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嫁後,每逢過年為什麼是大年初二回孃家而不是大年初一。這

2021-03-26 21:35:40 字數 5417 閱讀 2652

1樓:匿名使用者

初二回孃家,是古代對女權的保障,讓嫁出去的女兒回家與親人團聚,又俗稱「做客」或「初二女兒回孃家」。而為什麼是初二不是初一呢?根據老一輩的說法,初一開春女兒回孃家,會把孃家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外地的女兒已返鄉,卻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到才返家。

2樓:曲水流觴

初二又叫「女婿日」,主要為了表示女兒對父母的孝順。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孃家",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俗之一。回門禁忌也多是關於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孃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孃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孃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孃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

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孃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

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屬於地方風俗。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並且回孃家要注意,應該在大年初二中午12點前到,最好是早上9點左右到,這樣可以上灶做飯,不能踩著飯點到,如果有特殊情況,別超過12點,另外晚上6點前必須離開。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

二、初三,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另外,孃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時,應該回禮,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禮物收下,應該返回兩件,讓帶回去。這些習俗,用具體的做法,表現了人們的團圓、和睦、禮儀、孝道的倫理親情,反映出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情感、親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禮儀之邦。

為什麼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二回孃家

4樓:智商超群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風俗。每年正月初二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

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

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以前已婚女兒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非在孃家過年不可,父母、家人即使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是不怎麼高興的。因為老一輩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結了婚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返鄉後,不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到才回孃家。

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當然,過年回孃家,全國各地也並不是都在大年初二。例如:

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孃家,晉南多在初三。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盡是小生和小旦」,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孃家的城鄉景觀相映成趣。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俗。

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孃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

還有,山西萬榮農村視初二為鬼節,**《萬榮縣志》載:「二日,新喪之家,親戚鹹來燒紙,女家特送錁串懸門首,鄰里皆送錁紙,名曰『首節』。」有的人家因不忍攪擾對新喪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

「二日午前,新喪家門前插紙幡,曰『過二節』。鄉黨俱送紙錁,己制止。是日,不拜節。

」今萬榮縣人初二仍不出門拜節而在家祭祀。晉中祁縣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習,故不能在這天回孃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或單獨去,或和父母一同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5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孃家舉家不團圓。

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將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

「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孃家過,則孃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孃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孃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

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6樓:在聖彼得教堂打麻將的桂花

新的一年初一陪新的家庭 初二回去父母看看

為什麼有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的說法?

7樓:123葉冰寒

大年初一  

1、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

民間也有些老人迷信,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

另外,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也意指著會把孃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孃家。上面都是用傳統觀念來解釋這一習俗的,但其實大年初一不回孃家,還有另一層含,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大年初一稱職的媳婦是不回孃家的。

2、忌摔壞東西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可以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唸「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3、忌剃頭、洗頭、洗澡、洗衣物、動掃帚大年初一早上忌剃頭,也不要洗澡、洗頭、洗衣物,那樣意味著將財富與財運洗掉,因此忌洗衣。

同理,也不能動用掃帚,打掃屋子,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4、忌叫人名催人起床、給沒起床的人拜年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此外,對方還在睡夢中,也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做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8樓:王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而且從出嫁的那天開始,其就不再是這家的人!而大年初一,是全家團聚的日子,一出嫁的姑娘自然不能再出現!因此,有「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的說法!

9樓:

因為按照以前的風俗習慣女兒出嫁了就不算孃家人了,屬於外人了。

自然就不能在大年初一一家團聚時回孃家了。

這也是屬於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種表現,其實沒什麼的。

現在也有好多人一家三口一起回女方家過年。aqui te amo。

10樓:任風

由於各種各樣的人們的一些習俗,以及一些習慣呢。導致了有很多地區呢,女兒在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第一點能可能是由於人們認為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可能會把自己的家裡給吃窮,第二種呢,還可能認為是。

哦,家裡有逝去的老人的話。可能會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回家,但是如果有已經嫁出去的外人的話,那麼就可能不會回家了。所以女兒最好不要在大年初一回家。

11樓:第二說

這可能是某些地方的習俗吧,大年初一,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不希望已經出嫁的女兒再回孃家!也是希望自己的的女兒在夫家人過得好,以不至於出現不幸運的事情發生!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封建時代,那時候物資不充足。新年準備的好飯好菜,如果女兒帶著女婿回來,那就吃不了多少了。由於女性地位低下,好東西自然要留給兒子吃。

而且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婆家的責任了,應該享用婆家的。

不過到了現代,吃飽吃好不成問題,而且大多數家庭都因為國策只有一個獨生子,那麼父母當然會希望唯一的女兒新年回來

看看自己。這個習俗就逐漸廢除了。

13樓:熱心網友

這也是傳統的風俗習慣而已,一般來說女兒出嫁以後,算是男方家裡的人,大年初一都要在婆婆家過得,等到初二的時候,才回孃家過年,一般都是這樣的習俗。

14樓:於向東

因為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如果年初一讓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的話,只會帶來不好的東西,甚至還會把家裡吃窮。所以一貫以來女人在嫁了人之後都不會在正月初一的時候選擇回家,而是在初二初三再陸續回到孃家去拜年。不然的話只會讓孃家人以及左右鄰居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

除此之外還認為既然女兒都已經嫁到別人家裡了,那就應該在過年的時候在夫家去伺候來拜年的客人。過年了看似是放鬆的日子,但實際上對於一些家裡女人來說是個非常麻煩的日子,要照顧來家裡的客人,要燒飯做菜,會比往常的日子更加累。嫁了人了那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對於自己孃家來說,也確實是相當於潑出去的水。

這個習俗我想會很難很難改掉,這已經成為大家潛意識裡應該遵守的文化習俗了,如果自己不這樣做的話,反倒會引來爭議。

說到這個或多或少都會覺得女人在結了婚之後的存在真的很卑微,被孃家當成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也不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家人。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脫離了原生家庭,你就無處可去,你在沒出嫁前怎麼說也是有家的人,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是爸爸媽媽,嫁了之後自己卻變成別人的兒媳婦。

嫁的近點的可能不會這麼多顧慮,但遠的話是沒可能讓你在正月初一回孃家的了,怎麼也應該先以夫家為重。

迷信的說法

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 民間也有些老人迷信,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

另外,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也意指著會把孃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孃家。上面都是用傳統觀念來解釋這一習俗的,但其實大年初一不回孃家,還有另一層含,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大年初一稱職的媳婦是不回孃家的。

2、忌摔壞東西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可以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唸「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3、忌剃頭、洗頭、洗澡、洗衣物、動掃帚大年初一早上忌剃頭,也不要洗澡、洗頭、洗衣物,那樣意味著將財富與財運洗掉,因此忌洗衣。

同理,也不能動用掃帚,打掃屋子,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4、忌叫人名催人起床、給沒起床的人拜年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此外,對方還在睡夢中,也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做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為什麼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二回孃家,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風俗。每年正月初二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 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 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 外人 就不願進家了 已婚女人被認為是 外人 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

女兒出嫁後回門是什麼意思,結婚第二天為什麼要回門,回門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這是傳統的習慣,一般是結婚後回門是說自己出嫁了來孃家謝養育之恩的。結婚第二天為什麼要回門,回門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回門又稱作 歸寧 俗話說就是 回孃家 首先,回門的時候,夫妻倆一定要成雙成對,要讓女方的父母看到兩個人恩愛,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放心把女兒交給你,第二,很多地方會需要女婿給岳父母 回門禮 ...

出嫁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回孃家過春節

在我國北方,春節團圓的含義只限於父母和兒子 兒媳們,出嫁的女兒被視為外人,是不允許在孃家過年的。山西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田同旭說 出嫁的女人不能在孃家過春節,這種習俗起於何時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元明戲曲中就已經有反映。這是封建社會歧視婦女的一種表現。這種習俗強化了婦女對婚姻的依賴,增大了婦女離婚的社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