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中國佛學的發展和起源?

2021-05-28 04:48:40 字數 4687 閱讀 1200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 兩漢進中國 發展在中國 唐 宋 盛典。。。歷史上有四次滅佛 隱遁 發展 創新。。。。。

2樓:

「敦煌的經變畫是中國對印度佛教藝術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新成果」這句話完全正確。敦煌壁畫是在佛教傳播進中原過程中,融合進了我們漢民族的文化而不斷繼承、創新的產物。

中國佛學的發展和起源?>

3樓:漫步丶蝴蝶

1、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023年前(一說2023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其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教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歷史史記載:公元前2年,西漢哀帝時,西域大月氏使者伊存到漢朝通好,曾向博士**景盧口授《浮屠經》,中國統治階層始知佛經。這個在2023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會議一致得到認同,所以:

「公元前2年『伊存授經』是佛法初傳的標誌」。

2、發展: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郎中蔡音等18人赴西域迎請佛法,在大月氏邀請到天竺(古印度)「沙門」(僧侶)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和佛像到達東漢都城洛陽,最高統治層開始信奉佛,因此以公元67年作為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

永平十一年,東漢朝廷在洛陽城西2裡處專門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供兩位高僧居住、翻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和傳播佛教。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佛教在統治層已有了相當的影響,並開始傳到民間,這時,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人朱士行,他於公元260年西行求法,開西行求法之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3年),由於統治高層地需要和提倡,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印度佛教主要派別已進入中國。佛教經典也大量翻譯過來。史載,早在魏晉時期即譯經702部、1493卷。

此時,各地廣修佛寺,削髮出家的僧侶人數迅速增加。南朝梁武帝還親自制文發願,舍道歸佛,四次捨身同泰寺,將佛教定為國教。當時(約公元500年前後),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廟500多座,僧尼10萬餘眾。

北魏末年(約公元533年前後),全境有「僧尼近200萬,寺院3萬所。」唐代詩人杜牧曾寫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名句,反映了當時佛教的興盛。

北魏武帝時,佛教在中國受到第一次大打擊,即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中的第「一武法難」。一百多年後,又發生了北周武帝滅佛事件,毀塔寺、焚經像、僧還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創,即「二武法難「。但二次滅佛事件後不久,佛教又很快恢復了元氣。

佛教界稱,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佛教早期弘傳時期。

從隋初(公元581年)到唐武宗毀佛(公元841年),前後約260年,佛教進入到鼎盛時期。隋唐時期,統治者中不少人提倡佛教。採用了利用、限制、整頓的策略,制定了度牒制度(出家人證書),加強了對和尚、尼姑的嚴格管理。

對僧侶採取不納稅、不當差,還敕給大量田地、山林作為寺產,使寺院經濟得到穩定發展。這時,佛教界出現了許多有名大師,如智頤yǐ、吉藏、玄奘、窺基、法藏、慧遠、慧可、慧能等,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當時,影響最大的有三論宗、天台宗、慈恩宗、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密宗和禪宗。

唐代,**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使佛教成為適應中國社會,為中國民眾所接受的中國宗教。這時的中國佛教在東南亞和日本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不少外籍僧人到中國學習佛教,學成回國後還創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並奉中國佛教各宗派大師為祖師,將參學的寺院作為這一宗派的祖庭,使中國佛教各宗派名播域外。同時,中國僧侶西行求法的更多了,到國外傳教的也增多了,翻譯佛經的事業更發展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翻譯家、大旅行家玄奘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唐末武宗時,發生了歷史上第三次滅佛事件,據記載,毀佛寺數萬座,令僧尼還俗達26萬5千人。這次滅佛事件後,佛教開始衰微。

五代十國時期,王朝交替頻繁,社會動盪,佛教此時雖然儲存下來,但大多數宗派次第衰落,唯禪宗較盛。

五代末年,後周世宗又發起了對佛教的重大打擊,廢佛寺3萬餘座,收銅佛像鑄錢,令無數僧尼還俗,從此,佛教一蹶不振。這就是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的「一宗之厄」。

宋代,太祖趙匡胤對佛教予以扶持、保護。並派張從信到成都雕大藏經版,這是中國佛經最早的刻版。趙匡胤還派人到國外求法和傳教,使佛教得到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

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有排佛之舉,令佛教之僧尼改稱道教稱謂「德士」、「女德士」,想使道佛合一。

南宋時,國力不振,還常依靠度牒維持國家開支,這樣佛教又得以發展。

元代,忽必烈稱帝后,封**名僧八思巴為帝師,掌管全國佛教,統**政教。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和喇嘛僧人享有相當大的特權。

明代,因朱元璋少時曾在安徽皇覺寺為僧,開國後,支援漢傳佛教各派,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等又得以恢復。同時,明代對佛教也嚴加控制,設僧錄司,管理宗教、僧侶事宜;不許百姓任意出家,需經考試,才發給度牒。

朱元璋洪武三年派名僧慧曇為使臣出國,是僧侶出使國外的第一個大使。

清代,統治者開初崇奉喇嘛教,康熙、乾隆時,為振興儒學,同時也信奉漢傳佛教,繼有禪宗諸系並起。

道光以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國勢衰落,佛教隨之衰微。

隨後佛教在中國一直循序發展,在中國作為主要的宗教信仰奉行。

到2023年的「五四」運動為界,歷史上的中國佛教,處於第二次宗教融匯運動中,表現為儒佛道三教間的衝突和融合。而當代中國佛教,則處於更大範圍的第三次宗教融匯運動中。原來制約著中國佛教發展的政教、儒佛、教俗三重關係,以及由此使佛教付出的負面代價,今天都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佛教在當代的復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4樓:海煙人

起源:佛教最早從西域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史載:公元前2年,西漢哀帝時,西域大月氏使者伊存到漢朝通好,曾向博士**景盧口授《浮屠經》,中國統治階層始知佛經。2023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擴大會議一致確認:

「公元前2年『伊存授經』作為佛法初傳標誌」。

歷史上佛教界、史學界不少人士認為: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郎中蔡音等18人赴西域迎請佛法,在大月氏邀請到天竺(古印度)「沙門」(僧侶)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和佛像到達東漢都城洛陽,最高統治層開始信奉佛,因此以公元67年作為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

永平十一年,東漢朝廷在洛陽城西2裡處專門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供兩位高僧居住、翻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和傳播佛教。

發展歷程: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佛教在統治層已有了相當的影響,並開始傳到民間,這時,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人朱士行,他於公元260年西行求法,開西行求法之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3年),由於統治高層地需要和提倡,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印度佛教主要派別已進入中國。佛教經典也大量翻譯過來。史載,早在魏晉時期即譯經702部、1493卷。

此時,各地廣修佛寺,削髮出家的僧侶人數迅速增加。南朝梁武帝還親自制文發願,舍道歸佛,四次捨身同泰寺,將佛教定為國教。當時(約公元500年前後),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廟500多座,僧尼10萬餘眾。

北魏末年(約公元533年前後),全境有「僧尼近200萬,寺院3萬所。」唐代詩人杜牧曾寫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名句,反映了當時佛教的興盛。

北魏武帝時,佛教在中國受到第一次大打擊,即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中的第「一武法難」。一百多年後,又發生了北周武帝滅佛事件,毀塔寺、焚經像、僧還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創,即「二武法難「。但二次滅佛事件後不久,佛教又很快恢復了元氣。

佛教界稱,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佛教早期弘傳時期。

從隋初(公元581年)到唐武宗毀佛(公元841年),前後約260年,佛教進入到鼎盛時期。隋唐時期,統治者中不少人提倡佛教。採用了利用、限制、整頓的策略,制定了度牒制度(出家人證書),加強了對和尚、尼姑的嚴格管理。

對僧侶採取不納稅、不當差,還敕給大量田地、山林作為寺產,使寺院經濟得到穩定發展。這時,佛教界出現了許多有名大師,如智頤yǐ、吉藏、玄奘、窺基、法藏、慧遠、慧可、慧能等,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當時,影響最大的有三論宗、天台宗、慈恩宗、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密宗和禪宗。

唐代,**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使佛教成為適應中國社會,為中國民眾所接受的中國宗教。這時的中國佛教在東南亞和日本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不少外籍僧人到中國學習佛教,學成回國後還創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並奉中國佛教各宗派大師為祖師,將參學的寺院作為這一宗派的祖庭,使中國佛教各宗派名播域外。同時,中國僧侶西行求法的更多了,到國外傳教的也增多了,翻譯佛經的事業更發展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翻譯家、大旅行家玄奘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唐末武宗時,發生了歷史上第三次滅佛事件,據記載,毀佛寺數萬座,令僧尼還俗達26萬5千人。這次滅佛事件後,佛教開始衰微。

五代十國時期,王朝交替頻繁,社會動盪,佛教此時雖然儲存下來,但大多數宗派次第衰落,唯禪宗較盛。

五代末年,後周世宗又發起了對佛教的重大打擊,廢佛寺3萬餘座,收銅佛像鑄錢,令無數僧尼還俗,從此,佛教一蹶不振。這就是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的「一宗之厄」。

宋代,太祖趙匡胤對佛教予以扶持、保護。並派張從信到成都雕大藏經版,這是中國佛經最早的刻版。趙匡胤還派人到國外求法和傳教,使佛教得到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

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有排佛之舉,令佛教之僧尼改稱道教稱謂「德士」、「女德士」,想使道佛合一。

南宋時,國力不振,還常依靠度牒維持國家開支,這樣佛教又得以發展。

元代,忽必烈稱帝后,封**名僧八思巴為帝師,掌管全國佛教,統**政教。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和喇嘛僧人享有相當大的特權。

明代,因朱元璋少時曾在安徽皇覺寺為僧,開國後,支援漢傳佛教各派,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等又得以恢復。同時,明代對佛教也嚴加控制,設僧錄司,管理宗教、僧侶事宜;不許百姓任意出家,需經考試,才發給度牒。

朱元璋洪武三年派名僧慧曇為使臣出國,是僧侶出使國外的第一個大使。

清代,統治者開初崇奉喇嘛教,康熙、乾隆時,為振興儒學,同時也信奉漢傳佛教,繼有禪宗諸系並起。

道光以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國勢衰落,佛教隨之衰微。

中國錢幣發展史,中國錢幣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由地方鑄幣向 鑄幣的演變 由文書重量向通寶 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 交子 的演變。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

新中國數學發展史,中國數學發展史

數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推動了重大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早期社會發展的歷史上,限於技術條件,依據數學推理和推算所作的預見,往往要多年之後才能實現,數學為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效益容易被忽視。進入二十世紀,尤其式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科學技術發展到現在的程度,數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中國詩歌的發展史?

詩經 楚辭 是源頭。然後是西漢騷體詩和民間詩歌 樂府 然後是東漢文人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是代表 然後是建安 正始 三曹七子 嵇康阮籍 然後是晉玄言詩 宮體詩,南北朝民歌 吳聲西曲及北朝民歌 然後是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然後是明詩 明初高啟成就最高,其他可不論。然後是清詩 流派眾多 號稱中興,最後是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