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賓客之禮待其父」。
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以其然為利」(把這種情況視為有利可圖)。
3: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 以…為友
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
親:以…為親 子:以…為子 (兩者都指前者)
5: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鄙:把…當做什麼
6: 或時睡頓,則杖之。——《廢弈向學》
杖:名詞的意動用法,用杖子打
7: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異之」,即「以之為異」(認為這件事奇怪)
8: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奇: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奇之」,即「以之為奇」(認為他才能非凡)
9: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羞: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羞之」,即:「以之為羞」(覺得這件事讓人感到羞恥)
10:世果群怪聚罵。(《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怪: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怪」後省略「韓愈」即「以韓愈為怪」(認為韓愈這個人很怪異)
在文言文中,用一種用法叫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啊?誰知道請給我解釋一下,再舉幾個例子。謝謝!
2樓:拏破崙·波拏巴
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那就是意動關係。"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舉個例子吧,「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小,形容詞作意動用,譯成:
①認為天下變小了;②以天下為小。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變小了。)句子中的兩個"小"都是形容詞而且都帶了賓語,意思是"認為……?
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東山以後,魯國就在自己的腳下,就像魯國變小了一樣,登上泰山以後,天下就在自己的腳下,天下如同變小一樣。""魯""天下"都是客觀存在,是主觀上認為事物發生了變化。
公式:常用的是"以……為……",或者用:認為(覺得)十賓語十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其語十當作(感到)十意動詞。
因為意動用法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常會出現意動用法。常見的詞有:"怪""羞""恥"等,如"孟嘗君怪之",這個"怪"就是"對……感到奇怪"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之為怪"。
再看一個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這樣一句話"於其身也,則恥師焉"這裡的"恥"是"認為(覺得)……羞恥"的意思。最後舉一個名詞的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的句子,這裡的"師"是名詞作意動用,當"把……作老師"講。
文言文名詞意動舉例
3樓:夜微涼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詞,把後面的詞語當作賓語,表示主語把賓語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賓客之禮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認為······有利可圖」。
例3: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 以…為友例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親:以…為親 子:以…為子 (兩者都指前者)例5: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鄙:疆界,邊界 此為把…作為疆界
4樓:130779新增了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名詞意動,以...為伴侶;友:名詞意動,以...為朋友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以...為賓客
5樓:匿名使用者
「襟三江而帶五湖」。引自《滕王閣序》
以三江為襟,以五湖為帶。
舉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1、拿起;提起 [hold up]
舉全吳之地。——《資治通鑑》
白話釋義:舉全東吳的土地。
2、飛,飛起;飄動 [fly]
九萬里風鵬正舉。——李清照《漁家傲》
白話釋義: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
3、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 李白《靜夜思》
白話釋義: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4、推薦;選用 [re***mend;choose]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白話釋義:君子不把話舉人,不因人廢言。
組詞如下:
舉重、義舉、壯舉、創舉、舉隅、盛舉、舉止、檢舉、舉目、舉報、舉措、抬舉、舉事、包舉、舉例、舉人、舉薦、一舉、薦舉、列舉、保舉、挺舉、舉凡、舉哀、應舉、舉兵、科舉、舉火、舉要、舉國、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擧,對舉也。從手,與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舉,兩手相對,同時舉起。字形採用「手」作邊旁,採用「與」作聲旁。
組詞解釋:
1、舉重:扛抬重物。體育運動專案之一。運動員以抓舉、挺舉兩種舉法舉起槓鈴。
2、義舉:舉義起事。
3、壯舉:偉大的舉動;壯烈的行為。
吳晗 《學習偉大祖國的歷史》:「 鄭和 就是一個在世界歷史上有傑出貢獻的航海家,他帶領二萬幾千人七下西洋的壯舉,比 哥倫布 的航海事業還早。」
4、創舉:前所未有的舉動。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這是歷史上--不但 中國 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驚人創舉。」
5、盛舉:盛大的活動;美事。
魯迅 《三閒集·「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 西湖 博覽會上要設先烈博物館了,在徵求遺物。這是不可少的盛舉。」
7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的「舉」[jǔ] 有如下一共16個意思:
1、用作動詞,釋義:舉起;擎起。
古文出處:戰國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吾力足以舉百鈞。」
古文釋義: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
2、用作動詞,釋義:拿,用。
古文出處:西晉 家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古文釋義:我不能拿整個吳國的土地,十萬大軍,被別人控制。
3、用作動詞,釋義:舉出;提出。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屈原列傳》:「舉類邇而見義遠。」
古文釋義:所用材料例貼近生活而表達的意義卻極其深遠。
4、用作動詞,釋義:起身;騰起。
古文出處:秦 呂不韋《呂氏春秋•論威》:「兔起鳧舉。」
古文釋義:像兔敢奔跑,像野鴨急飛。
5、用作動詞,釋義:掛起;升起。
古文出處:西晉 家陳壽《赤壁之戰》:「中江舉帆。」
古文釋義: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6、用作動詞,釋義:推舉;推薦。
古文出處:三國兩晉 李密《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文釋義:後來的刺史名榮薦舉臣為秀才。
7、用作動詞,釋義:舉用;任用。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屈原列傳》:「莫不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古文釋義: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
8、用作動詞,釋義:發動;興起。
古文出處:漢 賈誼《論積貯疏》:「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
古文釋義:離朝廷遠的地方懷有二心的人會合並起來爭相**。
9、用作動詞,釋義:舉行;實行。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古文釋義:現在逃跑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10、用作名詞,釋義:舉動;行為動作。
出處:梁啟超《譚嗣同》:「全在天津閱兵之舉。」
釋義:全部在閱兵的舉動。
11、用作動詞,釋義:攻克;攻佔。
古文出處:漢 賈誼《過秦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古文釋義:向南佔領漢中郡,向西攻取四川地區。
12、用作動詞,釋義:完成;成功。
古文出處: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古文釋義: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13、用作動詞,釋義:生育;養育。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母竊舉生之。」
古文釋義:他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14、用作動詞,釋義:檢舉;揭發。
古文出處:唐 柳宗元《時令論上》:「恤孤寡,舉阿黨。」
古文釋義:救濟孤寡群眾,揭發徇私枉法的人。
15、用作名詞,釋義:科舉;科舉考試。
古文出處:唐 李朝威《柳毅傳》:「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
古文釋義:有一位叫柳毅儒生,去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考中。
16、用作動詞,釋義:中舉;考中。
古文出處:清 周容《芋老人傳》:「乙先得舉,登仕路。」
古文釋義:後來乙先考中及第,進入官場當了官。
「舉」的字形演變:
「舉」字的組詞:
1、 扛起、抬起、往上託。【組詞】:「舉手」、「高舉」。
2、 推薦、推選。 【組詞】:「推舉」、「選舉」。
3、 提出。 【組詞】:「列舉」、「檢舉」、「舉例說明」。
4、 興起、發動。 【組詞】:「舉義」、「百廢待舉」。
5、 行為、動作。 【組詞】:「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6、 舉人的簡稱。 【組詞】:「武舉」、「中舉」。
7、 全部的、整個的。 【組詞】:「舉國上下」、「舉世公認」、「舉國歡騰」。
8樓:宇宙一星滄海
有四個含義。
1、肺脊;骨體正脊
出自春秋戰國時代《儀禮》:佐食受牢舉如儐。
白話翻譯:佐食接過羊、豕的肺、脊獻上,其禮儀如同儐屍之禮。
2、全出自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舉家錦衣玉食。
白話翻譯:全家都非常的奢侈
3、皆,都
出自漢朝的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殺人如不能舉。
白話翻譯:殺人如果不能都殺光的話。
4、古代重量單位,一舉重三兩
擴充套件資料:「舉」字在古文中的相關成語
不勝列舉(bú shèng méi jǔ)勝:盡;枚:個。形容數量很多。
不識抬舉(bù shí tái jǔ)
識:認識,理解;抬舉:讚揚,器重。不懂得人家對自己的好意。
篤近舉遠(dǔ jìn jǔ yuǎn)
篤:忠實,厚道;舉:舉薦,選拔。對關係近的厚道,對關係遠的舉薦,指同等待人。
多此一舉(duō cǐ yī jǔ)
指多餘的,沒有必要的舉動。
綱舉目張(gāng jǔ mù zhāng)綱:魚網上的總繩;舉:提起。把大繩子一提起來,一個個網眼就都張開。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文章條理分明。
高蹈遠舉(gāo dǎo yuǎn jǔ)意為隱居避世。
高飛遠舉(gāo fēi yuǎn jǔ)舉:飛、去。飛得又高又遠。比喻前程廣大。
管窺筐舉(guǎn kuī kuāng jǔ)比喻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舉步生風(jǔ bù shēng fēng)形容走路特別快或辦事幹淨利索。
舉鼎拔山(jǔ dǐng bá shān)能將大鼎舉起,能將高山拔動。比喻力大氣壯。
舉鼎絕臏(jǔ dǐng jué bìn)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舉動荊棘(ju dòng jīng jí)一舉一動,就象在刺樹林裡一樣,比喻不能隨意,事事都遭威脅。
舉國若狂(jǔ guó ruò kuáng)全國的人都激動得像發狂一樣。
舉國上下(jǔ guó shàng xià)指全國各方面的人。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作動詞嗎
形容詞bai或者名詞,所謂意動用法 du,是指謂語 zhi動詞具有 以之為何 的dao意思,即認為賓回語怎樣答或把賓語當作怎樣。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用作動詞和名詞用作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 認為。以。為。對。所謂意動用法,是指 bai謂du語動詞具有 以之為何 的意思,即zhi...
文言文所有虛詞及其用法和例子,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和例子
則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係。一 表示承接關係。一般用來連線兩個分句或緊縮複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 事理上的緊密聯絡。可譯為 就 便 或譯為 原來是 已經是 例如 項王曰 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子燦...
文言文問題,文言文問題
柳宗元 范仲淹 歐陽修 吳均 酈道元 蘇軾 第一冊 論語 十則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狼 蒲松齡 短文兩篇 兩小兒辯日 列子 樂羊子妻 範 曄 詩五首 歸田園居 陶淵明 過故人莊 孟浩然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山西村 陸 遊 為學 彭端淑 木蘭詩 賣油翁 歐陽修 宋定伯捉鬼 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