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有翻譯的好些還是沒翻譯的,?看古文該怎麼看,是不是多讀幾遍

2021-03-24 17:18:55 字數 5185 閱讀 5529

1樓:王俊昊

讀文言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這是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平時學習、複習都應遵循。

文言文的閱讀,學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正音讀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朗讀,甚至背誦,所以朗讀背誦時都要把字音讀正確。一般說來,大多數讀音要以現代字典上的普通話讀音為準。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準字形,讀準字音

文言文裡有一些現在不常用的字,就要求我們認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要把形近字的讀音當做正音。如《扁鵲見蔡桓公》中的「桓」讀「hu‚n」而不讀「恆」;《桃花源記》中的「髫」而不讀「召」,《狼》中「眈眈相向」中的「眈」讀「dn」而不讀「枕」。

2、多音字應辨明詞性、詞義

現代漢語中多音多義字很多,讀文言文時也常會遇到一些多音字,這就要求我們辨明這個字的詞性和詞義,確定讀音。比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當「喜悅」講,應讀「yuˆ」,而在「桃花源記」中的「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句裡,「說」字當「述說」講,應讀「shu」.

二、正確的斷句、停頓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所以古人在讀書時要自己斷句。我們現在讀古文,編者已經用標點符號把句子給我們斷開了,但是在讀一些長一點的句子時,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達一個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頓,這個停頓正確不正確,直接關係到對句意的理解正確與否。

區別停頓的辦法是通讀全文,通過對詞義的理解和文言文中詞與詞之間結構關係的分析,讀懂每一句話。如《狼》中有「其一犬坐於前」這句話,意思是「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坐在屠戶面前」,應在讀時停頓成「其一/犬坐於前」,如果讀作「其一犬/坐於前」,意思就變成「其中一隻狗蹲在屠戶面前」,其實,在《狼》文中,沒有狗出現過。同樣,對於「一狼洞其中」也應讀作「一狼/洞其中」,而不能讀作「一狼洞/其中」。

三、注意古今詞義的變化

詞義的變化有擴大、縮小和轉移幾種情形。詞義的擴大即今義所含內容大於古義,如《愚公移山》中的「河陽之北」中的「河」,在漢代以前專指黃河,一般的河流用「水」來表示,所以這個「河陽」就是「黃河北岸」的意思,而現在的「河」泛指所有的河流,詞義的縮小即今義所含內容小於古義,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一句裡,「妻子」的含義包括「妻子兒女」,而今義指「男子的配偶」,不包含子女在內。詞義的轉移即今義所含內容與古義之間發生了變化,如古漢語中「涕」指眼淚,而今義指「鼻涕」。

四、一詞多義現象

文言文一詞多義現象普遍存在,閱讀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特別注意根據上下語境確定具體義項。如「去」有「距離」「離開」「消除」等義,而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為學》)句中,「去」只能理解為「兩地間的距離」的解釋。在「得錢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句中,「去」理解為「離開」之意。

五、注意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現,是原 來古人在寫文章時本該用這個字時,卻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義不相通的字,就形成通假字,嚴格意義上講應講是「別字」了,但古人長期使用,並且得到社會認同,就不算錯了。比如《愚公移山》中有這樣一句話:「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義是「恩惠」,但若按本義去解釋,整句話的意思就不通了,所以「惠」是個通假字,當「聰明」講,通「慧」。

類似這樣的通假字在初一階段的文言文中還有「湯」通「燙」、「齊」通「劑」(《扁鵲見察桓公》,)「說」能「悅」、「知」通「智」(《論語》十則)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結合課文內容詳加體味。

六、怎樣翻譯文言文

閱讀文言文,要準確理解大意,而不能只瞭解「大概」,所以就要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才能理解得徹底。翻譯時應注意幾點:

1、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必須注意把握原文的文意,弄清所譯語句的上下文與譯句的關係。因為文言文不論實詞還是虛詞多認現象較為普遍,句式也多富於變化,只有把握了原文的文意,上下文語境,才能準確地判斷詞的義項和句式的用法進而準確地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2、將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主要應採用直譯和意譯兩種方式,以直譯為主。直譯要求將文言文字句用現代漢語對號入座,逐一落到實處,甚至對原文遣詞的特點、語言表達方式也必須在譯文中表現出來,與原文保持一致。意譯只要求根據文言文的基本意思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句的逐個落實,甚至與原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差別較大,具體的方法可掌握。

增、刪、留、變等四點。

增: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部分在翻譯時要增補出來,如「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句可譯為「(桓侯)使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

刪:就是把文言文中某些或表示語氣、或表示停頓等沒有實際意義的詞可以刪去。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帝王的稱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都可以在譯文中直接保留下來。

變:由於古漢語的習慣與現代漢語不同,有些文言句式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賓結構結構後置句在翻譯時要按照現代漢語語法規範調整詞序。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明顯的狀語前置起強調作用的句子,翻譯時要譯成「你太不聰明瞭」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

要想閱讀文言文,多讀多背,能默寫,既是大綱的要求,也是閱讀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我們一定要對文章整體讀懂,不能斷章取義,這樣才能體會到文言文的精髓。

2樓:流雲

如果有翻譯可以先讀原文再看翻譯。多讀幾遍應該可以理解的

3樓:爺由孫子熬成

不懂的可以查字典 要多讀幾遍的 瞭解大概意思

關於看《古文觀止》的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是為了陶冶情操,而不是為了功利,提高語文成績之類,有一點,但不絕對

高考古文閱讀理解看不懂,怎麼辦?古文翻譯也不知道是啥,留空白。

5樓:匿名使用者

的確,高考古文是比較難的,但你可以在平時積累好古文字詞的基本解析,這樣會有助於你翻譯古文句子的!

6樓:賴氏青年

最好是不著急讀文章 ,考場重要的是搶時間 出質量 我建議先通看古文後面的題 不管主觀還是客觀的 都讀上兩遍後再來讀文章 這樣有針對性一些 還有就是題目要求最好看清楚,比如人家要求的很可能是(不)。。。。而考生容易做成會。。。。該。。。。

這點務必注意 我也是過來人 還有就是在古文閱讀的時候這種看一下虛詞 因為虛詞的考察是文言文的一個重點專案 其次就是不要看到一大片的古文怯場 害怕 別擔心,大家都是一樣的考試 古文考試一般都是選的課本外的古文 大家都沒有學過的 所以不要有壓力 輕鬆點 保持清醒的頭腦

祝你成功!

7樓:異域空濛

去新華書店買一本古漢語詞典,就拿自己的語文書,找幾篇古文,一點點的讀,字**釋書上沒有的,去詞典查,自己翻譯,再找找古文全篇的翻譯,對照找不足。堅持一個月,初有成效。古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速成的。

過程艱苦,加油哈。

為了學習文言文,讀史記先讀文言文還是翻譯效果更好呢?

8樓:雙槍老椰子

這個無論先後次序,但是有一條,就是要理解,你看文言文,要知道為何如此翻譯,看白文,要心中對應古文,如此幾次,文章就爛熟於心了。

9樓:章興

自己去讀原文,自己理解,這樣比較好

10樓:葉曷

讀一遍然後翻譯,多誦讀

11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翻譯比較bai好,沒必要捨近求遠du。我們zhi現在都是白話文時dao代,自然閱讀白話文的速專度更快、理解得也更清屬晰,不要為了讀文言文而讀文言文,語言只是載體,我們跟需要側重的是它所承載的核心意涵。快速地讀了一遍白話文翻譯之後,你再去讀文言文原文就會少掉很多抗拒的心理,然後自然而然會主動對應字詞和句子的意義。

這樣多試幾次之後,你就更容易理解文言文的構建、組合、表達方式了。比如《陳情表》是說的大孝子李密,誠惶誠恐我們還可以用犬馬不懼之情來表示等等。在入門階段還是不應糾結字詞,以理解文字內容和表達的主旨為重點去學習。

語文科的古文看不懂,不會翻譯怎麼辦?要怎麼學?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明確高考文言文試題的特點

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並重。這裡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2023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後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平分秋色」,各佔9分。

文言文測試「言文」並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2023年雖然有調整,但閱讀部分的命題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2.從測試能力看,文言文測試著重考查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慮到考生答卷的總書寫量和閱卷等多種因素,在題型方面,文言文測試一直採用選擇題,命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而這必須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這是閱讀的「階梯」。

因此,從測試能力看,對「言」的重視,實質上是考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即利用有關文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文」的重視,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個別題目(一般是最後一道題)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分別是b級或c級。

這就使考生在掌握較紮實的文言文知識的前提下,感到文言文試題相對簡單,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體得分情況相對穩定,區分度較好。文言文測試能力的相對穩定,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從答案的編制看,文言文測試是題目出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裡「課外」的含義一般指「選材」是學生沒學過的,題目是沒做過的;「課內」的含義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指測試的知識是學生「課內」學過的,二是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推斷。

近幾年的文言文選材多出自封建社會官修的所謂「正史」,如2023年選自《史記

13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古漢語詞典,「啃」下幾篇,就會看的懂了,祝你成功!

買了一本唐宋八大家的書,文言文有翻譯,我想請問我要怎樣去閱讀,才對自己有用,既然有翻譯還需要去看古

14樓:zjc**座

應該與古文對照來看。

這是很難得的書籍,既有古文,又有翻譯,相對照,前後兼顧,版這樣看權可以增加自己的對古文的理解。慢慢的可以光看古文,遮住翻譯文,自己揣摩古文的意思,然後與翻譯過來的相比照,看看自己究竟離開翻譯,原文可以懂多少。

不著急,慢慢看,這樣看下來,你自己的理解古文的能力會提高一大步!

光看翻譯會摒棄原文古文的存在,今後對古文還是不懂。能夠有機會,懂一些古文是很好的。

求這篇古文的翻譯,求這篇古文的翻譯

季氏將伐顓臾 朝代 先秦 作者 孔子及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 季路見於孔子曰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 求 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

方字用古文有哪些翻譯,古文中見字的翻譯有哪些?

方 字古語釋義 一 動詞 的解釋 1 象形。下從舟省,而上有竝頭之象。故知並船為本義。2 等同 相當 例子 梓人為侯,廣與崇方。周禮 考工記 3 比擬 例子 贊票騎亦方此意。漢書 衛青霍去病傳 注 比類也。4 辨別 例子 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國語 楚語下 5 佔有 例子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詩 召南...

古文二則 范曄 翻譯,古文二則的翻譯

楊震四知 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無知者。震曰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資治通鑑 楊震 東漢時 博學而廉。釋 楊震路過昌邑縣,縣令是楊震過去推薦的荊州秀才王密。王密當晚懷揣著十斤 來送給楊震。楊震說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