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發展歷程,中國詩歌的發展史?

2021-05-31 17:26:20 字數 4900 閱讀 1470

1樓:連江一點萍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產生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中得到最為充分發展的體裁。《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最早的詩篇產生於西周初年,最晚的產生於春秋中葉。

四言為主的句式和重疊反覆的章法,是那一時代詩體的主要特色。緊接著,在南方的楚地又興起一種新的詩體——楚辭。楚辭是在楚地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並以偉大的詩人屈原為其光輝代表。

自古以來,「風」「騷」並稱。《詩經》中的《國風》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成了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個典範。以創作方法而言,「國風」和《離騷》分別開創了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

隨著楚辭逐漸向接近於散文的賦體演變,另一種詩體——樂府,帶著民間文學特有的剛健清新的風格步入了漢魏六朝詩壇。樂府民歌無論是長篇還是短制,都「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班固《漢書·藝文志》)。強烈的現實感,是它們的一個重要標誌。

這種現實主義精神直接影響了爾後詩人創作的「樂府古題」,以及唐代的「新樂府運動」。在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產生了象《陌上桑》(《豔歌羅敷行》)、《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等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中的瑰寶,給「詩歌大國」增添了異彩。在樂府詩的發展過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漸引人注目。

到了漢末佚名詩人作的《古詩十九首》出現,五言詩體便基本成熟了。到齊樑時期,中國古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序》中已經確認「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七言詩的產生稍後於五言詩。

它的廣泛流行,大約在晉宋之際。

經過了齊樑間以沈約為代表的「永明體」詩歌在聲律方面的充分準備,到唐代,近體詩確立了,詩歌進入了鼎盛時期,這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期中,古體詩與近體詩全面發展,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

中國的詩歌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二者關係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從「以樂從詩」、「采詩入樂」和「倚聲填詞」三個階段。「倚聲填詞」是詩與樂各自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進行的一種更為高階的形態的結合。後來的詞和散曲都是沿著「倚聲填詞」的途徑發展過來的。

詞,原被稱為「曲」、「曲子」,或「曲子詞」,是一種**化的文學樣式。詞起源於民間,盛唐以後,文人才士填詞漸成風氣。五代時,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問世。

到宋代,詞這一特殊的文學樣式,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歡迎。宋代藝術家在詞中「言詩之所不能言」(王國維《人間詞話》),表達其「動於中而不能抑」的歡愉愁怨情緒(陳子龍語,沈雄《古今詞話·詞品》捲上),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統一。宋代的詞,達到了可以和唐詩並列的中國文學的另一座高峰,出現了一批大詩人,如蘇軾等。

南宋後期,詞逐漸失去了和樂的能力。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樂曲不斷傳進中原地區,帶來了「壯偉狠戾」(徐渭《南詞敘錄》)的粗獷的格調,引起了人們的新的興趣。這種「胡樂」結合北方民間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語言,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散曲。

散曲和傳統詩歌的顯著區別,就在於它大量地吸收民間的方言俚語。散曲作品具有濃厚的市民通俗文學的色彩,大量的散曲作品還具有以往詩歌中所少見的詼諧和幽默,這給詩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的發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興盛的體裁之一。

當宋詞、元曲在文壇上居於主導地位的同時,傳統的詩歌仍創作有大量作品。宋、元、明、清的詩,其數量十分巨大,並有自身的特色,但從總的成就上說,沒有超過唐代。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

中國詩歌的發展史?

2樓:楓葉

中國詩歌的發展史:詩經-楚辭-漢賦-魏晉南北朝民歌-漢魏元朝文人詩-唐代的古風 新樂府-格律詩-宋詞-元曲-現代詩。

中國詩歌發展史簡介: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句式為四言句。繼《詩經》之後,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發展為五言句和七言句。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多為五言詩。到了魏晉,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分為:

律詩和絕句。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也叫長短句。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

近代出現了新文化的「現代詩」。

3樓:你好1世界

這個問題太廣泛了,不知你是求中國古代詩歌史還是現代詩歌史?

一、先秦詩歌

(一)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集分風、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子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

」如《關睢》,這是一首民間情歌,用起興的藝術手法著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青年男子思戀少女,感情真摯大膽。由於此詩思想、藝術性都很強,且為《詩經》之首篇,故歷來均受重視。

(二)屈原《離騷》

《離騷》是屈原作品中最偉大的一首抒情詩,在我國詩史具有獨特地位。《離騷》篇名之意,據漢代班固所釋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

全詩共373句,2490字。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鴻篇鉅製,確為我國詩史上之驕傲啊。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還有《九歌》、《天問》等。

二、秦漢詩歌 我國的詩歌發展至漢魏之間,出現一個新的局面,主要是樂(yue)府詩、民間歌辭與文人五言詩。

(一)樂府:樂府原為秦時設定的**機關,後經漢武帝充實編改,其任務是制定樂譜,蒐集歌辭等;魏晉六朝,樂府則是指帶有**性的詩體,逐步轉變為一種新的詩體的名稱。唐時的樂府是相對於近體詩與一般五七言古詩而言的另一種比較活潑質樸的詩體,「感於衰樂,緣事而發,」具有現實主義傳統。

宋元之後,凡屬合樂之,如詞、散曲均可稱為「樂府」。

(二)漢樂府詩:它主要包括四類作品:1、郊廟歌辭;2、相和歌辭;3、鼓吹曲辭;4、雜曲歌辭。

樂府民歌是在《詩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詩經》有共同之處。可以說《詩經》又向前發展了。

三、魏晉南北詩歌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五言詩發展的全盛時期,而且開始形成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詩體,主要有建安體、正始體、永嘉體、陶體、謝體、永明體等。在此不作詳細論述,我們簡略談談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尋陽柴桑人。其詩的內容尤為豐富,通過對農村田園生活之吟唱,表現躬耕田畝的種種體驗與堅持崇高理想的鬥爭精神,出汙泥而不染,並向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提出**。

他開創中國的田園詩,把田園看作是一片純情的淨土,歌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表現其自然天籟與美好。陶淵明具有敏銳的領悟力,生存在那與大自然距離很小的環境中,對田園生活的欣賞出見一轍,對它歌頌詠唱,以至於復歸自然。如他的《歸園田居》「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表現一種深遠的竟境。

南北朝的詩歌形式,上承漢魏,下開唐宋,在民間歌辭的基礎上,經過許多詩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種詩體,成為一個重要的詩體過渡時期。

四、唐代詩歌 唐代是我國詩史上的**時代,各體詩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間,詩才輩出,作品繁多,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詩壇上萬紫千紅,百花爭豔。

(一)初唐時期——準備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二)盛唐時期——頂峰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灑》;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三)中唐與晚唐時期——發展與成熟期 在中晚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並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詩人較著名的還有:

韋應物、劉長卿、韓愈、孟郊、柳宗元、李賀、李商隱、杜牧等。

五、宋代詩詞

詞起源於唐代。宋詞是我國詩史上又一高峰。北寧著名的詞家有晏幾道、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

蘇軾(號東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學家,詩、詞、散文都寫得很好。蘇詞題材廣泛,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風格亦多樣,但其主體風格是豪放的。他不僅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而且也用來表現愛國激情和反映農村生活,代表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懷子由》、《念奴嬌·赤壁情古》,表現詩人對理想之執著與追求,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讚頌和熱愛以及對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嚮往,感情奔放,聯想豐富,筆力豪邁,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成為豪放派詞家的典範作品。

南宋著名詞人是張孝祥、辛棄疾、李清照、陸游、姜夔……。

宋代著名詩人是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文天祥,其中以陸游和蘇東坡的成就最高。

陸游是一個多產的詩人,一生寫了9300多首詩,他的不少詩篇洋溢愛國主義豪情,激越悲壯,雄渾豪放,在宋代詩壇上獨樹一幟。代表作如《關山月》、《金錯刀行》、《書憤》、《示兒》等,充分表達了他對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憤恨和祖國命運的關懷。他的詩不論在當時或對後世,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六、元曲、雜劇

元代是散曲和雜劇興盛的時代。元代散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馬致遠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響,其作品多寫懷才不遇的悲憤或羈旅飄泊的痛苦,代表作如《雙調·夜行船》(秋思)、《天淨沙》(秋思)等。

「枯藤老樹皆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馬致遠的確善於攝取自然景物,融羈旅飄泊之情於蕭瑟荒蕪之景,強烈烘托出「斷腸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緒,情調雖感傷,藝術手法卻很高,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元雜劇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與王實甫,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和《西廂記》。

七、明清詩歌

明清兩朝是戲曲和**興盛的時代。較有成就的詩人如:高啟、于謙、戚繼光、俞大猷、顧炎武、陳子龍、夏完淳、吳偉業、王士禎、納蘭性德、袁枚等人。

新詩的發展離不開對舊體詩詞的借鑑。創作新詩應當全面繼承和發展幾千年來中國古典詩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的優良傳統,努力創造發揚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詩的民族形式。在此對我國詩史只作了一個簡要介紹,理出一個基本脈絡構想,還有待不斷充實、完善。

中國詩歌發展過程的規律,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

樂府的古詩是起源於勞動人民的唱詞,也就是民間採風後整理而得,發展是從每句字數不加規範到規範的過程,內容大多與年份收成有關,用字也是從方言土語到官方語言的過程 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 中國古代詩歌 的發展歷史演變早期的詩歌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中國詩歌的發展史?

詩經 楚辭 是源頭。然後是西漢騷體詩和民間詩歌 樂府 然後是東漢文人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是代表 然後是建安 正始 三曹七子 嵇康阮籍 然後是晉玄言詩 宮體詩,南北朝民歌 吳聲西曲及北朝民歌 然後是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然後是明詩 明初高啟成就最高,其他可不論。然後是清詩 流派眾多 號稱中興,最後是龔...

闡述中國詩歌的流變,中國詩歌的發展脈絡

中國新詩流變論 修訂版 客戶服務 週一至週六9 00 17 中國詩歌的發展脈絡 中國詩歌的發展脈絡 我國詩歌發展脈絡上溯到先秦,以 詩經 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歌源頭和 離騷 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歌源頭,發展到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樂府和建安文學,發展到唐代的詩歌鼎盛,出現了李白 杜甫 白居易等傑出詩人,宋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