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十課《論語十則》裡有哪些是詞類活用(寫出是哪句話)

2021-04-21 15:22:49 字數 5929 閱讀 7307

1樓:裘小豬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

2樓: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用作狀語,經常、時常)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傳不習乎(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用作名詞,學過的知識)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人)

3樓:徐佳佳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裡有借鑑的意思)。」用《論語》十則這篇課文文中的話就是說:擇其善者而從之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畫線句子②把理想比作海天相吻的弧線,強調了理想在實現的過程中具有的曲折,艱辛,並非一蹴而就。

(2)第一節詩是說,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對,不同的社會時代人們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往往是當時社會條件下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理想也會實現,而理想實現後,人們又會遊新的理想,從而促使社會走向進步。

(3)你如何理解「理想使你忘記鬢髮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這句話?

這句話寫出了理想具有使人充滿信心,不畏艱難,忘記煩惱,忘記歲月的摧殘,永遠年輕的作用。

4樓:xielin謝林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註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

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初一論語十則中的詞類活用

5樓:qq25453863聯絡

活用現象復   吾日三

省吾身制: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

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

論語十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都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範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可能、許可。

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

一詞多義

1. 知:

(1)瞭解(人不知而不慍)。

(2)明白(誨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轉折連詞(人不知而不慍)。

(2)順承連詞(溫故而知新)。

(3)並列連詞(任重而道遠)。

(4)遞進連詞。

(5)修飾連詞。

(6)因果連詞。

3、之:

(1)代詞。

(2)助詞。

(3)語氣詞。

4、信:①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

②欲信大義於天下:通「伸」伸張。

③謂為信然:確實。

④信義著於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遠: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

②管夷吾舉於士:獄官。

7、故:①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問其故。 故:原因,緣故。

活用現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

通假字不亦說乎:「說」「悅」的古字,愉悅,高興。

是知也:「知」通「智」,聰明,智慧。

誨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論語》十二章中的詞類活用

7樓:小白家裡小白

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時:名詞用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3、溫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詞用作名詞,分別譯為「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與體會」)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趣)

5、飯疏食飲水(飯:名詞用作動詞,吃飯)

6、傳不習乎(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原文(節選):

《論語十二章》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再傳**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釋義: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一、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於學。(「有」同「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詞義的不同

1、朋: (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不亦君子乎?)(今)對別人的尊稱。

3、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藉。(可以為師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夠。

4、三: (古)表示多,虛指。  (今)表示確數。

5、罔: (古)迷惑、迷茫而無所適從     (今)矇蔽,沒有

6、殆: (古)有害      (今)危險

7、疏: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漢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初一簡單的幾道論語翻譯,初一論語十則翻譯

1.與朋友交往有沒有講誠信信。2.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擔任著重大的任務,路途又很遙遠。3.遇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樹和柏 樹是最後凋零的。4.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1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2 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3 經過了...

論語十則詞語有哪些 並解釋意思

1 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 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 書中 子曰 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 學 孔子在這裡所講的 學 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 樂 詩 書等傳統文化典籍。3 時習 在周秦時代,時 字用作副詞,意為 在一定的時候 或者 在適當的時候 但朱熹在 論語集註 一書中把 時 解釋為...

初一下冊語文第十課木蘭詩的研討與練習答案

哪有練習啊?蘇教版的沒有。語文書第十課 木蘭詩 課後研討與練習問題是?急急急!語文七年級下冊方法指導叢書 第十課 木蘭詩 答案 拜託了 1 南北朝bai 宋 郭茂倩du 樂府詩 2.文告 通 貼 zhi 買 集市 3 1 戰士們身經百戰,dao有的戰死沙場內,有的凱旋而歸。2 對容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