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想硬就硬
出自《金剛經》,是佛經中的一句話。原文:應化非真 篇須菩提。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經《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
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金剛經》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3樓:山雲西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出自著名的佛教經典《金剛經》。
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世間一切的物質和現象都是空幻不實的,猶如夢幻泡影,實相則是非相。因此,告誡修道、修行之人應該「遠離一切眾相」而「無所住」。就是要放棄對現實世間的執著,以般若智慧證空性。
說的通俗些,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執著於有為法,因為它像露水、閃電一樣轉瞬即逝。因為有為法是受時代侷限的,有前提的;說法者自身的認識也受時代侷限,受自己的身體侷限(比如心理學上的具身認知)。唯有原則是不變的。
滿意請採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4樓:和藹的回答錯誤
出自金剛經。 南懷瑾講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
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
不生法相,無所住。
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這才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能講四句偈。
有為法與無為相對,無為就是涅盤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
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燈影、人影、樹影等。佛經上譬喻很多,夢幻泡影,水月鏡花,海市蜃樓,芭蕉,又如犍達婆城,就是海市蜃樓,如陽□,太陽裡的幻影等。
年輕的時候學佛,經常拿芭蕉來比,我說芭蕉怎麼樣?「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描寫一個教書的人,追求一位小姐,這位小姐窗前種了芭蕉,這個教書的就在芭蕉葉上提詩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風吹芭蕉葉的聲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實際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筆也在芭蕉葉上答覆他:「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裡作鬼太無聊,這個答覆是對不住,拒絕往來。
我們說芭蕉,難道佛也曉得這個故事嗎?不是的,這是中國後來的文學,砍了一顆芭蕉,發現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話,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來很好看,中間沒有東西。 所以這十個譬喻夢幻泡影等都是講空,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夢幻中如如不動 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像一場夢一樣,對不對?對!夢有沒有啊?
不是沒有,不過如作夢一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是真的;等到夢醒了,眼睛張開,唉呀,作了一場夢!你要曉得,我們現在就在作夢啊!
現在我們大家作聽金剛經的夢!真的啊!你眼睛一閉,前面這個境界,這個夢境界就過了,究竟這個樣子是醒還是夢?
誰敢下結論?沒有人可以下結論。
5樓:weirdo童鞋
這是金剛經的最後一句,世尊講的太了不起了。徹底的看破身心不實在,徹底放下,就是這一句,就是關鍵。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尊、釋迦牟尼佛,恐怕我們一直死執這個身心,叫我們徹底的看破,這一句就是叫你徹底看破,把生到死收攝在這一念。記住!一切有為的生滅法,跟做夢一樣,我們人生、宇宙,統統在做夢,夢幻、水泡,水中泡,砰!
沒了,砰!沒有,表示生命的脆弱。影像不實在,夢是不實在,泡,很脆弱,影像是不實在。
如露亦如電,就像早上的朝露,太陽一出來,朝露就消失了,表示生死無常,剎那消失。「電」就是閃電。像閃電,沒了!
生命就是這樣,這麼短暫。意思就是:你要珍惜人身啊!
要好好的修行,在這麼短暫的生命裡面,這麼快速的無常裡面,你總要找到清淨自性,要不然,就要徹底的趕快唸佛。何以故?一切有為的生滅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不實在;就像露、朝露,太陽一照就沒有了;就像閃電一樣,一閃就過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暫,如此的無常,趕快修行啊!
應作如是觀,內心要有心理準備。
【一切有為法者。生老病死。貧富貴賤。
士農工商。赤白青黃。馨香臭穢。
有無虛實。深淺高低。皆是妄心起滅。
】因為那個都是相,所有的相都是陷阱。記住!見所有的相,統統放下,見所有的相,都知道那是陷阱,不要落入進去,不要掉進相的陷阱裡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要掉進去,不要落入觀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觀念,拼死命的執著,沒有這種東西。【有為之法也。】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者。一切有為之法。即是世間萬事。皆如夢幻泡影。不得久長。】
【夢者。妄想也。幻者。
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
易生易滅也。影者。如身之影無所捉撮也。
】「撮」就是取。我們身體,光線一照,後面的影子你捉不到,那不是實在的。燈光一照,後面的影子,你抓那個影子,怎麼抓得到呢?
人生、宇宙就是心性的影現,沒有實在的東西,趕快看開、放下。
【露者。霧露之露。不得久停也。
電者。】閃電,【雷電之電。頃刻之光也。
】剎那的閃電,生命是這樣脆弱的。所以用這個臭穢的色身,無常的色身,想要追求永恆的快樂,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應作如是觀者。有為無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淨。無纖毫停留罣礙。自然無心。如如不動。應作如是觀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6樓:周公後
這是《金剛經》裡最為著名的一個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這部佛經的精髓所在。
佛說,只有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有生有滅的假象,只有明白這個道理,具有對境不生妄想、對物不生執著的智慧,人才能從生死煩惱中解脫出來。(佛教裡稱不為幻像所迷的智慧叫」般若智慧」或者「空性智慧」,並用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的「金剛」來比喻這種的智慧。)
「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一切存在;「作如是觀」,就是把世間開始有生有滅的假象當作夢(睡覺中的夢境)、幻(海市蜃樓般的幻影)、泡(水泡)、影(影子)、露(露水)、電(閃電)等等幻有的現象來看待。
有緣答你之問,希望你能夠去讀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培養起看得破放得下的大智慧。
祝你幸福!
7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 《金剛經》哦,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如夢幻和泡沫中的影子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霧靄一樣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又如同閃電一樣快速變化。
我們應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8樓:匿名使用者
覺得金庸**裡面那些少林寺的高僧們就經常說這樣的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9樓:荊萊
出自《金剛經》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10樓:荒誕不經
《金剛經》(鳩摩羅什譯)偈子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通俗解釋「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出自**?
11樓:東坡**站
出自金剛經。 南懷瑾講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
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
不生法相,無所住。
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這才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能講四句偈。
有為法與無為相對,無為就是涅盤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
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燈影、人影、樹影等。佛經上譬喻很多,夢幻泡影,水月鏡花,海市蜃樓,芭蕉,又如犍達婆城,就是海市蜃樓,如陽□,太陽裡的幻影等。
年輕的時候學佛,經常拿芭蕉來比,我說芭蕉怎麼樣?「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描寫一個教書的人,追求一位小姐,這位小姐窗前種了芭蕉,這個教書的就在芭蕉葉上提詩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風吹芭蕉葉的聲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實際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筆也在芭蕉葉上答覆他:「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裡作鬼太無聊,這個答覆是對不住,拒絕往來。
我們說芭蕉,難道佛也曉得這個故事嗎?不是的,這是中國後來的文學,砍了一顆芭蕉,發現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話,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來很好看,中間沒有東西。 所以這十個譬喻夢幻泡影等都是講空,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夢幻中如如不動 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像一場夢一樣,對不對?對!夢有沒有啊?
不是沒有,不過如作夢一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是真的;等到夢醒了,眼睛張開,唉呀,作了一場夢!你要曉得,我們現在就在作夢啊!
現在我們大家作聽金剛經的夢!真的啊!你眼睛一閉,前面這個境界,這個夢境界就過了,究竟這個樣子是醒還是夢?
誰敢下結論?沒有人可以下結論。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法,何用一切心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因為眾生的心不同,根性不同,因緣不同,接受的道理不同,所以佛講了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度眾生。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眾生都.樓主的說法似乎說錯了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 不是法 何用一切法 不是心 善哉善哉。這個意思是說,佛法只是為眾生而設的,如果眾生都得度成佛了,那...
為何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念具足一切界。微塵國土乃心中一念所現物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 唯心所現。法外無心,心外無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彌陀佛。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永珍。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迴向。無異無同無有無,難捨難取難聽望。內外靈光到處...
我從來沒有為她付出過,都是她為我付出了一切,現在她要我狠心對待她,她是想要離開我了吧?如果她不愛我
沒有人copy 是故意要變心的,她 愛你的時候是真的愛你,可是她不愛你的時候也是真的不愛你了,她愛你的時候沒有辦法假裝不愛你 同樣的,她不愛你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假裝愛你。當一個人不愛你要離開你,你要問自己還愛不愛他,如果你也不愛他了,千萬別為了可憐的自尊而不肯離開 如果你還愛他,你應該會希望他過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