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威廉·配第的這一論述,第一次從經濟的角度,概括了人口與經濟的關係。
人口既是需求基礎,也是供給基礎。就當下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經濟決策而言,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實供給基礎的關鍵,是奠定中國經濟調整轉型和發展進步基礎的關鍵。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激勵生產要素和公共產品供給,釋放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的微觀管理和巨集觀調控功能。
3、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髮展壯大。20世紀80年代,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本框架為主。2002—2023年進入以健康化、規範化和專業化為特徵的金融改革與發展新時期。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
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要素紅利漸行漸遠,投資驅動風光不再。「十三五」時期中國要繼續發揮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5、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創新一樣,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對世界歷史橫、縱兩個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內涵與制度質量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國經濟長期績效最重要的因素。
6、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區域、產業、制度、產品等多個方面的競爭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還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構建社會普遍服務體系,即為其中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內容
1、改革的過程就是農民要把控好自己生產質量和規模,這個事情核心的操作主體是農民,畢竟種子是農民種的,管理是農民管的,要是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投機取巧,生產品質一般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改革也就沒法完成。
2、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巨集觀調控。對於過去賣不掉的東西,中國採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電賣不出去,就有家電補貼政策,但是這種刺激消費的政策,會導致某個產業產能過剩,以至於消耗過度,汙染加重。
3、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要從供給入手,改善供給結構,這才有了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4、供給側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進,除了國家的巨集觀調控之外,農民也得轉變發展觀念。通過施化肥、打農藥、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農民還得要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經濟效益。
2樓:範德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
1、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威廉·配第的這一論述,第一次從經濟的角度,概括了人口與經濟的關係。
人口既是需求基礎,也是供給基礎。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激勵生產要素和公共產品供給,釋放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的微觀管理和巨集觀調控功能。
3、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髮展壯大。
當前,我國金融正處於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的階段,面臨著比以往更加複雜的局面。從國內來看,金融作為最重要的要素市場之一,由於改革不到位,存在著比較明顯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
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要素紅利漸行漸遠,投資驅動風光不再。
5、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創新一樣,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對世界歷史橫、縱兩個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內涵與制度質量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國經濟長期績效最重要的因素。
6、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區域、產業、制度、產品等多個方面的競爭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還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構建社會普遍服務體系,即為其中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作用。
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市場取向的綜合創新,促使**管理更科學、市場更有效、企業更有活力,從而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促進行業出清和盈利狀況改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
下一步推進工作,要堅決按照**要求,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主攻方向和本質屬性,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
2、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更好發揮**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改革取得顯著成績,但一些地方**在某種程度上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依然存在。
以投資領域為例,當前束縛企業活力的最大障礙依然是投資審批時間長、程式多。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行政審批形成了「行政部門設權、事業單位評估、行業協會認證、關聯企業收費」的「審批套娃」,制約著企業投資經營。
3、通過要素**等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反映供求關係,**訊號引導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逐步增強,但仍有一些**訊號不明確,甚至是紊亂的。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的機制,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完善農產品**形成機制,推進水、電等領域**改革;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加強產權保護,發展技術市場,使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4、通過深化改革使國有企業做到生產能多能少、員工能進能出、企業能生能死。當前,供給過剩的領域主要是傳統重化工業,生產要素流動難、「殭屍企業」多等問題在一些國有企業比較突出。
一些國有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自己不能決定;越是經濟困難的地方,人們越往國有企業裡擠,企業減員困難;企業破產涉及人員和債務,沒有錢解決不了問題,難以順利破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研究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富餘人員的分離和再就業、不良債權的重組,以及「殭屍企業」的破產重整或清算,進而激發國有企業的生機活力。
5、通過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當前,創新能力不強、體制機制僵化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要害問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內地的創新排名是第二十九位;世界銀行釋出的2023年全球營商便利指數中,我國內地的排名是第八十四位。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束縛企業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突出。從國際經驗看,每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大幅提升;供給側一旦出現革命性創新,市場需求就會排浪式增長。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企業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將經濟發展切換到依靠內生性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和有效需求驅動的軌道上來。
參考資料
人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與途徑
3樓:司馬鑄劍
供給側改革,核心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頂重點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巨集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4樓:未來還在那裡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什麼意思
5樓:zz琳
1、去產能
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至1.5億噸,用3年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這是我們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自主採取的行動。
2、去庫存
去庫存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逐步化解房地產庫存。***辦公廳先後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並繼續加大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貨幣化力度。
3、去槓桿
去槓桿方面,***正式公佈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採取綜合措施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槓桿率。
4、降成本
降成本方面,***釋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從降低稅費負擔、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金週轉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8個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
5、補短板
加力補短板,實現「加減」並舉,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後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擴充套件資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有:
1、巨集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
2、產業政策要準,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5、社會政策要託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資訊主要渠道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規律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進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 的關係,按市場規律辦事。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定物價,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社會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完善科學巨集觀調控,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促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什麼影響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業經濟執行中有總量平衡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力氣推進種植業 畜牧業 漁業結構調整。重點是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生豬 牛羊 漁業生產佈局,鞏固提升糧食產能,推動糧經飼統籌 農牧漁結合 種養加一體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漁業為例,中...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 土地 資本 制度創造 創新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