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的原因哪些與諸葛亮有關根據《三國演義》情節至少列出兩點證明你的觀點

2022-01-24 12:47:24 字數 3900 閱讀 5713

1樓:段幹榮

只對《三國演義》而論,而非正史

1.諸葛亮「事必躬親」這很大程度限制了屬下人才能力的培養,人才青黃不接。而人才是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人才斷鏈,國家也將出現各種問題。

諸葛亮死後,蜀國基本也就一個姜維了,雙拳難敵四手,而行軍打仗不是將軍一個人的事,還得需要謀士給你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制定出最可行的方案。曹魏勝在底子厚。曹操的謀士人才數不勝數,至他去世,各類謀士102人。

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這九大謀士更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不關那個朝代,現代企業,人才輩出就代表至少勝利的天枰已偏向了你。個人覺得這一條是很重要的。

2.第二條嘛,其實我不認為是諸葛亮的原因。諸葛亮輸在時間上。

歲數比司馬懿小,可去憂勞成疾而死。按書中所看,至少他們兩個博弈之時,諸葛亮是壓制司馬懿的。從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到,司馬懿被諸葛亮打得很慘的,由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你就能知道,司馬懿已對諸葛亮產生驚懼之感。

按照**發展形式,諸葛亮非常有可能消滅曹魏。但**就是**,作者就是神,他想**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從另一面講,假如作者安排諸葛亮消滅曹魏乃至孫吳,三國演義,你還會喜歡嗎?還會有這麼精彩嗎?

還會讓讀者產生如此多的遺憾嗎?或許,這就是人無完人吧。

這只是**。而正史上,司馬懿大器晚成。他絕對算得上是絕頂將帥之才,按我們現在來講,司馬懿他就是個極品ceo,他能調和內部各種矛盾,三教九流之才他都能讓你發光發熱。

其次,其實司馬懿這個人的人品真的是很好的。這個人很少發脾氣,對待下屬也是不以官聲壓人,財務賞賜也不貪沒。這樣的上司無疑是人們樂意為之效命的。

古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必先修身。而司馬懿他就很好的做到了修身這點。這並不是說諸葛亮做不到。

只是世人百態,都有自己的處世之道,為人之本。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同樣司馬懿來處理,馬謖卻是死不了的。所以我說按**來說,諸葛亮最後消滅曹魏是有可能的,但正史卻未必。

純屬個人觀點,針對《三國演義》

2樓:淺醉江月

一、國力。

魏國的國力最強,強到蜀國的數倍!

1、兵力。

魏滅蜀的時候,魏出動了20萬大軍。除此之外,還有防守東吳、守衛京城、鎮駐各地的軍隊,你想想魏有多少兵馬?

而蜀國呢?只有10萬兵。其中還有2萬在南蠻駐紮,沒敢調動,一直到滅國也沒敢動,所以蜀國其實只有8萬。

20萬對8萬。

而區域性就更差距大了。

蜀的門戶的陽平關,在那裡有2萬蜀軍,而魏軍由鍾會統領10萬,諸葛緒後來和鍾會合兵,加起來有17萬!(還有3萬由鄧艾統領,偷渡陰平小道去了)

在陽平關區域性,兵力居然是17:2!

2、糧草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足夠的糧草,神馬都是浮雲。

蜀有多少糧草?

這麼說吧,蜀國被滅時,交出了國冊,其中統計了**糧倉的庫存數,全國的**不吃不喝,只運給士兵吃,也僅夠10萬大軍吃不到一個月。。。。。

而魏此時有多少糧草呢?

僅涼州一帶,就足夠20萬大軍吃上幾年了。更何況還有中原地區源源不斷運來支援。

我們都知道諸葛斬馬謖,因為馬謖丟街亭。

街亭重要,這一丟,諸葛亮只能撤軍。

街亭為什麼重要?重要在哪?

因為蜀國糧草少,只求速戰,不敢持久戰。而魏國糧草多,持久戰必勝蜀。

魏國運糧的要道就是街亭。明白了吧。

你看諸葛亮哪一次北伐不是因為糧草問題而頭疼的?

你看司馬懿阻擋諸葛亮北伐,其實方針特簡單,就是持久戰,跟你耗糧草。

糧草啊糧草,古代戰爭第一重要!

3、人口

有人說了,國力不行,那就努力發展幾年,搞搞經濟建設,等強大了以後再去伐魏滅吳,一統天下。

開玩笑啊~~~~~

憑什麼發展經濟?根本條件還是人口!

東漢人口5000萬,三國時期還剩700多萬。

大量土地荒廢,無人種植。

在這亂世,想稱霸,就必須有強大軍隊。有強大軍隊就必須有足夠糧草。有足夠糧草就必須有人去種植。要人口啊!要農民!

蜀國有多少人?90多萬。

魏國呢?400萬多,鼎盛時期近500萬。三國時期總共才700多萬,魏就佔了接近三分之二。

蜀那90多萬就別提了。

就這點人,你拿什麼發展經濟?關鍵是,你發展,人家魏也發展,而且人家發展的更快。

總之就是一句話,魏遠遠強於蜀,n倍以上!

國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人的因素重要,謀士、將領的水平就是勝負關鍵。

但如果國力相差過大,神馬都是浮雲。

臥龍鳳雛又能如何?就是項羽再生,成吉思漢穿越,姜子牙復活,也無法扭轉的。

二、人員

1、將領謀士

魏國強將如運,司馬懿在晚年的時候更是無敵於天下,走哪滅哪,完全就是個無敵。新一輩的強將也有很多。比如鄧艾、鍾會、杜預、羊牯等等,隨便拿出哪一個,都可以跟關羽張遼他們一個檔次的。

而蜀國呢?早期上將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有什麼?

什麼都沒有……後期甚至沒有一個象樣的將領和謀士。

僅僅有一個姜維,卻連一個鄧艾都打不過(鄧艾完克姜維,堪稱天敵啊!),更何況是鍾會、鄧艾、諸葛緒的三路大軍來滅蜀!

順便補充一下:

歷史沒有五虎上將,這也是**編的。

而且也不能算是「超群」,能和關羽他們站在同一檔次的,魏國和吳國這樣的人才也不少。

2、君主

看人家魏和晉。

曹操、曹丕、曹睿,英明!好領導!

後面司馬氏掌握大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都是好樣的。

再看蜀國。

先是劉備,只在位2年,說實話,還不怎麼英明!

他修造從成都到白水關的百里長亭,只為享樂。要知道百姓剛剛經歷了戰火,正需要修養生息的時候啊。而且與此同時,關羽在荊州苦戰,眼看就要完了。

他帶兵伐吳,導致大敗!本來國力就不強,這下徹底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國,再也沒有興盛起來。

之後是阿斗,這個傻兒子。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別提了。

怎麼跟人家魏比?

順便說一下,吳國情況也不妙。

孫權前半生英明,後半生糊塗,簡直是荒唐。

孫權之後的皇帝更荒唐。

三、**yy

什麼「得一可安天下」,那都是**家之言,yy而已。

怎麼能把**當歷史來看呢?

作者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看**就是看個熱鬧,別當歷史。

他就是寫「原子彈和氫彈,得一可安天下」,又能怎麼樣?

**嘛~~~~

3樓:匿名使用者

最根本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隆中對中說佔據益州漢中和荊州,然後聯吳滅魏,這種策略根本就是妄想,選擇這個策略就是選擇了被滅亡(但是當時又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說是無奈的選擇),從整個中國歷史來看,位於中國南方的勢力最後大部分沒逃掉被北方滅的命運(除了明朝),總觀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清等大一統朝代,都是從北向南統一,就連北宋這種算不的大統一的朝代都是自北向南,南方根本不具備戰勝北方的實力。

4樓:匿名使用者

1、在第一次北征中不採用姜維提出「子午谷奇謀」,導致曹魏時刻警惕,派重兵防備,於蜀漢處於長期對峙拉鋸狀態,而失去了戰役突然性的蜀漢,隨後多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極大消耗了蜀漢的實力。

2、不相信劉備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的評價,棄魏延、趙雲等能征慣戰的宿將不用,非要啟用馬謖為前軍主將,致使丟失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徹底失敗。

5樓:

1、過於保守,沒有采用子午谷的線路。

2、關羽的死也有間接的關係,不應該讓關羽攻打魏國。

6樓:醉夢小星星

真正去體會的話,就是天意。

7樓:匿名使用者

1.不能合理選用人才2.窮兵黷武,不顧國力強行發動戰爭

8樓:

多次北伐!

人才缺乏!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忠,和他的義

三國曆史小題,要原創(若好的複製也可以),簡短問答題,70~100道

蜀漢丞相諸葛亮中,諸葛亮採取了哪些措施輔佐劉蟬經營蜀漢

政治上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 遵守禮制 約束 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 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

諸葛亮看走眼人,導致了蜀漢的提前滅亡,這人是誰

姜維,諸葛瞻,董厥。三個人內戰,導致蜀國崩裂。因為諸葛亮太信任他們了。三個人主要就是姜維以及諸葛瞻還有個叫董厥的,之所以看走眼還是因為他們是諸葛亮的徒弟。根據相關的歷史記載,姜維,董厥和諸葛瞻是諸葛亮看走眼的三個人,結局都不是很好 姜維 諸葛瞻還有董厥,這三個人窩裡鬥,導致蜀國分崩離析。不過他們才能...

有關諸葛亮智慧的故事,有關諸葛亮的10個故事

1.草船借箭。周瑜難為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這個要求實在苛刻,但是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就可以完成,還立下了軍令狀。前二天時間,諸葛亮都按兵不動,好像沒事人一樣。第三天他暗中安排魯肅準備20只大船,上面綁著草人,半夜三更的時候,江上起了大霧,諸葛亮到曹軍水寨前假裝要打仗一樣,曹軍怕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