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古代農業有什麼關係,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與十二生肖的關係

2021-03-19 18:23:36 字數 4682 閱讀 8492

1樓:匿名使用者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能在天上飛,能下雨的一種爬行動物,不但有腳有角還有頭尾和身體,龍不但能在水中游,也能在天上飛,比如《西遊記》的東海龍王、南海龍王,和變成小白馬的龍。

龍是古代人崇拜的一種圖騰,並且皇帝比作龍,如故宮的中華華表、龍椅、雕龍畫柱等。

古代人相信龍會帶來雨水,那麼祭拜龍,就是希望下雨和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龍只是一個傳說。

2樓:甜蜜入睡

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吧。。。

3樓:高斯粉

龍王是農民們祭拜的神靈,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與十二生肖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生肖紀年(月、日、時)是中國農耕文明發展過程的里程碑,對研究掌握自然科學規律,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程序中,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對應,歸類五行,和八卦四象組成一體,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組成的紀年(農曆),積累應證的自然變化規律,在農業科技不發達,農民靠天飯的漫長年代裡,什麼年乾旱、什麼年雨水多,農民參照這些規律,什麼年適宜種什麼莊稼。至今,在一些地方還流傳著「羊馬年,廣收田」,「就怕雞猴餓狗年」的諺語。

我們知道,十二獸歷顧名思義就是用12種動物分別紀十二年。換句話說,古人是因為發現不同年份更適宜某種動物的生存,才會用這種動物作為這個年份的象徵動物。至於為什麼存在著12年的週期輪迴,因此只能是12種動物,而不是10種動物或14種動物,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學的問題。

眾所周知,對地球上的生物影響最大的天體是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以及彗星、隕石等。其中,與12年週期迴圈變化最接近的天體現象,一是木星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為12年(近現代測定為11•8年),二是太陽黑子活動週期平均為11年。有鑑於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十二生肖的起源與木星12年繞太陽一週的運動有關。

也就是說,木星在繞太陽旋轉的週期中,它在太陽系的不同位置,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不同的作用,從而影響到不同動物的生存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文明古國裡,唯有中國的典籍明確記載了木星週期運動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玉函山房輯佚書》收有《計倪子》一書,該書記有:「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

故散有時,積糴有時,領則決萬物,不過三歲而發矣。以智論之,以決斷之,以道佐之,斷長續短。一歲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

水則資車,旱則資舟,物之理也。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飢,是以民相離也。故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為之預備。

」計倪子又名計然,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曾拜計倪子為師。

《計倪子》的上述觀點,從今天的角度來說,屬於天文環境經濟學,他研究的是天體位置對地球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以及這種規律變化對社會經濟的作用。所謂太陰,實質上說的就是木星,意思是:當木星三年位於「金」的方位時,農作物豐收;當木星三年位於「水」的方位時,將發生水澇災害,農作物減產;當木星三年位於「木」的方位時,農業收成好,人們生活安康;當木星三年位於「火」的方位時,將出現旱災,農業收成不好(在五行裡,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東方,火代表南方)。

人們只要掌握了這種規律,就可以提前作好準備,並由此而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

《計倪子》的上述一番言論,又與十二生肖有什麼關係呢?筆者在十幾年前撰寫《神妙的生肖文化與遊戲》一書時,注意到十二生肖動物的排列也存在著三年一組的規律性,以及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交替性。具體來說,鼠年、牛年適宜食草動物生長,食草動物多了又適宜食肉動物(虎年)的生長;因此,鼠、牛、虎這三年相當於木星位於「金」的三年,是風調雨順的好時光。

食肉動物多了,食草動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龍是水族類代表動物,蛇性喜潮溼,表明這幾年雨澇洪水頻仍,相當於木星位於「水」的方位。馬年、羊年又適宜食草類動物生長,猴喜吃樹上的果子,看來這幾年又是雨順風調,正好對應木星位於「木」的方位上的情況。雞是鳥類的代表性動物,鳥類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而昆蟲在天旱時往往得到大發展(這正是旱年鬧蝗蟲的原因),因此雞年表示旱災嚴重;狗和豬都屬於雜食性動物,它們在天旱情況下的生存能力特別強;也就是說雞、狗、豬這三年是旱災年,相當於木星位於「火」的方位時的自然環境狀況。

至於《計倪子》所說的「一歲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則是一種對自然變化的更細微的觀察。筆者是這樣理解的,即在風調雨順的三年裡,第一年氣候最好,第二年次之,到了第三年氣候條件就開始發生了逆轉。同理,在水災的三年裡、雨順風調的三年裡、旱災的三年裡,同樣存在著上述程度的變化。

不過,對於動物的適宜程度而言,還存在著滯後現象;這種情況類似一天裡最熱的時間並不是正午,而是午後一個時辰(即下午兩點)。

綜上所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是中國人最先發現了木星繞日運動週期對地球生物圈的作用。這也從一個側面揭示,遠古時曾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木星繞日的週期非常接近12年,而且當時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明亮,對地球生物圈的影響更顯著。

龍和中國有什麼關係

5樓:王王王小六

龍是中華文化的象徵,自古以來代表著中華民族神明的象徵,是中國的藝術表現形式。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相容幷包的多元文化觀。

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型別: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

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龍文化具有鮮明特色:

1、悠久性。中國龍崇拜歷史在世界上最為久遠。據考古發掘資料,最早的龍形象是在 1994 年發掘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發現的,這一遺址中有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

在新石器遺址中,還發現了眾多的龍形象。至於玉龍和龍紋就更多。

2、延續性。龍文化在中國歷久不衰,歷朝歷代延續不斷,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

3、多樣性。中國龍文化豐富多樣。龍的形象變化多樣,中國各朝代的龍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也各不相同,龍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祭龍儀式紛繁複雜。

4、普遍性。中國大多數民族都崇拜龍,有龍抬頭節習俗,帶有「龍」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佈全國各地。

5、整合性。自秦漢之後,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這使各地區、各民族本來不同的龍文化得到整合。中國龍文化經過整合,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龍是中國的圖騰。咱們中國人了都是龍的傳人。

~~~上古異獸之四大神獸:《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

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裡,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打了那麼字好辛苦給個最佳答案吧嘻嘻

7樓:好吧好吧唄

1、龍是中國圖騰崇拜的產物,龍是中華兒女的祖先,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2、龍是古代統治者統治國家的理論基礎,比如說皇帝是真龍天子,是國家的象徵。

3、在當代,龍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象徵。

8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最早中國很多部落的時候,其中一個部落去征戰別的部落,然後把其他部落旗幟上的一個部分留下放在自己的旗幟上,最後組成了龍的圖案!

中國人與龍的關係

9樓:西方之炎

古代中國的統治階層美化自己統治的工具

10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族的龍最早來自百越的龍形刺青

11樓:我真喜歡上學啊

事實上,我們是龍和玫瑰的傳人啊!龍是古代帝王的象徵,而玫瑰是我們祖先的代表。等等的……

別搞得太明白了啊!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龍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好笑啊……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和呵呵……

嘻!!!!嘻!!!!!!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有什麼關係?

12樓:丿搞笑稽友

二十四節氣裡面它反應的是氣候的變化,物候的變化,同時把農事的活動也包含進去了。

二十四節氣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所以一直在我們國家傳統農業當中,農事活動基本上是按照二十四節氣要求、它的含義、變化進行指導生產的。

二十四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

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中國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耕作方式 1 刀耕火種 原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2 個體農耕 古代主體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原始農業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種,商周時期開始使用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 戰國時期,鐵農具得到普遍推廣。春秋後期,牛耕出現,戰國普及。從此,鐵犁牛...

中國古代民俗,中國古代民俗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代民俗,指從夏王朝建立到鴉片戰爭之前這段期間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為兩個階段,漢末以前為一階段,這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漢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國古代民俗系統的形成期。漢代以後為一階段,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民俗的發展與繁榮期。066000.wang minsuxue 851.html 中國古代民俗也是中國傳...

中國古代有冷飲嗎,中國古代有冰棒嗎?

冷飲,大約起源於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掌 冰權 的 凌人 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 招魂 中有 挫橫凍飲,酹清涼些 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當時冷飲製作的水平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