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恆時刻
如果原子是一個不可壓縮的固態小球,那麼鋨應當是所有物質當中密度最大的了。這樣,一立方厘米物質的重量絕不可能超過一公斤,當然就更談不上會有幾噸重了。
但是原子並不是固態的,紐西蘭出生的物理學家盧瑟福早在2023年就曾經證明,原子中的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原子的外圍只含有非常輕的電子,原子的99.9%的質量都集中在其中心的原子核內。
原子核的直徑約為10-13釐米(或者說約為原子本身直徑的1/100,000)。如果一團物質中的原子能被很緊很緊地擠壓到一起,以致其中的電子都被推開,原子核被迫相互接觸,那麼,這團物質的直徑就會縮小到只有原來直徑的1/100,000。
如果我們的地球被壓縮成為一團原子核,其中的所有物質就將被擠壓成一個直徑只有128米的球體。太陽如果也受到這樣的擠壓,它將成為一個直徑只有13.92公里的球體。如果宇宙的全部已知物質都被轉換為相互接觸的原子核,那麼,它們將會成為一個直徑為幾億公里的球體,可以綽綽有餘地納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
恆星中心的熱和壓力能夠破壞原子的結構並使原子核開始擠壓到一起。太陽中心的密度要比鋨原子的密度大得多,但是其中的一個個原子核仍然可以不受阻礙地自由運動,其中的物質仍然呈氣體狀態。有一些恆星卻幾乎完全由這樣一些已被破壞的原子所組成。
例如,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顆並不比天王星大的「白矮星」,但是它的質量卻和太陽一樣大。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所有質子都帶有正電荷並
2樓:
呵呵 鋨是地球範圍內已發現的密度最大的物質 (是地球範圍內!)中子星 詳見:
恆星在核心的氫於核聚變反應中耗盡,完全轉變成鐵時便無法從核聚變中獲得能量。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受重力牽引會急速向核心墜落,有可能導致外殼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向外爆發產生超新星**,或者根據局恆星質量的不同,整個恆星被壓縮成白矮星、中子星以至黑洞。
這就是密度大的原因
3樓:年冰菱
鋨是地球上最重的物質。中子星與地球上所見的物質有些不同,因為構成中子星的是中子,而不是原子。中子星的密度就是擠壓在一起的中子的密度~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它本身質量大,粒子間的斥力抵抗不了巨大的引力,所以會將電子壓入質子中,變成中子,所以中子星上全是中子,而中子彼此間距離很小,比原子間的距離小得多,所以在單位體積內其質量超級大.
一個關於中子星的形成的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平靜的散掉恆星的外殼,是不能形成中子星的。
一、1.44倍太陽質量,是說恆星的核心,不是整個恆星的質量。超新星爆發時,核心收縮,外層炸開,大部分質量失去了,如果剩下的質量大於1.
44倍、小於3.2倍太陽質量,則會形成中子星。小於1.
44倍太陽質量,不會發生內爆,膨脹的外層會平靜地消散於宇宙空間,露出**的白矮星。而大於3.2倍太陽質量,則會形成黑洞。
二、超新星爆發是內爆,內爆的能量一部分向內壓縮物質,把電子壓入原子核,形成中子,一部分受阻於堅硬的中子層,以近光速的速度向外爆發。如果沒有能量向內壓縮物質,電子就不會被壓入原子核,中子星就不會形成了。
所以,超新星爆發是中子星得以形成的必經途徑。
6樓:匿名使用者
超新星爆發是恆星演化末期的一個階段, 緻密恆星的質量低於1.44倍太陽質量,則可能是白矮星,但質量大於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3.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會繼續發生引力坍縮,則無可避免的將產生黑洞。
超新星是最壯觀的一類變星,是恆星所能經歷的規模最大的災難性爆發。估計丟擲質量1~10太陽質量,釋放能量1040~1045焦耳。留下的殘核可能是中子星,也可能全部炸燬。
弄不明白的問題,一個弄不明白的問題
這種玻璃叫熱copy反射玻璃,也叫鍍膜玻璃。是用一定的技術在玻璃表面鍍上或形成一層極薄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膜。這種玻璃對可見光 包括陽光 具有較高的反射比和較低的透射比,所以不但可以較好地隔絕太陽輻射能,還具有了鏡面效應和單向透視性,在迎光面像鏡子,在背光面可以透視,白天外面看不到裡面,裡面能看到外面...
關於小櫻一些我怎麼都不明白的問題
那些牌沒有播是因為劇組本來就沒有製作,也就是本來就沒有 關於王小明和李小狼則是因為李小狼在中國從日本翻譯過來的問題,在國語版是王小明,日語則是李小狼 第一個問題 是tv版省略了一些 第二個問題 很明確地說 鏡頭被刪了 1沒有播 2只是一種翻譯錯誤。1,在劇場版裡出現過一些,有些是直接帶過的 偷工減料...
關於這道線性方程組問題。答案看不明白。有兩個問題1,為什
知識點 若矩陣a的特徵值為 1,du 2,n,那麼 zhia 1 2 n 解答dao a 1 2 n n 設a的特徵值為回 對於的特徵向量為 則 a 那麼 a2 a a2 a 2 2 所以a2 a的特徵值為 2 對應的特徵向量為 a2 a的特徵值為 0 2,6,n2 n 評註 對於a的多項式,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