屬於客觀世界,具有介於二者之間的性質。

3.它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反映,是超時代、超政治、超觀念的。

因此,三個層面對它都不合適。

(二)語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

說它是最重要的載體,是相對於其他載體而言。其他載體只能向人們顯現文化的一個部分,甚至是文化的一個角落;而語言則全面地儲存著文化的整體資訊。語言如果要超越時空,就需要藉助於文字。

從現象上看,似乎是文字充當著最重要的載體,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的負載功能,是靠它與語言的特殊關係而存在的。

語言由語音、詞彙、語法三大要素組成。負載文化的任務主要是由詞彙,特別是實詞詞彙承擔。語音和語法是超時代的。有人主張漢語語法體現了漢民族的文化意識,似乎至今缺乏有力的論證。

我們平時說詞彙對於社會生活最為敏感,這也意味著許多文化凝聚於詞彙。黃侃先生說一個字就等於一句話,意思是任何概念所包含的,實際是一個定義、一個判斷。而定義、判斷則是文化意識的結晶。

當前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化劇烈,因此在詞彙上表現為新詞新語的劇增。但是,這還不是語言對文化產生影響的最好例證,因為大量新詞新語是暫時的,它可以構成對文化的一時衝擊,多數不能對文化的整體,特別是人的觀念產生影響,不見得能成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只有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生活的底層,經過歷史的選擇和淘汰、進入了民族基本詞彙的語言事實,才是語言對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的標誌。

這一現象需要用歷史上的事實加以說明。例如佛教在中國傳播了近2023年,對中國三個層面的文化都有巨大的影響。一些詞如自在、見地、法門、公案、功課、報應、解脫、因果、地獄、觀照、有緣、機緣、投機、印證、化身、紅塵等等都來自佛教;佛教詞語甚至成為成語進入詞彙體系,如立地成佛、天花亂墜、當頭棒喝、隨機應變、迴光返照、不可思議等。

這些詞語已經讓後人感覺不到是佛教詞語,也就是說它們已完全融匯到漢語固有的詞彙中,成為漢語的組成部分。

(三)語言對文化的巨大反作用力

文化內容,特別是哲學文化在靠語言進行傳播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分不清語言和它所指的事物,於是經常誤把語言和其所指混同。於是語言又反過來對文化產生影響。最突出的例子如語言崇拜(包括文字崇拜),如漢語的雙音節詞彙對對稱美的觀念的形成所起的強化和推動作用,如宗教語言進入全民語言後,語言本身對人產生影響等。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開拓的領域。應該承認,對這個問題學術界至今研究還很不夠。

(四)語言理解與文化理解的關係

正是由於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理解就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語言理解的層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換言之,對於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而言,三個層次的文化都是需要的,不可只給這個,不給那個,至於課程給予到什麼程度,具體內容怎樣確定,則是應該進行研究的。

近年漢語教學界對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的重視,即基於這一原理。學界在這方面進行的**已經不少,意見雖不很一致,但在上述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問題上則是共識。

周思源先生認為,漢語學習初級階段的文化定位表現為「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知識」;目的語學習越往中高層次發展,接觸的文化越來越高,學習的內容越以專門文化的面貌出現。「豐富的文化知識為語言表達提供了大量潛在的可能性。」②

現在的問題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文化背景和文化儲備應該以什麼形式進入教學領域呢?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極其龐大而複雜的系統,一個人畢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對於來華學習漢語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他些什麼,才可以既滿足他眼前的需求,又為其以後進一步瞭解中華文化打下基礎、提供門徑呢?這就是前幾年對外漢語教學界討論得很熱鬧的問題。

現在這個問題也就涉及到了我們學院的建設和老師業務發展問題。

下面我就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7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 用。 語言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 個部分。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也是使人與文化融合一體的媒介。 它隨著人類的形成而形成,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 從小文化角度來看,語言和文化是同步發生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

語言是文 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語言的豐富的發展。有了語言,人類 就有了文化。語言是人類區別與動物的重要標誌。

一種語言的語言結構是一個完整的語音符號系統和書寫符號系統, 是一種語言區 別於另一種語言的根本所在。滅絕語言等於滅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

人們的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如何理解,怎麼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區分。

8樓:愛漂漂淼淼

人們的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如何理解:

任何精神活動都和物質有一定的聯絡,物質決定意識,任何思想活動都離不開物質活動,都是對物質活動反映。

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比如哲學家把自己的哲學觀點寫成著作。畫家通過繪畫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區分: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9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這個哲學方面

的問題,每個人的

理解能力都不一樣

語言符號和它所代表的現實現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10樓:唯有詩與酒

語言符號中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完全由社會「約定俗成」,而不是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的、 本質的聯絡。  「約定俗成」便是語言符號的本質。符號是社會的產物,它要經過人們的約定, 賦以一定的價值,才能起交際工具的作用。

符號的這些條件實際上說的是符號的形式和意義 跟符號所代表的現實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  所謂「現實現象」,不僅指周圍世界(自然界和 社會)的事物、事件、性質、動作等,而且也指人類內心世界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評價以 及精神文明、意識形態等等方面的現象,包括語言所要表達的一切東西。  將事物概括成類是 心理的認識活動,它的成果就是意義,因此意義是人們對一類現實現象的概括反映。

音義結 合的統一體構成符號,成為現實現象的代表。音和現實現象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絡。意義是聯 系現實現象和音之間的橋樑。

沒有意義,即沒有對事物的反映,那麼聲音歸聲音,現實現象 歸現實現象,相互之間無從建立聯絡。

如何理解語言的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

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是語言系統中的兩種根本關係。不但語言符號 詞 語素 處在這兩種關係之中,而且構造符號的音位和意義也都處在這兩種關係之中。例如北京後中和an有組合關係的有b,p,m,f,d,t,n,l,z,c,s 由於這些音能在相同的語音結構位置上出現,所以構成一個聚合 聲母。在聲母這個大的聚合中,...

如何理解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稱語言是一種特殊的bai社會現 du象,是說語言的社會特徵有別於 zhi其他社dao會現象。特殊之處有三專 1 語言,屬 是人們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傳播資訊的工具,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包括口頭語言 書面語言和內心語言,其基本單位是詞和句。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 以詞彙為建築材料 以語法為結構規律...

如何理解語言符號的曖昧性和多義性

案例 心眼兒這東西,想多了,小心眼,想少了,沒心眼,一直想吧,死心眼,不想了吧,缺心眼。怎樣理解語言符號的曖昧性和多義性 曖昧性和多義性其實意思差不多,正因為曖昧,所以意思可以多種解讀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符號的曖昧性和多義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語言是為了表達間萬物和心裡狀態。而世間萬物是無限的,符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