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業經濟執行中有總量平衡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力氣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調整。重點是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生豬、牛羊、漁業生產佈局,鞏固提升糧食產能,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漁業為例,中國每年水產品產量為60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漁業的品質和效益有待提升,必須推進轉型升級。」韓長賦說。
2023年,中國將調整漁業養殖佈局結構,減少湖泊、水庫和近海網箱養殖密度,鼓勵發展大水面養殖和離岸養殖,逐步壓減近海和內陸捕撈產能,提高遠洋漁業國際競爭力。拓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營銷渠道,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堅持休漁禁漁制度。
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調整生豬生產佈局,劃定適宜養殖區域和禁止養殖區域,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和草業。
加強奶源建設,加強飼料及飼料新增劑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同時,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探索建立棉油糖果茶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建立。積極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穩定水稻、小麥生產,力爭明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繼續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和熱帶農業發展。
[3]推進結構性改革,是興農之要。當前農業面臨的諸多矛盾和難題,表現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結構方面。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既能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更有利於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我國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喜人成績背後,也存在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資源環境面臨較大壓力等問題。居安思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圍繞人的需求進行生產,使農產品供給在數量上更充足,在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當務之急,要加大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力度,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通過多點發力、多策並舉,破解瓶頸、拉長「短腿」,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體制改革、實踐創新等方方面面。越是任務千頭萬緒,越要抓關鍵、抓要害,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在思想觀念上,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在發展方式上,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經營過程中,既要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也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和動力。
農民增收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標誌。讓農民不斷分享改革成果,這項改革才會得人心、見實效。[4
2樓:江南農業大學
1、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已經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當前同樣面臨著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需要使用改革的方法來解決。
2、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問題倒逼的結果。問題與發展相隨,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 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實現了建國以來糧食產量「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十二連增」,但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
3、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農業發展規律。農業本身具有其特殊性,農業的產業性質和其他的產業有很大的不同。農業受自然的影響,生產方式落後,生產週期比較長,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方面敏感。
同時,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其他產業的關聯度很高,牽一髮而動全身。
國家通過重新調配整頓原有的和制定實施新的政策措施,使農業內部結構適應農業發展的新環境新要求,以使農業發揮更大經濟社會生態功能。這一過程也是農業自我適應和自我修復過程。因此,農業結構性改革是符合農業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 土地 資本 制度創造 創新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資訊主要渠道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規律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進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 的關係,按市場規律辦事。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定物價,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社會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完善科學巨集觀調控,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促進...
為什麼現在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何現在強調供給側改革?體現了從注重短期經濟增長向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緩解當前我國經濟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把脈當下中國經濟,從需求側看,1 11月房地產與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雙雙下滑,出口也繼續同比下降。需求不足的同時需求外溢明顯,海淘 境外 風生水起。另一方面,需求升級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