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1)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為歷代統治者尊奉;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內容。(2分)秦始皇創立的君主****集權制,為後來王朝所沿用。(2分)
(2)高度肯定的態度。(1分)作者認為秦始皇開創了中國傳統政治的典範,而漢武帝則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4分)
(3)歷史人物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對後世是否具有深遠影響。(1分)略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
2樓:星月
(1) 融合: 中原文化和長江文化的交融; 佛教與儒家融合。 (4分) 原因:
中原文化和長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賴於政治的統一; 佛教與儒家融合是純粹的民間文化運動。 (4分) 結果: 中原文化和長江文化的交融, 最終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 佛教與儒家的融合形成了理學。
(4分)
(2) 原因:世界大戰的打擊;經濟危機的衝擊。(4分)理由:
儒家文化是一種可以與現代經濟方式相結合、 並給與經濟發展以內在動力的精神文化形態。 儒家文化不僅是歷史現象, 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態; 變革西方人的觀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6分)
試題分析:(1)根據材料「以《詩經》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和以楚辭為代表的長江文化互相融合為一,構成我們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主體」「佛學的傳入則是純粹的文化運動。它與漢文化區別如此之大,以致從佛教與儒家的衝突直到合一,其間經歷了近千年」可以找出兩次文化融合的情況。
(2)分析「歐洲中心主義被徹底擊潰」的原因實際上應該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回答。借鑑的理由依據材料 「儒家文化是一種可以與現代經濟方式相結合、並給與經濟發展以內在動力的精神文化形態,儒家文化不僅是歷史現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態。」 概括。
點評:此題考查的跨度比較大,不容易做。第一問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融合以及融合後產生的影響。
古代中國文化兩次融合從時間跨度和方式上都不好把握。第二問則是考查的儒家文化對西方現今的指導意義,需要明白現在西方危機體現在那個地方,同時又要把握到儒家文化的一些特點。理論性比較強。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
3樓:末路軍團
(1)文化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美國相比差距較大,文化軟實力還有待加強。
(2)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6分)
①一方面,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
②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10分)
①文化和經濟相互交融。(5分)
a.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b.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文化消費更加豐富。
②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5分)
a.從國內來說,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b.從國際來說,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藉助文化滲透的方式,以推行強權政治。世界範圍內的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已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3)①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②我們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試題分析:本題第(1)問是圖表材料分析題。在提取材料一的資訊時,要注意幾點:
一要看清圖的名稱,反映的是中美文化產業發展比較;二要看清圖中兩項內容數字的對比變化,通過變化得出結論即可。第(2)問審讀設問,限定知識點非常明確,就是分析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係,依據課本基礎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作用。
依據課本知識回答即可,比較簡單。
點評:本題是知識限定明確的主觀題此類題的解題思路是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全面、準確提取基礎知識;審設問明確問題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讀材料資訊將相關理論與材料資訊對接確定恰當的理論依據;答案組織要充分體現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樓:鄒璇焦夢易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少,能源**緊張,能源短缺現象嚴重,部分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安全問題凸顯。(3分)
材料二反映了我國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低,能源浪費現象嚴重,粗放型發展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低產值、高汙染的工業生產模式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2分)
(2)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3分)
②加強國家巨集觀調控,利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鼓勵各行各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3分)
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走集約化經營之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3分)
④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開展國際能源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3分)
(若考生回答出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該題是兩個圖表。第一問,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麼經濟問題,要針對不同的材料分別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的現狀及我國部分能源對外依賴性較高。材料二是我國資源利用率較低的現實,要注意這些表面現象背後隱含的資訊。第二問如何解決材料一二中反映的問題,是措施類題目,和第一問的答案有直接的聯絡,對第一問的回答顯得更為重要了。
學生可以從以下角度具體回答:指導思想、巨集觀調控、企業的發展、對外開放的基本戰略等方面具體回答,但要注意體現資源節約和提高利用率。
考點: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及如何發展我國經濟
點評:該題表明我國資源面臨嚴峻形勢,第一問要分別回答,各反映了什麼經濟現象,要從表中的內容和資料結合小注內容進行解讀,對學生解答圖表題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難度適中。第二問是開放型思維題目,看似簡單,其實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僅要理解題意,準確解讀問題,還要對所學知識遷移提煉,綜合運用。
難度很大。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以下是有關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三則材料:①2023年在湖南長
5樓:手機使用者
(1)主題: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正確表達鐵器使用的狀況即可);最有價值:①(答出長沙出土的鐵鋤也可以);理由:①第一手材料。②實物史料。
(2)出現「百家爭鳴」。原因:①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②周王室衰微,諸侯的爭霸兼併戰爭,分封制瓦解,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③戰國時士人階層的活躍,促進了文化的覺醒。④私學興起,學術逐漸下移。
(3)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的轉型時期,生產力發展,分封制崩潰,**集權制逐漸形成,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同時,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進步與發展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
(32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如「夏」,位於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號令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文字產生之後,經過長期的發展,至春秋戰國時代,……
6樓:匿名使用者
(1)因素:加強文化交流傳播;保持政令的暢通;鞏固國家統一。(3分)(2)基本趨勢:
由繁到簡,逐步規範化、穩定化。(2分)(3)背景: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袁世凱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2分)
目的:反對封建**,進行思想啟蒙。(2分)(4)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我們要做好漢字的普及、傳承和保護(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隨和同為
1 吐蕃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2 澶淵之盟 使人民安居樂業,保持宋遼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3 清朝 駐藏大臣 自治區 有利於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與經濟文化交流。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胡佛2023年競
1 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 寫完整得1分 2 雅爾塔會議,聯合國 3 蘇聯解體,經濟全球一體化,政治多極化趨勢。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國際關係格局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解答如下 1 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先後召開凡爾賽會議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戰後的國際關係格局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暫...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從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戰爭前,民族資
1 分佈在沿海地區和主要通商口岸。主要以輕紡 加工工業為主,工業體系不完備。2 自然 東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 交通便利。社會角度 列強入侵較早,加速了自然經濟瓦解 外商在此開辦工廠 沿海地區人口眾多,勞動力市場及消費市場大。3 上海開埠 發昌機器廠 江南製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商務印書館 抵制美貨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