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巡迴山貓
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被作者神化了的一個主要人物, 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一直為廣大群眾所傳頌和喜愛的人物。諸葛亮有著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卓越的軍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謙虛謹慎、嚴於責己的優秀品質,鞠躬盡瘁、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
其中諸葛亮所寫的《出師表》一文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而在這部文學作品中,周瑜作為孫權的軍師謀士,則被有些刻意地塑造成一種心胸狹隘,智謀不及諸葛亮,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的形象,發出:
「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但在歷史中,諸葛亮並沒有像羅貫中筆下那樣,成為一種神化的形象,周瑜也並非羅貫中所寫和諸葛亮有著強烈的敵對關係。歷史中的周瑜,有著「曲有誤,周郎顧」的美稱,因為周瑜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而且精通音律,所以宴會上的女子會故意錯彈,引得周瑜注意,而且周瑜最終是疾病而終,並非是因為諸葛亮比自己聰明而氣死。
三國演義中周瑜的人物形象分析
2樓:冷眼觀娛樂圈
一、分析:
1、他具有深遠的政治眼光和傑出的軍事才能。
周瑜曾指揮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這些戰役的勝利,表現了他的傑出軍事才能。 但最能體現的莫過於赤壁之戰了。當曹操率領近三十萬水步兵而號稱八十萬要與孫權決戰時,孫權的謀士張昭等人,被曹操的氣勢嚇破了膽,極力主張投降曹操。
在這種緊急關頭,周瑜與魯肅力排眾議,正確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從而堅定了孫權的抗曹信心。接著,周瑜又親統精兵五萬,大破曹軍於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後,一直無力再次南下。
這就使孫權的勢力得以鞏固和發展,並終成帝業。赤壁之戰的勝利充分說明了周瑜是一個政治上**遠矚,軍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點。
2、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二、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今合肥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3樓:加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商務印書館《新華詞典》)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
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
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
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三國志?
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
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
孫策擊敗劉繇後已有數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
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
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裡很有威望,於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於今安徽當塗縣北,又名採石),後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
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橋公二女皆天姿國色,有傾城之貌。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
接著又攻下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並進討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時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兩郡,周瑜留下來鎮守廬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峽江縣)。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
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當週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勳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
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裡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所以當週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
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 赤壁之戰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參與戰事的配角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後不治身亡,孫權承父兄之業繼為江東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吳奔喪,遂留吳(今江蘇蘇州),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執掌軍政大事。
其時,孫權才19歲,周瑜盡心輔佐,為樹立孫權威望和鞏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貢獻,並擊敗了劉表江夏太守黃祖對柴桑(今江西九江)的進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再次討伐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先隊部隊的統帥),率諸將取得了擊刺黃祖的重大勝利。征討黃祖後,周瑜受命鎮守鄱陽(今江西波陽縣,鄱陽湖東側)。
其年農曆七月,曹操南取荊州,曹、劉、孫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全面爭奪,隨後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過程中,諸葛亮方與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個配角,所起作用無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孫、劉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諸葛亮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屬於赤壁之戰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東吳魯肅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
是魯肅促成了劉備東下聯吳抗曹之後,才有孔明智激孫權聯劉抗曹之事。諸葛亮在曹操大軍東下的緊要關頭,赴吳勸說尚在猶豫之中的孫權聯劉抗曹,首次實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這是歷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時的諸葛亮畢竟剛出山,年紀又輕,名聲不大,加之當時劉備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東吳的幫助,孫、劉聯合抗曹的主導方面是東吳,劉備集團處於從屬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而周瑜則不然,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當時,曹操取得荊州後由江陵沿江東下,水陸並進,聲勢浩大。曹操致信孫權,揚言「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是玩的外交辭令,意思是勸孫權早早歸順。孫權得書讓郡臣傳閱,東吳群臣莫不震驚失色,張昭等都主張迎降,獨魯肅悄悄跟孫權說,主張迎降的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該聽從,建議孫權迅即召回周瑜。周瑜從鄱陽歸還後,嚴辭駁斥投降派,力主抗曹,並向孫權分析曹軍實際兵力和弊端,促使孫權最後作出了聯劉抗曹的決定。
這就是說,在促成孫、劉聯合抗曹方面,魯肅、諸葛亮、周瑜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起關鍵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來鮮明表態,才壓得住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他的政治頭腦非一般人所比。
在軍事行動方面,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軍統帥,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孫劉聯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
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並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到劉備處後與東吳方面「併力拒曹公」。
《演義》裡,孔明在赤壁之戰中非常活躍,神計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謀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後來在合肥與曹軍對抗時所為),又是七星壇祭天借東風,連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關鍵人物,只是所有這些描述僅是文學創造而已。 周瑜當時肩負統帥重任,治軍嚴整,令劉備也肅然起敬。當劉備從樊口往見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領了三萬人馬時,提出叫魯肅等前來一起商議。
周瑜說他接受了軍令,不得隨意委託人**,如果你要見魯肅,改日可以去拜訪。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江表傳》)。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
周瑜:此役中有點借刀殺人的動機,稍欠大局觀,但其一生為東吳死而後已 諸葛亮和周瑜都是足智多謀的人,只不過周瑜比諸葛亮的胸襟更狹小,容不得別人(諸葛亮)比他更強, 1、愛好**,才情高雅。「曲有誤,周郎顧。
」 2、足智多謀,堅勇果敢。赤壁之戰時力排眾議抵禦曹操,並擔任主帥。蔣幹盜書等事蹟足顯其智謀。
3、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其實如果我是周瑜為了東吳的未來也會堅持殺掉諸葛亮) 4、長得帥,死得早。 1 丹陽協助孫策(**第15回) 2 孫策死守協助孫權並推薦魯肅(**第29回) 3 諸葛亮智激周瑜,孫劉兩家聯合抗曹(從**44--49均有周瑜,其中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幹中計,四十六回苦肉計,剩下還穿插無數週瑜想殺諸葛亮但被識破) 4 51回,54、55回,56回諸葛亮三氣周瑜,(54、55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由來) 5 57回臥龍弔孝,雖然在演義裡諸葛虛情假意,但那悼文寫的還是值得一看的 演義當中的周瑜具備如下幾個藝術形象1 漂亮 周瑜是美男子 演義當中記載:
「民呼之為周郎。」同時在諸葛亮和周瑜見面之時 也有對於周瑜相貌的描寫2 聰明、剛毅、果敢、有擔當 周瑜在演義當中也被定義為聰明 同時其勇於任事、不懼強權的性格特點也被描寫出來3 忠心為主 演義當中的周瑜殺諸葛亮的最大理由是 諸葛亮不能為東吳所用 諸葛亮很聰明 且有鬼神之能 這樣的人不留在東吳將來是江東的一大威脅4 氣量狹小 演義當中周瑜是被氣病 最後因病而終 所以 演義當中被歸結為氣量狹小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概述
一分鐘瞭解 三國演義 三氣周瑜的典故 概述 第一氣,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周瑜和諸葛亮有約定,但是被諸葛亮將計就計,既沒有違背約定,也提前奪取了荊州。第二氣,則是周瑜設計想在讓孫尚香嫁給劉備的時候殺掉劉備,但是又被諸葛亮識破,於是 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氣,還跟荊州有關,這是周瑜主動向劉備邀請,想要討還...
三國演義怎麼刻畫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的片段一百字
從蜀漢滅亡到 三國演義 成書的千餘年間,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便已不斷出現於史傳 章表 詩歌 話本 雜劇等文學樣式之中。與這諸種文學並行發展著的民間藝術,也世代相傳地演述著三國的故事,塑造著諸葛亮這一傑出人物的形象。三國演義 的成書,正是羅貫中融史傳 民間藝術等又精心再創作的產物。所以,諸葛形象的塑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什麼
三國演義 中諸葛亮 與周瑜聯手指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 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 208年 在長江赤壁 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 三大戰役 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