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後感是怎麼寫的,《論語》讀後感

2021-05-23 00:44:02 字數 5778 閱讀 9502

1樓:瘋狂的王老闆

論語讀後感800字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06364」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23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23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

*****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祕。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裡行間。《論語》裡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裡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

「仁者愛人」,這裡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榕,一種有著歷史深度的樹,一種充滿了詩意和希望的樹。」《論語》正如那棵古榕樹,雖然古老,卻永遠勃發綠色的生機。 -------題記 苦茶醇酒   生活如茶,雖然苦澀,細細品味卻是滿口芳香與甘甜;生活如美酒,雖然炙熱似火,但只有醉過方知酒濃。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賦稅,**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擊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剩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對。

」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後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青青絲竹   每個人的人生青春裡都有不同的插曲,或是激揚高昂的音符,或是低沉婉轉的旋律,或許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傾聽竹筍破竹而出的聲音,感受竹在風吹雨打時的傲然挺立,這樣我們的青春就應感悟《論語》而多了一份「竹魂」——寧折不彎,甘於淡泊。

「論」理論,理論人生,理論人生滄桑百態,理論孔子儒家思想,理論學而篇,理論為攻篇等、理論孔子言行,從而散發出青春絲竹的「竹魂」。

自古文學家孔子:受萬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門生隊排長龍。孔子思想說的核心是「仁」,這個概念在《論語》中共出現了109次。

所謂「仁」,用孔子的話說就是「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直白一點說,就是對人要尊重、關心和體諒。而要達到「仁」,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特別強調「仁」的價值和作用。

他認為,「仁」既是每個人必備的修養,又是治國平天下必須遵循的原則。對個人修養,他主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衛靈公》),教導學生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對於為政施治,他倡導「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應該立足於對民眾的關心愛護,以敵化的方式來達到治國安邦的目的。

為了實踐「仁」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與行為標準,孔子十分注重「禮」。主張「克己復禮為仁」(《顏淵》),就是要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論行為都符合禮的要求,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他就是想以此來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抑制社會的動亂。

霜雪青松   蔥綠的青松,在懸崖峭壁上能頂天立地,恭迎八方客人,在霜欺雪壓時仍然從容鎮定,毫不動搖,風骨永存······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是「朝問道夕死可矣」,多令人不可思議!

除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我們從《論語》還能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把教育作為「安邦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以文教來感化百姓。他首創私學,以自己的血說來教育學生,提出「有教無類」,強調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對打破貴族對教育的壟斷,普及與傳承文化是有進步意義的。在具體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上,他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思想。

比如,在教師的教學態度上,他認為應該「誨人不倦」(《述而》);在教學的內容上,注重因材施教,做到有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他強調啟發,要把握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書夢的燈   為了學習,可以三日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的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這是事實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表現。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議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受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於生命意義又深邃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各種禮、樂、射、御、書、數的專業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固然沒有儲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慧寶典,當我們闊讀吟詠他的言語之時,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每一句話中找到自己的生命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

這就是聖人的學習!這同樣也是我們醫學生所要品讀領悟的學習!

也許我們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凝望我們的生活,那裡有人生的百味,有我們成長的腳印,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風雨雨。「吾日三省乎己和」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毅力和信念乃是風雨中的導航,因此,我們開始感悟生活,沉思生命,也漸漸成熟起來,學會了用理性的文字表達這如茶如酒的生活。

品讀古榕的歷史,感悟古榕的詩意,汲取古榕的希望,書猛地等昇華了古榕中流出的韻味!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看了才知道 這種東西 我建議自己想 論語好好看看對你幫助會很大

4樓:匿名使用者

查查晶晶幾何衝刺聚苯板v堅持下頭髮徐方法v嘻哈擦擦

論語第三篇的讀後感要怎麼寫注意,一定要

5樓:匿名使用者

起初我卻對孔子有著極大的成見,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是有必要一讀的,從來沒有想著學習;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我一定照這句話去做不在騙自己了,觀其志,讓我們明白了更深層的孝的含義、誨人不倦的孔子,是道德品性。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前言上的一句話「學習好的不一定是好人;」等。

」 「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講究孝道,是件快樂的事論語讀後感500字(一)《論語》是孔子**及後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學習好是做好人的基本準則,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但在社會上做事,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

漢代以後,這也不能算是孝。」是啊,要觀察他的志向。《論語》的第一篇是講怎樣學習做一位好人的,以免再出現同樣的笑話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教誨行事做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傳至今、哲學思想。從今天開始、治國,還時常想著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麼,要考察他的行為,儒家的創始人之一,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後來成為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子曰,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為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觸犯法律;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騙住自己了,每次媽媽讓我學習時我也並沒有學進去,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具有良好的品德、倫理思想。

其實現在想想我還不是自欺欺人,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孔子所說的。即孔子說,而是要根據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為流傳,認為孔子歧視女性,不亦樂乎,這一句話是講學習並時常溫習:「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教育家,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咦,開頭一句話是我們從小就背的「學而時習之,最後的編定者是孔子**及其再傳**,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等各方面。

《論語》中的孝道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

」這裡講了什麼是孝、憂心。可是越往裡讀我就越覺得受益匪淺,已經放假快一個月了。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要我讀,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們編成一部書,都說《論語》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

全書大體是孔子**及其後人所記,只是給媽媽學的,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孝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論語讀後感500字(三)這次假期,可我整天玩想著放假了就可以放鬆了,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落孔子、戰國之際:

「父在。」讀這一句話時我很不明白,寫成於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後)。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

可他跟做好人有什麼關係呢。 論語讀後感500字(二)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為政、情感智慧的昇華?再看看前言,認為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可謂孝矣。

都要想想這樣做對不對,觀其行。讀了《論語》之後我更能體會這句話了: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能自欺欺人。

剛開始我只是讀著玩;在他父親死後。」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論語》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

「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做做樣子,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並且《論語》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不禁非常羞愧。

我在《論語》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博學多才,直到現在。然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或是**或是搶劫,使父母擔心、治學;父沒。

講孝道是我在讀《論語》後感受最深的,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而好人一定學習好。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只因為孔子曾經說過。《論語》上還有一句話是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檢查反省自己。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論語》真是一顆靈丹妙藥啊

論語讀後感怎樣寫?論語讀後感怎麼寫

夫了微言大義,所說都是濟世安邦的至理名言。如要寫心得體會,可以從孔子的身世 理想 經歷入手,雖百折而不回,雖千萬人吾往矣。希望你能寫人篇闡述夫子信念的好文章。加油。論語讀後感怎麼寫 5 小時候讀了論語幾十遍我也看不出其中的所以然,長大了,與人協作共事後在讀論語其皆是所以然。200分。主要針對某一條先...

求鮑鵬山文章讀後感,鮑鵬山說論語讀後感

讀 鮑鵬山新讀諸子百家 合上這本黑色的書本,不得不感嘆鮑鵬山的激情與深度。許多所謂 專家 看完這本書破口大罵,不合實際,言論偏激,觀點陳述缺乏證據等,不錯,這些缺點我也看得出來,但這也正反映了他的偉大。正如本書所引用魯迅的那句名言 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 完美的蒼蠅終究是蒼蠅 這是鮑先生形容屈原的句...

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怎麼寫?

引用,議論,聯想,總結。主要要有感,感受,感覺,感情,感想等,如果沒有這些感讀後感就寫不出來的。寫上書裡的內容,就行了。教你讀後感怎麼寫,如何寫好讀後感。做好這四點,讓你讀後感寫的滿分。1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 文的篇名 作者 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