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通識教育,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2021-03-28 01:56:02 字數 2429 閱讀 6247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通識教育,起自西方,源於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我國,

通識教育又稱作通才教育,作為大學教育宗旨和辦學思想,最早於清朝末年提出。新中國成立後,受前蘇聯教育模式影響,逐漸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專才教育,通識教育逐漸被忽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對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已成為高等教育適應未來社會、適應未來社會中人的發展的必然選擇。

通識教育問題日益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關注。近幾年,國內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亦都針對通識教育,進行著不同程度與規模的教學改革。

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5

2樓:匿名使用者

通識教育

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絡起來後,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所以又叫大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克服專業教育的狹隘,無論是凝聚社會共識、辨別判斷價值觀,還是表達與交流、終身學習,亦或是豐富人生,這些通識教育的目標很難或基本上不可能通過專業教育實現。

大學的通識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於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在於通識教育是一個忘記迷惑和再定位的過程,通識教育是「三位一體」,即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通識教育是二戰之後西方興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針對西方大學教育過度專業化,它的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戰結束前後,哥倫比亞大學質疑和批判大學的專業教育,大家知道,大學的學科分得很細。

第二個階段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為代表,對專業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倫理和人格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設。

第三個階段就是21世紀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高新科技興起之後,人類對於什麼是知識、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有了新認識,我們可以看到理工學科和人文學科的互動、融合逐漸越來越深入。

3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通識教育的現代英文對應詞為「general education」,意思就是普遍應當接受的教育。這種大學生都應當接受的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內容?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教育?

人們對此看法雖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一,進行人格和公民教育,讓學生清楚自己的社會使命。大學教育本質上是知識分子的社會再生產,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勇於社會擔當。竺可楨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指出:

「我們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須有明辨是非、靜觀得失、縝密思慮、不肯盲從的習慣;然後在學時方不致害己累人,出而立身處世,方能不負所學。」「大學生不應如中學生時代之頭腦比較簡單,或者常賴被動的指示,而必須注意其精神的修養,俾能對一切事物有精細的觀察,慎重的考慮,自動的取捨之能力。我們固不肯為傳統的不合理的習慣所拘束,尤不應被一時感情所衝動,被社會不健全潮流所轉移,或者受少數人利用。

」第二,拓展知識視界與見識,讓學生具備不斷學習的智慧。在當代社會,知識呈**式增長。一方面,知識的高度分化造成了學科的文化斷裂,而知識創新又需要學科的高度綜合。

因而拓寬知識視野,融合學科文化,發展批判性思維,成為大學生專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決定著其未來成就的高度。另一方面,知識半衰期縮短,知識折舊加快,個人職業轉換次數增多,學會認知,學會判別和選擇、整合和應用知識變得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推行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知識觀,彌補應試教育造成的知識結構缺陷和能力缺陷,使學生學會學習,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

第三,涵養人文情懷與氣質,讓學生懂得思考而富於大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

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

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為了獲得對別人和對集體的適當關係,他必須學習去了解人們的動機、他們的幻想和他們的疾苦。」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的理性,而且要有文化的自覺,不僅要有國際的視野,而且要包容文化多樣性,善於與不同的人溝通。

通識教育正是為這些素質的養成提供土壤。

大一新生經常會提出一個疑問,通識教育會不會妨礙專業教育?其實,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不是對立的。梅貽琦先生早年說過:

「社會生活大於社會事業,事業不過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輔翼人生,推進人生,固為事實,然不能謂全部人生即寄予於事業也。通識,一般生活之準備也,專識,特種事業之準備也,通識之用,不止潤身而已,亦所以自通於人也。」通識教育不以實際的功用與技能為目標,然而其無用之為大用。

通識教育可以為專業教育提供更為寬廣的視角,提供價值與文化的引領,使之超越學科侷限、超越技術偏狹、超越工具主義的束縛。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不是絕對的分開,專業教育中也可以負載通識的意蘊。從理念上說,通識教育應當貫穿本科教育的全部,成為人才養成的靈魂。

什麼是通識科

壹 前言 由 共同科 到 通識教育 的沿革 通識教育 一詞在國內大學校園普遍出現,還是晚近的事情。談到 通識教育 的緣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 共同必修科目 簡稱必修科 教學。1958教育部頒佈的大學 共同必修科目 主要以國文 英文 歷史 國父思想等課程為主。自1984年8月我國各大學全面實施通識教育課...

關於高等教育通識教育有哪些的書嗎

1,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 大學之道叢書 北大高等教育文庫 2,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論稿 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哪些 包括 一 語言課程 語言課程的學習包括本國語言課程和外國語言課程。二者缺一不可。二 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不僅能訓練人們嚴密 清晰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是現代社會人們學習其他科學的基本工具,數學課程還...

通識性知識,通識性知識指什麼

通識性知識是指教師擁有的有利於開展有效地教育教學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識。比如,幼兒園教師應有的通識性知識 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2 瞭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3 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特點與基本知識。4 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5 具有一定的現代資訊科技知識 其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