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後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2021-12-25 00:36:35 字數 3688 閱讀 911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國時期的歷史中,或者是演義中,其中爭論最多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一定可以算是第一位的。就拿劉備的死換為分界線,其實可以把諸葛亮的一生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在劉備生前時期,第二個部分就是在劉備死以後,這樣區分,你會驚人的發現諸葛亮的前半生戰功顯赫,戰無不勝。但是到了後期,以蜀國為據點的很多戰役,幾乎都是連連敗仗,勞而無功,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我們就來剖析下他在劉備去世後的多次失敗。

首次打敗仗的時候,諸葛亮設險兵在斜谷。自己去攻打祁山,卻留馬謖守在漢中街亭。張頜率兵攻打街亭,結果諸葛亮失敗的回去了,這次敗在了用人的上面。

第二次失敗的時候,在這一年的冬天。諸葛亮要帶兵過散關,圍住陳倉,但是沒想到20多天還是攻不下來,最後糧食吃沒了,不得不撤兵,這次敗在了後勤保障上。

第三次失敗的時候是兩年之後,還是在祁山,諸葛亮包圍祁山,卻引來了司馬懿和張頜的救援,但是自己的後勤保障又再次出了問題,所以不得不只能再次撤兵,在撤兵的中途,張頜久追不退,於是被蜀軍射殺,雖然說是沒有白來,但是這次的收益也太小了,所以只能算是又一次失敗。

在最終的一次失敗中,諸葛亮的後勤保障可以說一點問題沒有,失敗卻失敗了在和曹魏爭奪北原上失去先機。這是因為諸葛亮的戰略失誤,所以導致雙方對峙上百日。諸葛亮也在這場戰爭中逝世,所以蜀軍只能退回漢中。

其實在第三次失敗,也就是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可能獲勝的,但是卻因為他後來的主公劉禪包庇縱容運糧的**李嚴,所以才耽誤了行軍的大事,姜維在他死後,繼承了他的遺志,多次討伐魏國,戰功顯著。但是後來還是大勢已去,他在面臨司馬昭的數次進攻中,也是節節抗擊,但無可奈何,一個人的力量總是不夠的,在自己打得火熱朝天的時候,沒想到成都被偷襲了,劉禪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降,當姜維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也真是無可奈何。

在姜維死的時候,他感嘆,或許這就是天意吧,其實這是姜偉對自己的主公劉禪的不滿。當年師傅諸葛亮就是被劉禪害死的,自己又要被劉禪給害死,有一種無奈的感覺在裡面,劉備當年白帝託孤也是因為看到了劉禪的無能,但是他卻捨不得放棄權力。劉備的英雄才略和劉禪的軟弱無能,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帶出來的人也受著影響,諸葛亮接二連三的失敗,自己肯定要負責任。

但是劉禪的窩囊加快了諸葛亮的失敗,就好比你本身跑的就不快了,還要在背上個累贅,本來拿能拿名次的,現也只能倒數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精華補完第十四:諸葛亮的失敗原因之一來自於他的戰略缺陷

一、環境分析,無論什麼謀略,都需要首先了解所處的是個什麼樣的環境。環境帶來機會,也帶來威脅,把握好環境帶來的機會,這是天賜之「勢」,所謂「天時」,「順天乘時」,是一種最順利的成功路徑,特別是對於相對弱小的個體來說,改變整體環境的作用可以暫時忽略,把握機遇對成功具有更大的意義,基本上「隆中對」對於環境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

二、優劣勢對比與路徑選擇:「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曲折而行;成者,另闢蹊徑。」,殺身成仁,知其不可為而為,對於智者來說,都是愚蠢的行為,或者說是不得已的選擇。

智者之所以樂水,是因為「水流皆勢」,高明的戰略家所設計的競爭路線都是選擇對方最薄弱的環節,諸葛亮認為曹操佔盡天時,擁兵百萬,事實上已經坐大,「不可與爭鋒」,諸葛亮判斷「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諸葛亮認為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有自己入川的優勢條件。

諸葛亮的路徑選擇是從區域地理面上規劃,諸葛亮選擇益州做為復興的基業,後世也受到一些批評,認為益州之地固然易守難攻,但是要想走出去卻也不容易,不過諸葛亮本來的規劃是荊州、益州兩地互為支撐,荊州失守是個意外,而且,在當時也並沒有其他的選擇。

三、培育核心競爭力。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和」,在「人和」的基礎上可以內修政理,外修同盟,內修可以總攬英雄,百姓擁戴,外修可以創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

基本上這三點,包括了大勢選擇、途徑選擇、核心選擇,都比較成功,也比較到位,因此才能以弱勝強,終於在亂世之中崛起,但是諸葛亮的成功來自於此,失敗也來自於此,我覺得他有個很大的戰略缺陷,或者說是文人經常有的戰略缺陷——那就是太過強調「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簡單的說,就是喜歡把天下地理分成幾大塊,其中一塊是自己的,然後他就防守這塊地區,把精神集中到了「訓練軍隊、安撫百姓」的「內修政理」上,卻忘記了一點:如果不進攻,只重防守,那其他勢力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同樣「內修政理」,但是老百姓是很容易就被同化的,這樣一來,等幾方都完成了的差不多了,天下百姓和士民就不再是統一的「漢朝」的子民和士民,而是各國的百姓和各國的士民,這樣的情況一旦確立,對統一是極大的傷害,多國鼎立的局面就確定了,以後的勝負就決定於哪一國比較強大,而將軍和謀士的才能的作用就大幅度的減少了。

3樓:匿名使用者

1從地理上分析 天下九洲 劉只有1洲 吳有2洲 人才多的 當然是魏晉 (所以後來有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這都說明了 魏晉有人才

2 魏晉北方是政治中心所在,人才聚集.

3.黃河流域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人們大多生活在那兒.對於冷兵器時代來說,人多力量大,發展就好.

4.東漢末年北方的統治者採用的政策較為先進:曹操的屯田制,曹丕的九品中正制等.

5.由於北方人多,所以徵兵徵稅就多,軍事經濟實力就強.

6.知道魏晉的強大是為什麼呢?

是通過對比那是弱小的蜀國和吳國.因為蜀國過於偏僻,道路崎嶇,雖有肥沃的四川盆地和諸葛亮的治理,但經濟仍是很不發達.而吳國缺乏人才,所以經濟相對與魏國也不怎麼樣.由於兩國的弱小,因此反襯出魏晉的強大.

7.東漢末年,曹操破袁紹之後大破烏丸,且匈奴**為南匈奴和北匈奴等外界因素,使北方經濟有良好的環境可以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當然是多種的

蜀國以弱攻強,而魏國則是以逸待勞,軍事上雖然是蜀國主動出擊,但是並沒有特別的優勢,諸葛亮《隆中對》也說過「待天下有變」,然而那時並沒有戰機。

漢高祖劉邦深得關中人心,項羽的殺戮更是讓關中百姓盼望劉邦的到來,項羽失信把劉邦放到漢中去使劉邦的將士都有怨恨,希望能打回去,當然韓信的戰術也是重點。諸葛亮多次北伐並不得人心(好好地日子不過去打仗換誰都不願意)蜀國內部也不是統一的,孫子兵法也說過「上下同欲者勝」。

地理不佔優勢,"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北伐失敗重要原因就是糧草供給方面,以至於最後一次想屯田「為長久之計」(然而老天並沒有給他長久的機會)

其他方面也是有的(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5樓:葉英

幾次不能滅魏,原因是蜀國弱小,就佔據川中和漢中,當時這些地方還沒怎麼開發,產量和人口都不足,國力相對較弱。但他又不能不進攻,魏國擁有當時產量主要地和人口密集地區,雙方和平發展的話,蜀國會逐漸被魏國拉開更大差距。南方開發是東晉開始,南宋才超過中原地區。

諸葛約定和東吳一起攻魏,吳國十萬人也被打敗了(吳國佔據的地區也不如北方富裕,且吳國門閥力量太大,從東晉就能看出來)。

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堅守不出,不與諸葛交戰。對峙的地方,離關中很近,司馬就在關中屯田保證軍糧**;諸葛就不行了,自己的產糧地在四川,想運出來.......蜀道難,他的棧道和什麼木牛流馬只是措施,緩解,但解決不了問題。

然後自己就在對峙時候掛掉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失敗是有多方原因的。1初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據記載當時帶領的益州三分之二的青壯年。

結果大敗回來的還有沒五分之一,等於蜀國就已經沒有兵力攻打中原了。2諸葛亮只是一個政治家不是軍事家,而有能耐的大將也都死在這一戰了。3其實蜀國只適合守不適合攻,益州四面環山,從益州出兵到岐山至少幾個月中途耗費的糧草加上回去要用的糧草,試問他能帶多少糧草,也就導致他耗不起。

4關羽大意失荊州才是導致諸葛亮失敗悲劇的重要原因,以荊州的地理位置攻打中原是最簡單的。5退一萬步說就算他攻下長安又能怎麼樣,益州兵親一色的步兵而中原一騎兵為主

諸葛亮是什麼星座 諸葛亮真實星座是什麼

諸葛亮是金牛座。三國演義 畢竟是 有一些虛構的地方。根據 三國志 真實的記載,聽了易中天老師品三國,基本上恢復了三國裡面真實的人物,通過對諸葛亮性格特點的分析,包括他是一個高大英俊有才之人卻取了一個醜老婆,金牛座更注重對方的才,外貌當然也很重要,所以由此判斷諸葛亮老人家確實是金牛座。金牛座 金牛座 ...

三國時期諸葛亮失敗的原因,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北伐失敗以及蜀漢滅亡的原因 第一,按照 來看,諸葛亮前後6次北伐,姜維一共9伐中原。其中,諸葛亮沒有成功的原因 1,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

諸葛亮被稱為什麼,諸葛亮的別稱是什麼?

諸葛亮在 三國演義 裡被稱為 臥龍 那一回裡有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鳳雛墜地,臥龍 那鳳雛就是龐統,臥龍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別號 臥龍先生,諸葛武侯 諸葛亮bai被稱為 臥龍 先生 du原因有二 1,諸葛亮zhi,曾隱dao 居於南陽臥內龍崗上,所以人稱臥龍先容生。2,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