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佔靖厹
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實驗小學科學教師王紅在給學生上科學課。資料**
小學科學新課標——《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已實施一學年。從2023年9月開始,小學從
一、二年級開設科學課,這標誌著小學科學課程進入一個躍升發展的全新階段。
然而,面對新教材和學生,不少教師或多或少都還存在一定的疑惑: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開設這門學科的意義何在?教什麼?如何教?
小學科學新課標究竟新在哪兒?
新頒佈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與原來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三至六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實驗稿」)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天津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系原主任楊書遠,詳解新課標之「新」。
在楊書遠看來,新課標的重大變化是明確了科學課在
一、二年級開設。根據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學習進階理論,新課程標準把小學六個年級劃分成:低(一、二年級)、中(三、四年級)、高(五、六年級)三個學段,特別是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分別設計了不同層級的學段目標,體現了科學教育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楊書遠認為,科學教育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最核心的科學概念,新課標突出了科學課程「大概念統領」的結構特點,構建了該課程的內容體系。在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4個領域遴選了適合小學生學習的18個主要概念,又進一步分解細化為75個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小學科學教師整體把握課程內容,把握每個領域的主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新課標除了進行文字表述外,還編制了知識結構圖,把各領域的主要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清晰地呈現出來。
「新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定義了我國小學科學教育領域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概念,明確了技術和工程的重要性。」楊書遠說,新課標教學建議中指出stem是一種以專案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此可以看出,新課標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強調專案學習與問題解決,與國外對stem的定義比較,更加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
楊書遠分析說,新課標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作了新的定位,具體表述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新課標中提出「早期的科學教育……為(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對「基礎性」的詮釋。
「實踐性」則體現在學生使用**式學習方式像科學家研究科學問題那樣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並能夠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問題。「綜合性」則表現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這四大領域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聯絡;小學科學課與數學、語文、綜合實踐等並行開設課程之間的關聯與互動;在技術與工程領域,新課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造發明、設計製作自己的「產品」,養成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楊書遠表示,新課標中在「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設計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反映國際科學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顧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實際情況。」這一表述與以往的「依據國際科學教育趨勢」「與國際科學教育接軌」有明顯不同。
這表明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改變,「遵循科學教育規律」「洋為中用」將成為小學科學教育的一大趨勢。
三個鏡頭走進一年級科學課堂
鏡頭一:「孩子們,我們怎樣利用這些短小的正方體木塊,來測量課桌的長度呢?」「我們可以把木塊都連在一起,像一把長長的尺子!
」在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教師張碩所執教的《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一課的課堂上,學生正在熱烈地討論。「把10個小木塊連在一起,數起來就更方便了!」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最終巧妙地發現利用十進位制**木塊形成的測量長度的簡單工具,由此也親歷了尺子產生的過程。
張碩說,課堂上遞進式地提問,為學生搭建了思維提升的腳手架,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十分必要。
鏡頭二: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發展特點,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實驗小學科學教師王紅常常在匯入新課的部分從興趣入手。比如在教《用手來測量》一課時,她首先問學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想知道一個東西有多長,他們沒有工具,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幫他們測量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用手、用腳,還可以用胳膊測量。
」「那考考大家面前的課桌用什麼來測量好?」學生有的說用手,有的說用雙臂,王紅適時地表揚,然後繼續引導:「那用腳,可不可以?
」學生說:「當然不行了,腳步太大、不安全、髒……」看到孩子們對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腦發言,用他們思維的碰撞在選擇正確的方向,王紅頗感欣慰:「那我們今天就來先研究《用手來測量》。
」「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已開始迅速發展。」王紅一語中的。
孫曉麗表示,利用軟體實時記錄實驗內容,上傳、彙總各組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效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組資料解讀一年級學生特點
經過一年的小學一年級科學課的實施,記者幾經調查,跟蹤一年級開展的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教學研究活動情況,發現一年級學生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特點一:僅50%的學生能自控,卻有75%的學生樂於展示。
調查中,教師們發現,大約僅有50%的學生能夠自我控制,而其他學生基本不能自我控制。一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表現欲以及基本的操作力,75%的孩子都樂於展示自己,但是也有一些學生較內向,比較封閉,不願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
在平時聽課的過程中,天津市河北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科學教研員劉暢發現一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差,然而,一年級學生在科學課堂上樂於表現,也樂於參與到**活動當中去,他們很願意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特點二:100%的學生有好奇心,但只有60%時間的注意力。
調查中,教師們還發現,一年級新生具有100%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只有60%時間的注意力,而他們剩下的40%時間可能是在關注其他同學的衣服和玩具上,所以在課堂上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對此,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小學部副主任、小學科學教研員婁立新認為,一年級學生上科學課,積極的一面是熱情高漲,但如何培養6歲學生思考問題、進行科學觀察與實驗、發表自己觀點、傾聽同學發言、進行小組合作、有序進出科學教室……都是科學教師要面臨的重大考驗。
一年級科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年級小學科學課已開課一年。對這一年的教學、教研、備課實踐的反思,教師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問題與對策一:
課堂的組織與調控,興趣的吸引與保持——嚴格要求,不斷鼓勵
教師們發現,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行為習慣尚未養成,課堂不好管理,那麼如何去組織調控?
劉暢認為,科學課堂上要管住學生的手、嘴、眼,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比如老師喊「停」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將嘴閉上,眼睛看著老師或發言同學。這樣既能夠保證安全教學,也能防止學生的注意力轉移。「科學教師既需要關注科學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要有獎勵和懲戒的方法,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和學習習慣,其中懲罰要講究梯度和逐步升級的懲罰措施,使他們意識到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實際的教學、聽課和調研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一年級的科學課學習非常感興趣。」王紅表示,學生們和老師一起種大蒜、蘿蔔,並通過大蒜和蘿蔔的生長認識植物是有生命的。他們和老師一起觀察植物的莖和葉,一起發現葉脈、葉形、顏色、大小等。
在這些有意思的科學活動中,他們不斷地去總結和發現,去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維認識這個世界。
問題與對策二:
引導觀察不細,描述方式單一——逐步細緻觀察,多元描述交流
調研發現,課堂上有些教師沒有明確觀察目的,只是粗淺的表面觀察,而在描述方式上也比較單一,不能更加多元化地去引導學生描述。
劉暢認為,科學教學活動還要求教師學會關注描述的目的,帶著目的去觀察,不要盲目觀察,要引導學生在反思和改進中獲得概念。
婁立新則認為,具體到課堂,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帶領並教會學生以科學家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去認識未知的世界,就要求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在「動腦」「動手」之後還要「動口」「動筆」。要培養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表達出來,同時還要學會傾聽、質疑、辯護、反駁、反思等行為,解決學生「如何知道」以及「為什麼相信」的問題。
問題與對策三:
生不解師意,師不懂生言——貼近兒童,關注年齡
一年級課堂上還會出現一種現象,學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老師也不明白學生在說什麼,這樣就會給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阻礙,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
劉暢表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用一些孩子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去和他們交流。「教學中,不僅要貼近兒童的活動,貼近兒童的心理,貼近兒童的語言,還要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注學生的家庭背景,關注其自身的特點等。教師還需要學會關注學生的前概念,當學生說出聽不懂的話時,彆著急否定,讓他和他的小夥伴去解釋。
在課堂上要關注兒童的語言,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和看得懂的字去提問和交流;還要避免大量專業性科學詞語的頻繁出現。」
實施小學科學課的思考與建議
小學科學課堂該如何變革?強調什麼、深化什麼,才能更接近科學實踐倡導的觀點,提升科學教育品質,發揮科學課程的功能?對一線教師又有哪些好的建議?
「小學科學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參照課標去進行教學,不能偏離課程標準的要求,需要教師緊跟新課標的步伐去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對比新舊課標,看看作了哪些調整,適時改善教學程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劉暢如是說。
從事小學科學課教學22年的王紅始終認為,科學教師要給孩子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就是觀察的方法、記錄的方法、資料分析的方法、比較的方法,這些精細化的思維和能力訓練。這是孩子在未來的科學學習過程中最基礎的能力。
經過一年的研究與實踐,婁立新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要深入理解科學課程的性質與功能。教師對學科的認識程度決定了其教學質量。
這一點是關鍵的。教師對科學課程性質、功能的理解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的實施,關係到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進而關係到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甚至關係到科學課程改革的未來,關係到科學課程的發展和進步。第二,要準確把握科學**的內涵與方法。
科學**不是學習科學簡單的一個流程、一個套路,而是要學生經歷一個融入觀點、智慧、思考的豐富科學實踐過程,是學生探索科學問題、尋求答案的一個複雜的心路歷程。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先驅劉默耕先生就大力倡導兒童要像科學家一樣「真刀真槍」搞科學!第三,要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生習慣培養。
新課標明確了「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接受學校的科學教育,在科學知識的學習、科學方法的掌握、認知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起好頭、開好路,為後面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怎麼教才科學?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ppt的方式來講解知識,或者是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來提高孩子這方面的知識。讓孩子們動手做實驗,看有意思的教程,做ppt,組織實踐活動,去科技館,這樣教才科學。可以把實踐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才能做到科學的教學,讓孩子們認識事物的本身,並且親自去觀察,讓孩子能收集生活當中的科學小...
小學科學課有哪幾種課型百度百科,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一 課型的分類 課型的分類,因基點選擇不同而有區別。1 以教學任務為基點可分為 新授課 練習課 複習課 講評課 實驗課等,統稱單一課。2 以教學內容為基點可分為 自然科學課 人文科學課 思維科學課 藝術科學課 3 以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為基點可分為 講授課 討論課 自學輔導課 練習課 實踐或實...
小學科學生命科學領域有什麼科目,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1 多樣的生物 常見的植物 常見的動物 常見的其他生物 2 生命共同特徵 動植物的一生 生物的繁殖 生物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的基本需求 遺傳現象 3 生命與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進化現象 4 健康生活 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長髮育 生理與健康。三至六年級有關上面內容的課程都屬於生命領域科學。小學科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