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迷你兔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翻譯:十五歲就應徵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
路上碰到一個故鄉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遠遠看過去就是你家,松樹柏樹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裡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
用捋些野谷舂米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應該叫誰一起來吃這些飯菜。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擴寫:十五歲那年,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走向那無情的戰場.每當月圓時,月色如戶,那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淚眼朦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家鄉,看到了親人多少次夢裡回到了家鄉,看到了靜靜的院落,白髮的雙親,是那麼的親切。
但卻總是夢而已!. 冰冷的戰場訴說了逝去的時光,一位位戰友倒下了。將軍們說戰爭就要結束了。
我們一直盼,一直盼。但是我一次次死裡逃生之後,卻又被派往邊疆做守衛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這個倖存者,從那個無所事事的少年,經過了歲月的磨合,成為了一個滿頭白髮,日日思歸的老人.
只有迴歸故里,才是我唯一的期盼 經過了長途的跋涉,我終於回到了闊別65年的家鄉,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回到了65年來,我天天想,夜夜盼的家鄉。但是眼前的景象如滾滾而來的浪潮淹沒了我的喜悅.這是我的家嗎?
挪開傾倒的柴門,驚飛了草叢中一群群的野雞,它們停在房樑上,用它那蝌蚪般的眼睛疑惑地望著我。原本該掛滿迎春花的牆已經坍塌,成了野兔的家幾隻野兔探出頭來——他們為一個陌生人的到來而感到惱怒;.紙窗戶已經破了,留下一個巨大的圓形的洞,陽光從圓**進來,父親親手為我製作的小木桌,可如今已腐化,從前伴我度過十五個春秋的那張小床也堆滿了稻草,我撫摸著那件丟在地上的破衣服,眼前浮現出母親給我們織布,一家人其樂融融,圍成一圈,聊著天,歡笑著的情景……我採下野葵做了一頓飯,放在地上。
我看到爹孃在一旁,兄弟在一旁,快樂地談笑。但一轉眼,卻什麼也沒有了。只有野草在生長,只有風聲在吹響,只有鳥兒在悽唱。
生命就這樣在戰爭中逝去了…… 走出家門,來到後院,草地上長滿了野穀子,井邊野菜遍地,在竹林裡隱約可見一片墳墓,我走過去,看到了上面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般的痛.一張張親切的面容不復存在,一聲聲貼心的關懷消無音訊.我望了望天空,漂浮著幾朵浮雲,暗淡的藍似乎祭奠這原本的一切,而現在,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灰燼.......
夕陽西下,餘暉吞噬了整座村莊.死一般的寂靜,彷彿在哀悼著,哀悼著這一切的一切......我老兵的心早已死亡!
2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的敘事詩,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3樓:火神的孤獨
描寫了老翁悲慘,痛苦的遭遇,反映了戰爭的殘酷。
4樓:一枝梅花開
《十五從軍徵》,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改寫《十五從軍徵》作文,改寫《十五從軍徵》作文600字
十五從軍徵 改寫 十五歲那年,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走向那無情的戰場.躺在軍營的帳篷中,每當月圓時,明朗的月光照進窗來,撒在我的心裡,我便會想起我親愛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眼淚頓時溢位我的雙眼,我多麼想回到家中啊 沙場,是個冷酷無情的地方,死神無時不刻在等候著我.多少次看著並肩的戰友倒在血泊中 多少次...
十五從軍徵擴寫,十五從軍徵擴寫400字
就在一天早晨,我正在幫媽媽洗碗。這時,煙塵滾滾,一陣亂馬蹄聲打破了這個早晨的沉寂,這時,一支官軍闖進了我家,帶頭的人看到我時,手一揮,從隊裡出現一個彪形大漢,他朝我走來,一把抓住我往馬車上的房子扔去,我還記得我被帶走時,媽媽還在哭。一轉眼,六十五年過去了,我十分慶幸我沒有戰死沙場。在一個寒風吹嘯的冬...
改寫《十五從軍徵》的作文,把十五從軍徵寫成600字的作文
唐 賀知章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那年我去的時候,我十五歲,青春年少。今天不記得的我,步覆蹣跚。看個位置?遠遠的應該是你家吧,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