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用文言文寫序

2021-05-11 13:02:00 字數 5296 閱讀 1050

1樓:miko醬是喵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用文言文寫序的原因是:

文言文是屬於封建階級的文化形態。

魯迅為了表明封建勢力在當時還是很強大的,至少還維持著其強大的外表;一兩個叛者的孤軍奮戰,是敵不過強大的封建勢力的撲和**的。

用文言文寫序,白話文寫正文,也是為了產生對立,駁論。讓人引發深刻的思想。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寫於2023年4月。該文首發於2023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通過被**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參考資料

為什麼魯迅的《狂人日記》要用文言文來寫序?

2樓:曉龍修理

因為魯迅是借"狂人"來寫白話的,也只有狂人,才用白話文來寫,而序中的"我"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他是"正常人",所以用文言文來寫。以文體的不同來體現立場的不同。

文章簡介: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寫於2023年4月。該文首發於2023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通過被**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寫作背景:

**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在中國「五四運動」結束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

2023年8月9日,魯迅應錢玄同之邀,答應其為《新青年》寫文章,並在2023年4月完成《狂人日記》的創作。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曾經看過大約百多篇外國文學作品。

《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複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人物背景:

狂人:是一個患有**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

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絃。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3樓:天山童姥王昊昊

《狂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也被列為新文學的第一篇**。但是眾所周知,魯迅

4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是狂人寫的,他是以一個清醒者和先覺者的身份出現。而在序中以文言開頭,說明清醒者又被封建禮教所淹沒,成為眾多麻木的國民之一,成為普通人眼中的正常人。

5樓:泉水一泓

作品要揭露封建傳統文化和封建社會制度的罪惡,文言既正是其代表性產物,又是害人的**,用它為載體,具有暗示和譏諷效果.再者,魯迅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開白話文之先河,卻又不免受到文言文的影響,因此在這篇作品中文白相間.

6樓:陌顏迷塵

因為狂人日記是白話文的開始,以文言文開始是因為要結束文言的束縛,你看文章沒有結尾吧?只有開始,沒有文言的結尾說明的就是要突破文言,開創白話文!

7樓:豬妖舞

因為這個文章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作品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魯迅為了反襯出狂人語言的與眾不同.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魯迅就是其中的 狂人

為什麼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用文言文寫序

10樓:miko醬是喵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用文言文寫序的原因是:

文言文是屬於封建階級的文化形態。

魯迅為了表明封建勢力在當時還是很強大的,至少還維持著其強大的外表;一兩個叛者的孤軍奮戰,是敵不過強大的封建勢力的撲和**的。

用文言文寫序,白話文寫正文,也是為了產生對立,駁論。讓人引發深刻的思想。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寫於2023年4月。該文首發於2023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通過被**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參考資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他的第一篇白話**,也是全中國的第一篇白話**,所以舊習仍在,**中的旁觀者符合士人身份,用了當時仍然普遍使用的文言文,而狂人生著病,當然方便安排他用滿紙白話。

魯迅的《狂人日記》的文言小序的目的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狂人日記》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話正文,寫文言文小序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1、文言與白話兩種完全不同的文體出現在同一篇文章裡,形成的對比就如同狂人這樣的啟蒙鬥士與這「吃人」本質的舊社會的格格不入,這樣鮮明的對比也預示著文言文為代表的舊社會與白話文為代表的新社會是對立的。

2、文言文小序的新增使得整個**的敘事方式顯示出一種複雜性,兩重敘述視角構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構成了緊張、反諷的關係,形成序言與正文間的距離,從而使作品充滿張力,使人形成遠距離觀照和閱讀,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也創造出一種最能顯示出氣人生體驗的獨特文章結構。

3、文言文是封建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的代表性產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徵這當時舊的社會文化秩序,作為狂人思想**的白話文自然也就帶上了反對舊社會的色彩。

13樓:蒲山彤齊彬

因為魯迅是借"狂人"來寫白話的,也只有狂人,才用白話文來寫,而序中的"我"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他是"正常人",當然是用文言文來寫了,以文體的不同來體現立場的不同。

作品要揭露封建傳統文化和封建社會制度的罪惡,文言既正是其代表性產物,又是害人的**,用它為載體,具有暗示和譏諷效果.再者,魯迅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開白話文之先河,卻又不免受到文言文的影響,因此在這篇作品中文白相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狂人日記》是一種二元對立的結構。由兩大部分構

成的: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話正文,序文與正文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狂人」也是兩個不同的人。《狂人日記》的小序和正文的奇妙對應構成了**的二重文字。

文言的序文是現實社會的象徵。文言是舊的社會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徵。在舊的文化秩序和社會秩序中,狂人已經不是狂人,而是一個正常的人。

他不是與社會秩序、文化秩序對立,而是融合,或者說親和。是一個普通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狂」精神病已經痊癒,去某地候補了。

從這種社會現實立場去看,他的日記都是胡言亂語,唯一的價值是供醫生研究精神病。

白話正文是狂人的內心獨白,狂人是精神病患者,狂人的胡言亂語被賦予鮮明的文化意義,它是個人/自我/新文化的象徵。魯迅用狂人作為象徵意義的載體,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識。發狂——精神病,才能與現實完全劃開界限,才能斬斷與現實、文化的聯絡,才能對現實進行毫不妥協的反抗。

這裡,狂人與現實、歷史、文化是完全對立的,沒有一點緩和的餘地。所有的人都要吃他,所有的人都是吃人。中國社會歷史文化,都是吃人的。

正文是心理**,屬西方現代**(心理、意識流手法),序言屬於雜文性質(隨感、隨筆、雜感)。

序言和正文構成的二重文字,運用了西方的反諷技巧。序言——文言——正常人語——非正常,正文——白話文——非正常人語——正常。形成序言與正文間的距離,從而使作品充滿張力,使人形成遠距離觀照和閱讀,具有形式上的意義。

反諷是"語境對一個陳述語的明顯的歪曲"。例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句話在一定的語境下可以與它的字面意義相反。語境能使一句話的含義顛倒,這就是反諷。

反諷最顯著的特徵: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個陳述的實際內涵與它表面意義相互矛盾。

小序和正文的對立還蘊涵著深刻的文化意義和人性思考。

狂人精神病一旦痊癒,精神恢復正常,成為正常的人,他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社會秩序、文化秩序之中。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封建知識分子,沒有任何叛逆性、反抗性。而狂人一旦發狂,就沒有了社會束縛和文化壓抑,就會露出自己的本性,他只要依靠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說出真理,就是一個反封建文化的鬥士。

這就是人的生存的悖論,也可以說是人的生存悲劇。在人的文化狀態,是沒有自由的。只有拋開了文化進入純粹的自我精神領域才可以獲得自由。

但是,人一旦離開了文化,斬斷與社會的聯絡,人也難以存在,所以,進入自我以後,就是狂人。只有擺脫了文化束縛,才可以徹底反抗。魯迅**中的覺醒者,凡是反抗到底的,都是瘋子。

這裡就觸及到人的存在悖論。人要存在就必須有文化,文化就是人之為人標誌,或者也可以說文化就是人的自由。有了文化人才從動物狀態進入到人性狀態,人無法離開或者超越文化,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

但是,文化又反過來對人性構成壓抑、摧殘。這裡,人處在兩難境遇,任何一種選擇都意味著人性的缺失。魯迅的《狂人日記》實際上涉及了文學人性主題。

人的文化難題。它的思想意義、文化意義是時**性與永恆人性之間的高度結合,產生了巨大的藝術張力。

15樓:匿名使用者

寫**總要先自然地寫出冒頭的幾句話,魯迅的文言小序很好地引出了下面記錄的狂人日記,有大家風範。而且需要注意魯迅寫作的年代,《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所以此前用文言文也是必須的。而《狂人日記》中的文言小序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序,它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內容和應時性上都做了很好的補充,是劇情的一部分。

白話文剛始,所以他說「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狂人總說人們吃人,所以他說狂人是「**狂」,**和詩歌都很需要這種類似自虐的自我貶低,所以文言小序中的內容也是一種文學上的技巧。至於什麼「二元對立」,「完全不同的世界」,個人認為純屬神棍胡扯。

狂人日記的思想內容是什麼左右,狂人日記的思想內容是什麼40字左右

狂人日記 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始終圍繞著 吃人 圍繞著中國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不斷髮生的有史可查和無史記載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現象,不僅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了魯迅 憂憤深廣 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文藝創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塑造了一位狂人,看...

分析魯迅《狂人日記》中「狂人」形象的象徵寓意

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的象徵形象,一個敢於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魯迅寫的 狂人日記 中,狂人的形象如何理解?狂人日記 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狂人雖然具有 狂的精神特徵,...

魯迅的文章中救救孩子孩子是誰,《狂人日記》「救救孩子」是魯迅的激情吶喊還是無力哀嘆

這指的是原本應在明亮寬敞的課室裡學習,但卻因戰爭而受苦 不能幸福的生活的中國孩子 狂人日記 救救被舊文化約束的下一代 狂人日記 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後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