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手法包括:
修辭方法(誇張、比喻……)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用典、側面烘托、動靜結合……)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用典(神話傳說) 增加了蜀道的歷史感和神祕色彩,寫出歷史上秦蜀間不可逾越之險阻,突出「蜀道之難」.
2、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
——襯托(側面描寫)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
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援,襯托了山的高峻,表現「蜀道之難」.
3、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烘托 古木荒涼、鳥聲悲悽,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誇張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5、「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
——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麼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李白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和高度的誇張以及神話傳說等相結合,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第二段詩人用了什麼的表現手法來描寫蜀道之險和相應的句子?
2樓:老薑
答:蜀道難三個段落copy分別從蜀道bai之高嘆難行,從du蜀道之險嘆畏,從戰禍之烈來申zhi戒。dao
第二段,詩人先運用悽清環境描寫的烘托手法來演染旅愁和蜀道上悲涼荒寂的氣氛,有力地給這個「畏途」營造一種森然難行的氣氛。再從風光奇險的角度正面誇張描寫:以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進行渲染烘托出山勢驚險的氣氛,再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這裡真的是驚險萬狀,令人心寒。
這種大膽的誇張與極力的渲染烘托,突出了蜀道之險,令人望而生畏、聞之膽寒。
3樓:天涯芳草菩提樹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內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容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此段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和神話傳說,寫出蜀地山高嶺峻、與世隔絕。「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蜀道難》運用哪些藝術手法描寫蜀道之難?
4樓:鬆絲琦止望
藝術手法包括:
修辭方法(誇張、比喻……)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用典、側面烘托、動靜結合……)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用典(神話傳說)
增加了蜀道的歷史感和神祕色彩,寫出歷史上秦蜀間不可逾越之險阻,突出「蜀道之難」.
2、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
——襯托(側面描寫)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
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援,襯托了山的高峻,表現「蜀道之難」.
3、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烘托
古木荒涼、鳥聲悲悽,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誇張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5、「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
——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麼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李白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和高度的誇張以及神話傳說等相結合,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蜀道難》,蜀道難原文及翻譯
蜀道難原文及譯文 李白 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
蜀道難連綴全篇的主旨句,蜀道難主要句子
這是一首樂府詩,雖然沒有了樂律可依,但卻自成一格,具有歌行體的特點,即音韻流暢激揚,節奏迴環往復,情感逐次昇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既是作者詠歎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誌。它在第一段出現,像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 奇之又奇 的文字 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後 承接前面的 畏途巉巖不可攀...
誰有能體現蜀道難的素材,求李白《蜀道難》全文翻譯
蜀道難,難於上 青天!http image.求李白 蜀道難 全文翻譯 蜀道難 白話譯文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還難!蜀國有蠶叢和魚鳧兩個君主,他們開國的時間距今十分遙遠,從那時起大概有四萬八千歲了吧,蜀國就不曾與秦地有什麼來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無路可司行,唯有飛鳥可以飛過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