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象牙塔學業規劃指導
2023年11月,「好戰分子」莫德爾在經歷了波蘭、法國戰役後,並隨著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被「無限期」延遲,他越來越不想在部隊機關擔任參謀長工作,更希望能夠親自帶兵打仗,尤其是他長期以來十分看好的裝甲部隊。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的「關照」下,莫德爾中將終於有幸擔任,有「柏林熊」之稱的第3裝甲師師長。儘管人們都表示反對和懷疑,但他不以為然,並大膽改革、創新,將裝甲部隊的效能發揮到極致,贏得了軍方信賴。
於是,莫德爾的第3裝甲師,成為關鍵戰場上的「基石」。
莫德爾儘管戴著一片單片眼鏡,一副「斯文人」的做派,但常常粗話連篇、脾氣暴躁,讓人難以接近;儘管他是一位優秀的陸軍將領,但對裝甲部隊在未來戰場的核心地位尤為推崇,並對如何使用裝甲部隊有自己獨特的心得。
擔任裝甲師師長後,莫德爾開始將自己的戰術理論,徹底地貫徹到這支「王牌部隊」上。雖然反對和質疑,讓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有總司令「保駕護航」,對第3裝甲師的顛覆性改造,在他的叫罵聲和嚴苛的訓練中,比較順暢地進行著。
莫德爾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打亂過去兵種獨立、各行其是的不合理編制,建立戰鬥群模式。比方說,在以往的戰鬥中,坦克部隊如果需要炮兵支援時,必須經過炮兵主管的同意才行。同時,輕型、中型坦克分屬管理,作戰效能低下。
戰鬥群,就是打亂建制,將輕型、中型坦克以及火炮分隊、跟隨步兵等,合成一個個「可大可小」的綜合性突擊叢集。通過群長的統一指揮,形成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集體。這種戰鬥群模式,是德軍在戰場上很實用的戰時編制。
莫德爾的新戰術理論,在當時的德國沒有幾個將領能有這樣的遠見卓識。通過訓練和演習,第3裝甲師的官兵們對這種「可以隨意編組」的戰鬥群,已經是得心應手、輕車熟路了。火力比過去增加幾倍,突防能力大步增強。
德軍最高統帥部對他的改革十分欣賞和認可。當決定組建非洲遠征軍時,以該師的第5裝甲團為班底,擴建成第5輕型裝甲師,成為隆美爾非洲軍團中第一支主力王牌師。可見,莫德爾的改革對提高德國裝甲部隊整體實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蘇德戰爭爆發,第3裝甲師成為古德里安最信賴的部隊。
被軍方高層讚賞,對莫德爾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能被上級認可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訓練、磨合好的部隊被抽走,在感情上讓他有些捨不得。好在軍方能夠及時地將「缺口」補充到位,他只得無奈地罵罵咧咧,更加賣力地訓練新部隊。
「罵歸罵、牢騷歸牢騷」,莫德爾似乎一直在忍著。原來,他從陸軍總參謀部的一班朋友那裡,打聽到德國將進攻蘇聯的「最高機密」,這讓「壞脾氣」的莫德爾說什麼都要忍,省得節外生枝,取消自己的參戰資格。
2023年4月,第3裝甲師劃歸古德里安第2裝甲叢集的第24摩托化軍,開始祕密在波蘭邊境上集結。這讓「好戰」的莫德爾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他看來,戰爭沒有什麼正義與非正義,戰鬥是軍人的天職,他要創造屬於軍人的輝煌。
「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德國近千架飛機深入蘇聯腹地,對其後方的空軍基地進行毀滅性打擊,9小時內1200架蘇軍飛機被擊毀在地面上,瞬間喪失了重要的制空權。300多萬德軍分三路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莫德爾將全師分成4個戰鬥群,快速向縱深挺進,戰鬥群顯示了火力強勁,突防能力強的優勢,被打蒙的蘇軍毫無招架之力。僅3天,第3裝甲師就深入蘇聯境內165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一半,儘管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但德軍勢不可擋。
第3裝甲師的快速推進,讓古德里安非常高興,對莫德爾大加讚揚,許諾為其請功。受到鼓舞的莫德爾,不顧部隊疲憊繼續前進,他對部下說:「部隊有困難,對手更困難,不能失去戰機,必須推進」。
到了第12天,他們推進了600公里。
斯摩稜斯克戰役,攻防兼備的第3裝甲師。
很顯然,第3裝甲師和整個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推進的太快了,步兵跟不上裝甲師的推進速度,更不要說行動緩慢的後勤部隊了。此時,清醒過來的蘇軍,抓住機會,組織一千多輛坦克,向德軍發起反擊,莫德爾也被迫轉入防禦。
莫德爾迅速抽調70輛坦克、幾個步兵連和反坦克炮組成一個戰鬥群,在飛機的掩護下,參加對蘇軍的反衝鋒,一天戰鬥下來,草原上留下了800多輛蘇軍坦克殘骸,儘管第24摩托化軍擊退了蘇軍的反擊,但第3裝甲師也損失21輛坦克。
在古德里安的要求下,莫德爾再次將所屬部隊分成三個戰鬥群,既要阻擋鐵木辛哥的援兵,又要防止包圍圈中蘇軍突圍。第3裝甲師與蘇軍了慘烈的「纏鬥」,全師只剩50輛坦克,彈藥只有0.5個基數,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繼續推進。
戰鬥群戰術再次發揮了「可大可小」的優勢,莫德爾重新組織成一個裝甲攻擊群,突然折向東南,蘇軍防線瞬間崩塌,第3裝甲師攻擊前進,完成了對蘇軍的包圍。2個月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德軍造成蘇軍損失76萬人,俘虜就達66萬人。
蘇德戰爭初期,造成蘇軍「不堪一擊」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在於:一是,蘇軍沒有做好應戰準備。蘇聯在戰前邊境上,擺出的是進攻態勢,在其後方並沒有大縱深的防禦工事,遇到突襲時,政工幹部的越權指揮加劇了部隊的混亂;
二是,戰術陳舊,指揮僵化。蘇軍的反擊戰術,首先是3分鐘火力急襲,然後是短暫停頓,接著是密集的步兵組成「人海」,沒有空軍、炮火的掩護,高喊著「烏拉」的口號反覆衝擊,在德軍的火力壓制下,屍橫遍野、損失慘重。
更為重要的是,一線指揮員戰術素養低。對德軍的裝甲叢集缺乏作戰經驗,更缺乏有效的**。說白了,蘇軍對新**的誕生缺乏研究。
更要命的是,指揮員不知所措,如西南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在撤退與堅持之間,猶豫不決,導致失利。
不管怎麼說,儘管在蘇德戰場上的17個裝甲師中,莫德爾是5個從來沒有指揮過裝甲師的其中之一,可謂「菜鳥」;但其輝煌的戰績,不僅讓反對他的人大吃一驚,而且其卓越的裝甲戰鬥群戰術,讓他一步登天,成為令人佩服的「戰神」。
2樓:一目瞭然老師
雖然莫德爾沒有裝甲部隊的實戰經驗,但他是一個有心人。在早前就關注這些,有了十足的心理準備。接手後,他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使整體有了更強的戰鬥力,從而成就了戰神一說。
3樓:吳博的小太陽
因為莫德爾的戰術改革,這讓每一個兵種都發揮出最大的成效。這一做法還受到了軍方高層的表揚,再加上莫德爾戰功赫赫,所以就成為了戰神。
4樓:個非凡哥
能成為戰神,那可能就是他的作戰計劃,還有士兵們的戰鬥力等等都是非常棒的,而且也不只這些,裡面的任何一個因素都是非常關鍵的。
5樓: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戰神,是因為他勇於改革,他改革使得。過去的兵種獨立,這種不合格的編制轉變為戰鬥群模式,從而獲得極大的成功。
6樓:樂觀寬容
莫德爾的新戰術理論,在當時的德國沒有幾個將領能有這樣的遠見卓識。通過訓練和演習,第3裝甲師的官兵們對這種「可以隨意編組」的戰鬥群,已經是得心應手、輕車熟路了。火力比過去增加幾倍,突防能力大步增強。
德軍最高統帥部對他的改革十分欣賞和認可。當決定組建非洲遠征軍時,以該師的第5裝甲團為班底,擴建成第5輕型裝甲師,成為隆美爾非洲軍團中第一支主力王牌師。可見,莫德爾的改革對提高德國裝甲部隊整體實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基輔戰役70萬蘇軍被圍,莫德爾憑什麼成「紮緊口袋」的人?
7樓:冷侃娛文
那是因為莫德爾是古德里安的得意之作,堅決執行了古德里安的坦克戰的精髓,那就是機動能力。戰損排在德軍第二位,只剩下一個團的兵力,竟然可以完成命令!
8樓:吳博的小太陽
當時莫德爾一直堅守陣地,等待援軍會師,蘇軍也想趁此機會消滅這股德軍,但是沒想到德軍的援兵來的那麼快,援兵一到就被包圍了。
9樓:個非凡哥
要想成為英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真的是非常的到位,莫德爾就是這樣的人。
10樓:厹朋
德軍17個裝甲師中有5位師長不是「科班出身」,莫德爾中將就是其中之一,但他戰術非常厲害,獲得大家認可。
蘇德戰爭,一場幾乎被遺忘的戰役,為何稱之為「勒熱夫絞肉機」?
11樓:冷侃娛文
那是因為這個時期裡德軍和蘇軍投入的兵力都是非常大的,而且**還是比較慘重的。所以,才會被稱為絞肉機。當然,要是當時的德軍宣傳得力的話,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12樓:吳博的小太陽
這場戰役是由德軍將領莫德爾領導的,他提倡最好的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他在勒熱夫建立了強大的防守陣線,使蘇軍在此地損失了上百萬的士兵。
13樓:厹朋
因為他的嚴酷性想讓別人忘記掉它,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嚴酷性人們需要記住它,它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史無前例的,給那時候人帶來很多痛苦不安。
14樓:個非凡哥
之所以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就是因為我們所說的後勤補給沒有跟上才會造成這種結果,所以說糧草要先行。
為什麼二戰蘇德著名狙擊手眾多,而英美軍隊卻寥寥無幾?
15樓:匿名使用者
狙擊手只能擊殺在5公里以內的有生力量,但是炮火可以在20公里的範圍內把一切摧毀。英美軍隊的人員看待生命的方式和蘇德不一樣。因此英美軍隊的狙擊手狙殺的敵人不多。
16樓:匿名使用者
英美在戰爭中也有一些狙擊戰,但是規模有限,效果更有限,究其原因,是英美軍方盡最大可能避免了血腥的城市巷戰,因此戰場環境比較明確,戰線推進也比較快,參戰兵種多,狙擊手無法對敵方造成實質性的威懾和壓制。
而蘇德戰場上的狙擊戰,都是坦克無法發揮作用的巷戰,全靠步兵一寸一寸的向前推進,而且受環境影響攻擊隊形無法有效,這些因素使得狙擊戰術成為有效的獲勝手段。
簡單的說,英美打德國儘量避免步兵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導致狙擊手沒有發揮的機會。德國愚蠢的放棄裝甲部隊在平原的優勢,轉而打蘇聯期望的巷戰。蘇聯前期裝甲與反裝甲力量不足,只能靠人命填,更願意打巷戰,所以蘇德戰場才會有那麼多讓狙擊手盡情發揮的機會。
17樓:
英美在這裡基本是空白
18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兩個國家的情況不特殊。
19樓:桀驁中瀟灑
我不造~qq閱讀《絕箋》,你搜一下看看,裡面的內容,也許能知道。
20樓:紅色的軍旗
不太重視,狙擊手在芬蘭把蘇聯人打慘了,所以後面專門培訓了狙擊手
21樓:易先生
狙擊手這種兵種本來就是尖刀型的作戰**,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在特殊情況下,所以狙擊手發揮出彩的基本上都是機動兵力和作戰兵員劣勢一方,如果你作戰兵員和**裝備都跟得上,那在正面戰場就完全沒有派出狙擊手作戰的必要,在二戰中後期,德軍的機動兵力和實際作戰兵員劣勢太大了,不得不成規模運用狙擊作戰,反過來,如果英美聯軍放著巨大的正面優勢不用,卻跟德軍搞狙擊作戰那才是傻
22樓:我在哭咯
瞭解一下我們朝鮮戰爭的時候,我們的機瞄狙擊手張桃芳。
蘇德戰場上的戰役中有柏林戰役嗎
有。柏林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軍攻佔法西斯德國首都柏林的戰略性戰役。1945年春,蘇軍已進入德境,a.希特勒為拖延戰爭,等待反法西斯同盟內部 調集軍隊約100萬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對付蘇軍。蘇軍最高統帥部為徹底消滅德軍於其巢穴,結束歐洲戰爭,以3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進攻柏林。戰役於 194...
有關描寫戰場上嘲的詞語或成語,有關描寫戰場上場景的四字詞語或成語20個
枕戈待旦,旗鼓相當,兵強馬壯,身先士卒,士氣高漲,劍拔弩張,勢如破竹,戰無不勝,乘勝追擊,兵臨城下,四面楚歌,一馬當先,一鼓作氣,縱橫馳騁,直搗黃龍,槍林彈雨 硝雲彈雨 炮火連天 血流成河 屍橫遍野 慘不忍睹 倒戈卸甲 潰不成軍 孤軍作戰 勢均力敵 一敗如水 一敗塗地 兩敗俱傷 殘兵敗將 用兵如神 ...
誰能告訴我二戰中後期,蘇德戰場的戰況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開始主動進攻,德軍轉為防守。但此時的蘇聯因為戰爭前期元氣大傷仍不是德軍的對手。自從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後,德國法西斯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況。戰鬥力大大減弱,再加上 刺殺希特勒 事件處置了大量德軍優秀軍官 包括隆美爾將軍 使得德軍處於群龍無首的地位。最後盟軍和蘇軍在易北河會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