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體,紀傳體,編年體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5-04-21 03:41:36 字數 1638 閱讀 6850

1樓:從歷史角度看世界

國別體是一種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殲旁遊敘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紀傳體是一種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編年體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

國別體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國語》,它不但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還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紀傳體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史記》,它是中國啟啟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中國後來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它史書,都依照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至於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氏銷起源於中國,由周代史官於西元前841年前後創體,《左傳》完善其體例,荀悅《漢紀》創斷代編年體,司馬光成通史編年體。

2樓:小丁教育問答

國別體,紀傳體,編年體分別如下:

國別體是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

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編年體是按年鬧悉差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編年體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例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紀年》、《漢紀》。

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列在全書前面,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

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陸陸、楚、吳、越等國約427年的史實。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得多,也儲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

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液皮。

什麼是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

3樓:夢之緣文化

編年體 ——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期間的歷史大事。其記述內容基本可信,史料價值很高,但是不完備。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紀傳體 ——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

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什麼是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什麼叫國別體什麼是編年體什麼是紀傳體

1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 月 日順序記述史事。2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 皇帝的傳記稱 紀 一般人的稱 傳 特殊情形的人物稱 載記 記載制度 風俗 經濟等稱 志 以 排列歷史大事稱 表 的方式記敘史實。3 ...

紀傳體如何定義?紀傳體怎麼寫?

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是以本紀 列傳人物為綱 時間為緯 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 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 世家 列傳 書志 史表和史論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

看歷史書是應該看「紀傳體」還是「編年體」?

區別是表達不同。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 左傳 資治通鑑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 全是紀傳體。現存史書以紀傳體居多,春秋 左傳 資治通鑑 竹書紀年 漢紀 後漢紀 國榷 等是編年體。無所謂該看哪一種編寫體例的史書,主要看你的需要。編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