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脈藍水
一、通過我國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我國在古代就已經在物理髮展上有了很大的貢獻,並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指南針是我國著稱於世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應用於航海。另外對我國古代軍事、生產、日常生活、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發展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如2023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後,2023年10月15日9時,我國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把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後,於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主著落場。這次成功的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為進一步的空間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近代還有我國著名的力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通過對我國歷史上類似事實的介紹,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讓學生們能感覺到自己對國家所肩負的責任,激發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通過對物理學家的瞭解,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如在講解歐姆定律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他得到這個結論經歷了10多年的時間,做了大量實驗,類似的還有愛迪生分類實驗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尋找哪種更適合做燈絲。在講授焦耳定律時,教師可以介紹他如何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通過這些事例可以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再如在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還有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錢學森衝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鉅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
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從這些事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需要有百折不撓,刻苦鑽研的精神和毅力,同時也讓學生瞭解到獻身科學也是隻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課本,給學生安排的一些閱讀材料,要求他們談感想、寫小**,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和積極上進的品德。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弄虛作假的科學態度,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培養的滲透。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等,這些規律都是來自於科學家們平時生活的親自體驗,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覆才歸納、總結出來的。
如果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教師要注意規範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以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
在處理實驗資料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有利於他們的創新意識的逐漸形成。
四、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的樂趣。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擅長於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於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於發現了宇稱守恆定律;開普勒借助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行星觀測記錄,最終總結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等等。
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五、瞭解物理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物理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技水平密切相關的。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順利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物理教學的重要標誌,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在講到加速度時,可以提到生活中說到的汽車剎車效能;利用電流的熱效應進行工作的一些生活電器;利用電磁感應現象設計的安檢門;學習到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時設計到的電視映象管的工作原理的認識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及時地收集、瞭解一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讓學生們有學以致用的感受,從而更加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想利用知識不斷地去充實自己,從而可以更好地去投入社會,回報社會,增強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2樓:°阿k丶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能趕超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幸福》一書中說:
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他將「精神成長」置於「科學獲知」之前,真正體現了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學校中的德育是由學校舉行的各種德育活動和各學科的德育組成的整體,各學科都擔負著由學科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德育任務。
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通過課堂滲透,使德育內容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使學生的頭腦得到滋潤。滲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做到水乳相融。除課堂滲透外,教師還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主要靠薰陶和感染,以達到育人的目的。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實際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取材於物理學史和我國建國以來物理學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課堂講授、習題課、實驗和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利用**、幻燈、電影、網路等多種**手段向學生介紹我國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就可以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於物理教學中去。具體做法可有以下幾個方面1、介紹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和科學家事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發現課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單位大多是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的卓越貢獻。
在講聲學時,我就講故宮天壇的迴音壁,在講光學時,我就講我國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經》上已經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在講槓桿時,我就講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利用槓桿原理製成搗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現代社會仍然普遍應用。在學習電磁現象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
早在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書中均有「磁石召鐵」的記載。北宋科學家沈括於2023年編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講述了人工製造指南針的方法,書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磁偏角。在講物質的構成時,向學生介紹我們祖先很早就開始了對自然界物質本質的**,提出了「五行說」、「元氣說」、「原子論」。
這樣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什麼近代中國物理卻落後了,只是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壓抑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殺了人才,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現狀以及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的國情,就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2、介紹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處於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原子彈、氫彈的**,在航天領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神州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超導技術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等等,與學生緊密相連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明顯。組織學生成立了物理興趣小組,在圖書館和網上收集科技資訊,使同學們及時瞭解我國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紹科學家熱愛自己祖國的故事,激勵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學習。
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有意識的給學生講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厚的生活待遇,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懷抱,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還給學生講工程專家詹天佑和橋樑專家茅以升的故事。
使學生懂得科學家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有滿腔的愛國熱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的學習興趣,還把熱愛祖國的思想意識不知不覺地注入學生的心靈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蹟、格言,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講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安培、奧斯特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進行實驗的故事;還有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錢學森衝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鉅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
通過這件例項,讓學生體會科學**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要百折不撓,刻苦鑽研,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也是隻講奉獻不圖索取的。
三、結合理論和規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客觀事實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結合有關概念、規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應舉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例項,抓住事物的本質聯絡,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進行正確分析,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等,這些規律本身就體現了認識**於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結論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覆才歸納、總結出來的。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規範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
以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
四、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的培養的滲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若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驗結果的交流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信與謙遜的個性培養。
在處理實驗資料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使之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逐漸形成。
五、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的樂趣
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長於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
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於發現了宇稱守恆定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由於物理課程特點,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可能進行經常性的直接灌輸,更多的只能是滲透和潛移默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學中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的結合,而不是違背教學規律去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因為隱性的點滴滲透,往往比顯性的正面灌輸更能使學生入耳入心。
教學實踐一再證明:教師的一句話,往往可以使學生銘記終生,受益終生。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 語文課程標準 中明確指出 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感情 社專 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屬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逐步養成實事求是 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案例
語文課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 一株紫丁香 這是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當拿到教材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將課文第二單元的內容提前到開學初來學習,而且特別將這篇課文安排在教師節當天來學習,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尊師愛師的德育教育。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是課文第三小節有這麼一段 老師 綠葉在風...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
隨著當前教育制bai 度改革的不斷深du入和發展,越zhi來越多的學校dao開始重視對學生進行回德育教育。答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實施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其教育的重點,因而德育教育是能夠體現高中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根據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要求得知,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