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穠華
與呂蒙正有關的典故: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興平元年(194年),呂蒙年僅十四五歲,私自隨姐夫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
戰後歸來,鄧當將此事告知呂母。呂母很生氣的要處罰他,呂蒙說:“這貧賤的日子難生活下去,說不定獲得功勞,就能取得富貴。再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親憐惜而饒恕了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險,就難以成事。現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難以取得真知。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呂蒙小的時候是一個不愛讀書、不肯用功的人。長大後,雖然有一身武藝,但卻沒有多少學識。
當魯肅剛開始見到呂蒙時,覺得他就是一個莽夫,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很瞧不起他。
有一天,吳王孫權很是看不過去了,就對呂蒙說道:“呂蒙啊,你現在身據要職,掌握重權,在這樣一個位置上,沒有學識是不行的,你應當廣泛地學點知識充實你的頭腦,開闊你的視野,把一些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用兵打仗上去,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難道你的事務比我要處理的還要多麼?
我都要掌管天下子民,每天處理很多奏章,但是我常常感到知識的不足,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讀書。日積月累,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你好好想想吧。
”呂蒙覺得孫權說得很對,於是開始學習。
有一天,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遇到了呂蒙,呂蒙便與他研討論起天下大事來。剛開始魯肅想敷衍他兩句,但說著說著,他驚奇地發現呂蒙談吐不凡,對當局形勢的分析也非常有見解,就詫異的說:“吳將軍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
”呂蒙笑道:“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
2樓:
1、吳下阿蒙
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
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
“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
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
“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2、不念舊仇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
“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3、夢中學習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宗關於呂蒙的玄幻故事。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物件。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
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
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隻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
擴充套件資料
吳下阿蒙,指三國吳之名將呂蒙 ,後亦以譏缺少學識、文才者。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結友而別” 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
‘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 ,過蒙言議,常欲受屈。
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3樓:崇樹花解鶯
典故:不計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因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
時人皆服其量。
翻譯:呂蒙正相公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初任參知政事,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呀?
”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而走過去了。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查問。
下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查問。呂蒙正則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則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
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當時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
主旨:描寫了主人公的言行舉止是對寬容和忍讓美德的很好詮釋。作者通過呂蒙正不計前嫌,沒有問拿位官吏的姓名的故事,告訴我們呂蒙正的這種寬容和忍讓所體現出的良好品格。
4樓:匿名使用者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洛陽城外有個窮書生叫呂蒙正。因為窮得上無片瓦,地無一壠。只好住在破窯裡。
他雖貧窮,卻日夜不忘刻苦攻讀。那一日,他遇見陝西華陰來的書生寇準,二人一見如故,結伴進城,來到東大街一家門前看見許多人仰著臉兒朝一座懸燈結彩的臺上看。仔細—打聽,原來這是萬貫家財的劉員外要為女兒拋球擇婿,憑天匹配。
他倆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腳兒想看看熱鬧。
沒有多大功夫,只見幾個丫環,簇擁著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走上臺來。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過丫環遞給她的繡球,嘴裡不知咕噥了句什麼,把繡球向臺下一拋,那繡球便像風吹似地在人群裡滾來滾去。臺下的人,像發了瘋似地你擠我擁,都想把那繡球搶到手。
豈知這球落下來,正好投在呂蒙正的懷裡。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呂蒙正連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繡球。
不多時,劉員外的家人來了,一直把呂蒙正請到劉府的客廳。劉員外一見是個衣服破爛的窮書生,對他上下左右端詳了一陣,漸漸皺起眉頭,回身對女兒月娥說:“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兒郎你不打,怎麼打中一個叫化子似的人?
不如給他點銀子,打發他走吧!’
不曾想,女兒月娥低著頭,輕聲地說:“爹爹的話有欠思量。繡球招婿,全憑天意,怎能講貧賤?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該如此,任憑受苦受罪,女兒我情願嫁他。”
劉員外聽了女兒的話,不覺動了心思,假意發怒道:“你這丫頭,真個不識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錢也不給,你要不後悔,就立時隨他走!”
劉月娥也不含糊,一聽他爹這麼說,立即摘下頭上的金銀首飾,脫下身上的綢緞衣服,不論娘和哥嫂怎樣勸告,頭也不回地隨著呂蒙正離家出城去了。
這天晚上,她和呂蒙正在寒窯裡草草成了親,只有寇準和幾個窮苦鄉鄰來賀喜。呂蒙正過去一個人吃飯好對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麼簡單了,左思右想,沒有主意。後來,想了個拙計,每天到城裡幫人寫信,或者抄寫掙幾個錢。
掙了錢,就買些米麵捎回去,叫妻子摻些野菜做飯吃。他自己一天兩頓飯,卻要到龍門寺裡去趕齋。
有一天,他聽到龍門寺飯鍾打響,趕到廟裡時,和尚們卻都開過了飯。老和尚說:“秀才呀!
說句不好聽的話,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廟裡有句老話,‘滿堂僧不厭,一個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呂蒙正聽了滿臉通紅,張口結舌,說不出一句話。不防老和尚並不罷休,接著又說:“秀才呀,你枉有滿腹才華,何不上京應試,去搏個一官半職,成天和尚廟裡吃齋飯,也不是常事呀!
快走吧!以後別再到廟裡來了。”
呂蒙正又羞又惱地回到了寒窯,一看,滿地破鍋爛瓦兒,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樣高高興興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在嗚嗚哭泣。一問才知道,原來從沒來過他家的老丈人劉員外破天荒地來了,要把女兒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發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鍋、兩個吃飯碗砸了個稀巴爛。
兩口子正愁眉對苦跟,無計可施,忽聽窯門外有人說話:“呂賢弟在家嗎?”說著,只見寇準走了進來。見他倆這副模樣,寇準問:“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呂蒙正說:“沒有。廟裡不叫我再去趕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兒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發**來,把鍋碗都砸了,我們正在為今後日子發愁呢!”
寇準說:“唉呀,有事好說好講嘛,砸東西幹啥!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兄弟也不要為這事發愁,我剛才在大街上遇見一位好友,他如今發了財。
聽說我窮困撩倒,給了我一百兩銀子。”寇準說著從懷裡掏出白花花的銀子。“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兩給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趕考去吧!
如能得個一官半職,這苦日子就算熬到頭了。”
呂蒙正一聽,喜出望外,對寇準謝了又謝。他留下二十兩銀子安頓了劉月娥,便與寇準進京去了。
呂蒙正和寇準一路上省吃儉用,風塵僕僕來到京城。為了省錢,找了個廟宇住下,不分晝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讀。那一天,進了考場,一來他們有真才實學,二來也是時來運轉,三場過後,二人雙雙得中,呂蒙正還中了頭名狀元。
於是,他倆又一同衣錦榮歸,各自回家修墳祭祖,一個回陝西華陰,一個回洛陽。
這時已今非昔比,不是親來也是親。三裡五村,城裡關外,聽說當年在大街上賣字、廟裡趕齋的窮秀才呂蒙正中了狀元,哪個不來巴結?
這一天,呂蒙正帶了夫人劉月娥要去龍門寺裡降香。老和尚聽說狀元公要來,早已把廟院裡打掃得一千二淨,一塵不染,一直站在寺門外恭候,許多鄉鄰一聽說呂蒙正到廟裡
降香,也紛紛趕來湊熱鬧。他夫妻二人來到廟裡,燒了香,拜了佛,在寺內各處遊玩了一番。
呂蒙正對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說:“想當初,說了慚愧。若不是你敲飯後鐘,絕了我的吃飯門路,我不進京應試,**會有今天?”
老和尚見提起舊事,立刻驚恐地說:“這事不怪老僧呀!這是……”說到這兒,忽然下人來報說:
“寇大人到。”呂蒙正想,這寇準迴歸故里,修墳祭祖,為何來得這般快?連忙出迎。
兩人在大廳坐下就攀談起來,說得好不愜意。寇準說;“可曾與劉員外會過?近況如何?
”呂蒙正問:“哪個劉員外?’
“東大街劉促實劉員外。”
呂蒙正說:“前些日子,他的少爺拿了禮物來拜我,被我不客氣地趕走了。”
寇準聽了說:“賢弟,你這事做得不對,他可是你我的大恩人呀!”
“他對我無情無義,算什麼恩人?”
寇準說:“賢弟,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還被矇在鼓裡呀!我家裡的事未曾辦完,就匆匆趕來,就是為了這碼事。
”接著就把前後經過說了一遍。他說:“那年,弟妹在綵樓上用繡球打中了你,把你請入府裡。
劉員外見你氣宇不凡,認準你是個有才之人.但他多了個心眼,怕你一旦成了富家女婿就貪戀現成的富貴,不求上進,耽誤學業。所以才故意和女兒鬧翻,把你們夫妻趕走,指望你發憤讀書,進取功名,誰知你成親之後,只是大街上賣字,廟裡趕齋,日子雖艱苦,卻未能發憤。於是老人家親到寺裡囑咐和尚斷了你的齋飯,羞辱你一場。
又到寒窯砸了你的鍋碗,激起你的志氣,他找到我,給了一百兩銀子,讓我和你一同上京趕考。他煞費苦心,暗助你我,不是大恩人是什麼?”
呂蒙正和劉月娥聽了,才如夢初醒,愧疚地說:“我們多麼無知呀,真是錯怪他老人家了。豈但應該謝恩,還要好好請罪才是。明天我們去負荊請罪吧!”
寇準說:“不!事不宜遲,說辦就辦。
今天趁鄉親們都在這裡,我們就請他老人家過來,你向他請罪,當眾說明前情,感謝他的一片苦心,刷清他的不白之冤。”呂蒙正兩口兒一聽,也十分贊成,便一同去請劉員外了。從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俗話就在民間傳開了。
呂蒙正不計人過譯文
譯文 呂蒙正宰相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錯。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他說 這小子也來參政啊?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過去了。與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他們。出處 呂蒙正不計小人過 出自 宋史 呂蒙正傳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中呂蒙正不記人過...
誰知道呂蒙正《破窯賦》的全文解釋
你朗讀上30 100遍,自然就知道意思了.書讀千邊,其意自見.那是真的.寒窯賦 譯文 呂蒙正的 命運賦 和 破窯賦 有什麼區別 感覺小子75hqo這版本更古雅一些 知命賦 摘自 窮通芻論 天地茫茫,世事滄桑,生命無常,何須奔忙?煩囂俗塵,逐利追名,殊不知窮通有數,禍福緣定。嘆秋霜月夜,長城猶在,皇陵...
孫權呂蒙中的呂蒙給你什麼啟示,閱讀《孫權勸學》,談談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道理1 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 開卷有益 的道理。2 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3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 開卷有益 的道理。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