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區別是表達不同。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2樓:史松齡
現存史書以紀傳體居多,《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紀年》《漢紀》《後漢紀》《國榷》等是編年體。
無所謂該看哪一種編寫體例的史書,主要看你的需要。
3樓:曙光下的歸途
編年體按照時間順序編排,這樣寫的好處就是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比較明確,但這種寫法造成的問題就是往往在寫事實的時候,事件的前因後果不是很明瞭,對於歷史上的每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典章制度、社會風氣、文化發展和歷史人物的瞭解,還有不同的人物在對應的歷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的瞭解,體系化不足,非常零散。紀傳體以人物和一些專題為中心敘述,這樣寫的好處就是對於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和發展脈絡比較清楚,對人物、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制度、經濟等各方面的介紹也比較系統,但這樣寫使得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不是很明確。
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
4樓:網友
《史記》是紀傳體通史。紀傳體指的是一種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的體裁,《史記》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以及十表和八書。其中十二本紀記述了歷代帝王的政績,而三十世家記述了諸侯國和漢代諸侯的興亡,七十列傳記載的是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
史記》的主要內容。
史記》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十表和八書分別記述大事年表以及各種典章制度以及禮樂、音律、曆法、天文等。「本紀」、「世家」、「列傳」為全書的主要部分,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其中記載先秦歷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記載秦漢歷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
編年體史書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區別?
5樓:子耳月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稿埋公升順序記述史事。因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紀傳體。—通過記述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
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其既不同於編年體以紀年為主,也不同於紀傳體以鍵老傳人為主,而是以紀事為主,將歷史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而紀傳體、編年體在紀事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章節體——具有時間順序,按章節編排;因事立題,分篇綜論,既分門別類,又綜合通貫的特點。它比舊體裁的史書容量大,系統液慶性強。不足之處是分章群節。割裂了歷史過程的整體性。
打字不易,。
什麼是編年體史書和紀傳體史書?
6樓:讀到書院
編年體史書和紀傳體史書都是古代歷史文獻體裁之一。
編年體史書通常按照年代先後順序編寫,記載了歷史上具有連續性和時代性的大事和重要事件,它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歷史的程序遲攔和演變。編年體史書的寫法比較簡單明瞭,沒有太多的主觀評價和敘述,它的目的在於提供乙個時間軸,以便人們更加清晰地瞭解歷史。
紀傳體史書則與編年體史書不同,它的內容主要是故事、傳記和歷史事件的程序。紀傳體史書多是記述個人的生平和重大事蹟,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述,來反映整個時代的巨集觀變化。紀傳體史書的語言常常比較生動、形象,它雖然有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段棚觀傾向,但它的敘事特別能夠引人入勝、打動人心。
紀傳體史書可以算是一種文藝作品,更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情感共鳴。
總的來說,編年體史書比較注重時代的演進和大事件的紀錄,而紀傳體史書則更加註重個人的感受和個人的碼燃胡經歷,兩種文獻體裁都對人類認識歷史有很大幫助。
哪些史書體例不是紀傳體
7樓:帳號已登出
《左傳》就不是,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多稱《左傳》。它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歷代儒客學子重要研習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記史文學作品,它起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左傳》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之一,2021年已經推出。
創作背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班固等人都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
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
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時人;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人;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卻仍然認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為則認為是劉歆所作。
今人童書業則認為是吳起所作,趙光賢認為是戰國時魯國人左氏所作,衛聚賢認為《左傳》作者是子夏。現在一般認為《左傳》成書時間大約在戰國中期(西元前4世紀中葉)。
中國古代的史書都是紀傳體的嗎?
8樓:新左右
史書穗笑體例,主要有五種:(1)編年體 (2)紀傳體 (3)紀事本末體 (4)國別體: (5)斷代體。
以上五種史書體例是按不同標準劃分培虛的,實際上同一史書可能同時屬於多個不同史書體例。猜中含如《史記》屬於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於國別體。
編年體、國別體和紀傳體都是史書的體裁嗎?
9樓:艾草小魚
編年體以時代為線索,有關的歷史事件;紀傳體通過撰寫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國別體是以國家為單位李指,分別記錄歷史事件史書體例。
編年體·時間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它一般以年代為線索。通俗的講,就是以時間為中心,然後根據年月日三個順序分別描寫,記述史事。這樣寫有乙個好處,就是能反映同一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的聯絡。
因為編年體,是中國古代歷史最為悠久的史書文學體裁,所以被稱之為「古史」。
使用編年體這種體裁來編撰歷史的書,其實有很多,比如《資治通鑑》、《左轉》、《春秋》,《後汗記》等。這些書使用編年體撰寫之後,很能反映同一時期的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網路。紀傳體·人物
紀傳體中的傳指的是人物,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來進行編寫的一種體裁。如我國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就是使用了紀傳體來進行編寫。
不過在這期間,我雀喊們還要有所區分。古代帝王所用紀傳體來編寫的叫做「記」,一般人稱之為「轉」,特殊情形的人或物稱為「載記」
**網路。國別體·國家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比如《國語頃擾野》是中國的第一部國別體史記,他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裡面就分別記載了,周、魯、齊、晉、等國約427年的歷史。
我們可以看出,編年體是以時間為線索,一代一代的往下編寫的,可以看出,同一時期事件中的聯絡。而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進行描寫的,主要描寫的是人物,圍繞著人物來轉。而國別體是以整個國家作為單位來進行敘述描寫。
很簡單的乙個趨勢,時間,人物,國家。
**網路。除開我們耳熟能詳的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體裁。比如斷代史、通史、紀事本末體、典章體等。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上網檢視一下,還是很有趣的這些~~
大人物為什麼喜歡看歷史書,為什麼我喜歡看歷史方面的書?
大人物做的事情跟尋常百姓不一樣,他們擁有更多的智慧,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讀得多,可以讓人智慧增加 打個比方,鴻門宴,沒讀過歷史的人如果深陷鴻門宴可能會不知道危險存在,讀過的人就知道了。再比如皇帝驕奢淫逸會亡國,如果不懂歷史,那麼你就沒有智慧做國家領導者。諸如此類,總而言之,數不勝數 如今一般的人功利...
左 是啥?我在歷史書上常見
指進步 革命的派別或思潮 left leaning progressive inclinedtowardstherevolution 如 左聯 思想極左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 中 右。與眾不同,異於常規 queer odd 如 左脾氣 左性 性情固執,遇事不肯變通 錯誤,荒謬 wrong 如 你想左...
適合5年級孩子看的歷史書比較適合五年級小學生看的經典的好書
不要把5年級小學生看的太小了,現在5年級學生比以前中學生智商高,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孩子喜歡看歷史書,只要他能讀懂就不要限制他,任他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發展!適合小學五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經典湧讀,1 中華經典誦讀本 2新經典日曰頌 3 小學生必背古詩7o篇 4 唐詩宋詞3oo首 5 三國演義 6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