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周瑜是小心眼的人嗎,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嗎

2021-05-31 16:15:56 字數 5426 閱讀 9357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要是小氣的人孫家能和他玩,他也當不了那麼大的領導!

周瑜是小心眼的人嗎

2樓:獨孤八刀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

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

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

孫策擊敗劉繇後已有數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

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

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裡很有威望,於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於今安徽當塗縣北,又名採石),後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

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橋公二女皆天姿國色,有傾城之貌。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

接著又攻下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並進討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時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兩郡,周瑜留下來鎮守廬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峽江縣)。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當週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勳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裡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

所以當週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

赤壁之戰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參與戰事的配角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後不治身亡,孫權承父兄之業繼為江東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吳奔喪,遂留吳(今江蘇蘇州),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執掌軍政大事。其時,孫權才19歲,周瑜盡心輔佐,為樹立孫權威望和鞏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貢獻,並擊敗了劉表江夏太守黃祖對柴桑(今江西九江)的進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再次討伐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先隊部隊的統帥),率諸將取得了擊刺黃祖的重大勝利。征討黃祖後,周瑜受命鎮守鄱陽(今江西波陽縣,鄱陽湖東側)。

其年農曆七月,曹操南取荊州,曹、劉、孫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全面爭奪,隨後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過程中,諸葛亮方與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個配角,所起作用無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孫、劉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諸葛亮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屬於赤壁之戰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東吳魯肅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

是魯肅促成了劉備東下聯吳抗曹之後,才有孔明智激孫權聯劉抗曹之事。諸葛亮在曹操大軍東下的緊要關頭,赴吳勸說尚在猶豫之中的孫權聯劉抗曹,首次實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這是歷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時的諸葛亮畢竟剛出山,年紀又輕,名聲不大,加之當時劉備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東吳的幫助,孫、劉聯合抗曹的主導方面是東吳,劉備集團處於從屬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而周瑜則不然,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當時,曹操取得荊州後由江陵沿江東下,水陸並進,聲勢浩大。曹操致信孫權,揚言「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玩的外交辭令,意思是勸孫權早早歸順。

孫權得書讓郡臣傳閱,東吳群臣莫不震驚失色,張昭等都主張迎降,獨魯肅悄悄跟孫權說,主張迎降的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該聽從,建議孫權迅即召回周瑜。周瑜從鄱陽歸還後,嚴辭駁斥投降派,力主抗曹,並向孫權分析曹軍實際兵力和弊端,促使孫權最後作出了聯劉抗曹的決定。這就是說,在促成孫、劉聯合抗曹方面,魯肅、諸葛亮、周瑜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起關鍵作用的是周瑜。

也只有周瑜出來鮮明表態,才壓得住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他的政治頭腦非一般人所比。

在軍事行動方面,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軍統帥,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孫劉聯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

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並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到劉備處後與東吳方面「併力拒曹公」。

《演義》裡,孔明在赤壁之戰中非常活躍,神計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謀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後來在合肥與曹軍對抗時所為),又是七星壇祭天借東風,連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關鍵人物,只是所有這些描述僅是文學創造而已。

周瑜當時肩負統帥重任,治軍嚴整,令劉備也肅然起敬。當劉備從樊口往見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領了三萬人馬時,提出叫魯肅等前來一起商議。周瑜說他接受了軍令,不得隨意委託人**,如果你要見魯肅,改日可以去拜訪。

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江表傳》)。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為了烘托諸葛亮把他塑造得小心眼,歷史上不是。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聽聽易中天品三國之大江東去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小心眼的人,只是諸葛亮抓住了他的弱點.周瑜的弱點就是太好勝,太好強.

諸葛亮處處打擊他,心理當然不是滋味.

6樓:書香0清風

是,從《三國》上看,他的確是,而這正是被諸葛亮看透了的弱點,所以才有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就是周瑜)。

7樓:匿名使用者

是..要不然他怎麼會給孔明氣死啊...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周於是個著名軍事家、大帥哥,有小喬作妻子,是個大英雄。可到三國演義裡就成了小心眼,為啥?其實很簡單,三國演義主要寫曹操和劉備打仗,而他的主義是正劉反曹,而那時諸葛亮已經登場了,未了讓諸葛亮發光,就要在東吳這邊來幾個·反派、有缺點的人了!

周瑜的歷史形象怎麼會從心胸豁達的君子變成小心眼的人

9樓:美女顫抖吧

其實在此後數百年,蜀魏的正統之爭在歷朝歷代都紛紛揚揚。到了唐朝,蜀國的正統地位明顯要更高。這點在很多唐詩就都能表現得出來,尤其是詩聖杜甫,其不少詩中對蜀國的諸葛亮都極為推崇。

諸葛亮的正面形象在這一時期得到更多的描述。而曹魏和東吳的歷史定位在此時則要更弱勢些。杜牧也曾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過周瑜。

所以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

到了明朝,**家羅貫中著作了《三國演義》,進一步將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一方面,書中肯定了周瑜輔佐孫策開拓江東霸業;又舉薦魯肅,舉賢任能;最後在與曹魏的戰爭中火攻破敵,建立了赫赫的功勞。但另一面,當遇到蜀國的核心人物諸葛亮時,《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又不得不退後一大步,變得是一個嫉妒對方並想方設法與之爭鬥甚至陷害的這麼一個形象。

尤其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彷彿達到了極點。

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同樣的歷史事實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一樣的解讀

周瑜的歷史形象為何從心胸豁達的君子變成小心眼的人?

10樓:理順俓

在西晉史學家陳壽著寫的《三國志》裡,作者陳壽對周瑜這個人物的評價相當高,多次以「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對他進行盛讚,並且評價他在軍事上足智多謀,在政治上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極有遠見,人格修養上也是謙禮雅量。並寫道周瑜的賢能完全可以與鮑叔,藺相如等人相比,實在是一個氣度恢弘的人物。並重點提到一個事例,孫策在戰亡時,當時年輕的孫權還是隻是一個將軍,各位朝中的文武百官對孫權並沒有太大的敬意,唯獨周瑜先表明對新君主孫權的尊崇,為其他人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可見其性度恢廓,忠心不二。書中也有記載道,周瑜和武將程普關係有過不和,但周瑜多次先與程普敞開心扉,主動化解矛盾。最後周瑜的大度被程普所歎服。

但為什麼如此一個心胸豁達的周瑜,到了後世,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後在變得面目全非呢?

其實在此後數百年,蜀魏的正統之爭在歷朝歷代都紛紛揚揚。到了唐朝,蜀國的正統地位明顯要更高。這點在很多唐詩就都能表現得出來,尤其是詩聖杜甫,其不少詩中對蜀國的諸葛亮都極為推崇。

諸葛亮的正面形象在這一時期得到更多的描述。而曹魏和東吳的歷史定位在此時則要更弱勢些。杜牧也曾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過周瑜。

所以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

到了明朝,**家羅貫中著作了《三國演義》,進一步將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一方面,書中肯定了周瑜輔佐孫策開拓江東霸業;又舉薦魯肅,舉賢任能;最後在與曹魏的戰爭中火攻破敵,建立了赫赫的功勞。但另一面,當遇到蜀國的核心人物諸葛亮時,《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又不得不退後一大步,變得是一個嫉妒對方並想方設法與之爭鬥甚至陷害的這麼一個形象。

尤其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彷彿達到了極點。

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同樣的歷史事實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一樣的解讀。

歷史上呂不韋!!歷史上的呂不韋是怎樣的人?

呂不韋 前235年 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 思想家,衛國濮陽 今河南濮陽 人。呂不韋是陽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 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 奇貨可居 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

周瑜簡介三國歷史上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 字 公瑾 終屬 吳 生卒 175 210 36歲 周瑜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揚州 廬江舒城 今安徽舒城 容貌 有姿貌 官至 領南郡太守行偏將軍 家族資料 父親 周異 母親 未知 配偶 小喬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周循 周胤 相關人物 孫策 孫權 魯肅 曾效力過的勢力 吳...

歷史上活的最長的人是誰歷史上活得最長的人是誰?

1 歷史上活的最長的人是李慶遠,活了256歲。李慶遠 1677年 1933年 又名李青雲,清末民初中醫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1777年,李青雲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 特別獎勵。2 他在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 的特別獎勵,200歲時,仍常去各地講學,這期間他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