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則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承接關係。一般用來連線兩個分句或緊縮複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絡。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二)表示假設關係。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三)表示並列關係。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裡,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和例子
2樓:百度使用者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
一、而 ér
1.連詞。
(1)表並列: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例①:蟹六跪而二螯。例②:北救趙而西卻秦。
(2)表遞進: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表承接:可譯為「就」、「接著」、「然後」、「於是」,或不譯。例①: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例②:圖窮而匕首見
(4)錶轉折:可譯為「但是」、「卻」。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5)表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6)表修飾:即連線狀語,可不譯或譯為「地」。例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例②:吾恂恂而起。例③徐而察之
(7)表因果:可譯為「因而」。例: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懾恐。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①: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例②: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
3.音節助詞。常與其他虛詞構成「複音虛詞」。如: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例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已而」、「俄而」一般用來表示時間不久。
二、何 hé
1.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例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2)作賓語,常放在謂語動詞前,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什麼」。譯時,「何」要後置。例①:豫州今欲何至? 例②:大王來何操?
(3)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例①:然則何時而樂耶? 例②: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2.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例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例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例①: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例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3.複音虛詞。「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於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於「怎麼樣」或「什麼樣」。例: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例: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又:何以戰?
三、乎hū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例①:兒寒乎?欲食乎? 例②: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
(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例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例②:日食飲得無衰乎?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用於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例: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表舒緩語氣,可不譯。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詞。相當於「於」。例①:生乎(在)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比)吾。例②:吾嘗疑乎(於)是。例③:叫囂乎東西。
3.作詞尾。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的)
四、乃nǎi
1.副詞。
(1)表示順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例: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2)表示轉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例①:今君乃亡趙走燕。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表示限制或條件,可譯為「才」、「僅」等。例①:臣乃敢上璧。例②: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4)表示出乎意外,可譯為「竟然」。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例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例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3.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例
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例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4.「乃」有時還作連詞用,釋為「而且」、「可是」、「卻」、「於是」等。例①:非獨聶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
例②: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子都,美男子;狂且,狂行愚拙之人)。例③: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五、其qí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例①:
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賓語。)例②: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聞道」作主語。)例③: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賓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例①: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例②: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4)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例:則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例: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2.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祈使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①:其皆出於此乎?
(表測度,大概。) 例②:其孰能譏之乎?
(表反詰,難道。)例③:汝其勿悲!
(表婉商,可要。) 例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表期望,一定。) 例⑤:吾其還也!
(表祈使,還是。)
3.連詞。
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例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表假設。)例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表假設。) 例③: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或反詰:難道。
)六、且qiě
1.連詞。
(1)表示遞進關係、並列關係。例①: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例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例③:
河水清且漣漪。例④:猶且從師而問焉。
(尚且)
(2)表示轉折,相當於「但是」。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3)有時相當於「尚且」,先讓步,後推進一層。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例②:古之聖人,……猶且從師而問焉。
2.副詞。
相當於「將」、「將要」、「暫且」、「姑且」。例①:不出,火且盡。例②: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例③且暫還家去。
文言文虛詞 「而」用法以及例子、。 例子儘量多點!
3樓:匿名使用者
.【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文言文實 虛詞的記憶,列出文言文《詠雪》的實虛詞
我是高中語文教師。我來幫你。首先要有一定的閱讀量。看 古文觀止 是不必的。要以課本為主。高中的所有文言文都要熟讀。背誦不必。但是文章中的重要實詞,一般在課下注釋中,都要記住。課後習題要全部會做。其次,買一本 文言文基礎知識手冊 上面有重要的100多個文言實詞的用法總結,和高考要考的18歌虛詞的用法歸...
文言文《勸學》中有哪些虛詞和實詞
實詞 就 望 長 虛詞 而 焉 於 文言實詞興 文言翻譯 x 專ng 起 興起.勸學 屬積土成山,風雨興 3 焉.文言實詞就 文言翻譯 ji 接近 靠近 趨向.勸學 木受繩則直,金 礪則利.文言實詞望 文言翻譯 w ng 遠望 遠看.勸學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文言實詞長 文言翻譯 ch ...
文言文的虛詞有哪些,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是什麼?
文言文的虛詞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是什麼?18個常見文言虛詞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以 因 於 與 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7也 則 者 之。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 而1 連詞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