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節表達感情的?端午詩話你知多少?

2025-04-19 21:50:40 字數 1253 閱讀 3738

1樓:謝密說娛樂

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節表達感情的?端午詩話你知多少?端陽其時,最好歡度莫過於迴歸本源,於是我便懷著崇敬的心情,飛身奔往端午節的起源地、三閭大夫屈原的投江處——湖南省汨羅市。

此地果然是屈子魂飛殉國處,僅祭奠屈原的祠廟多達二十餘處。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位於汨坦滑羅江畔的屈子祠。

身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祠由祠廟、碑林、書院、花園和屈原故居等建築組成,古風慼慼、竹林幽幽,恰在端陽節期間舉辦了國風**節、龍舟表演賽等傳統文化活動,可惜受疫情影響,遍及景區難聞粽香,只好帶著轆轆飢腸悻悻離開。

其實,這一波國人對傳統節日的熱衷與重視源於一場國際糾紛——自從隔壁南韓江華端午祭成功「入遺」後,我們才開始格外地珍視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也促成了全體炎黃子孫人皆受益的端午小長假。然而,經過浩劫的洗滑前禮,如今我們已經忘卻了節日本應被賦予的意義。

起先中華民族把農曆五月視為不吉利的惡月,吃粽子、飲雄黃、賽龍舟、放紙鳶莫不與先民的祭祀活動密不可分。

時至南北朝文人墨客方才把端午節與屈原聯絡起來,甚至直到現在還有對端午紀念物件的不同看法,除卻屈原外還有輔佐晉文公的介子推、為父投江的曹娥等說法,但對於屈原深沉愛國情懷的紀念卻最是深入人心。

這位「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平生素來「驚才風逸,壯志煙高」,無奈彼時處於諸侯紛爭、秦橫掃六合的前夜,容不得一位香草美人披髮行吟的蕭索身影。政治理想的幻滅、國都淪喪的悲情,讓偏執激烈的屈子無所適從,這世上「執念」終究比「躺平」艱難,屈子的抉擇在識時務的俊傑和擇木而棲的良禽看來迂腐而「不容於世」,這也註定了他命運的歸宿。幸好,我們的國家在災難讓讓臘頻仍的時代總有如屈原一般的愛國者不斷湧現,支撐著中華民族如我眼前的汨羅江一般連綿不絕,奔湧向前!

2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一般都是會給自己最喜歡的人包粽子。而且會放花燈。來表達自己的愛意。端午臨中夏。石清日復長。

3樓:糖tang說數碼

在古代譁檔則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龍舟,蠢頌個別地區還要採艾、戴五彩繩等習俗。古代宮廷中,帝王設宴賦詩,賞賜衣物珠寶,這些關於端午節這一天所做之事,均體現在詩歌之中,又因為各種民俗,讓詩歌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 端午唐 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亂棚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4樓:金牛愛仕達

古代的晌和人們在端午節會射粉團,採藥草,養鴝鵒;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搭謹歷機,知搜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古代人女孩的年齡是怎么表達的,古代人女孩的年齡是怎麼表達的?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下列是古人的女孩年齡稱謂 1 度 小兒初生之時。2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3 赤子 襁褓 未滿週歲的嬰兒。4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 湯餅筵 也作 湯餅宴...

古代人是怎樣避暑的,古代的人們如何避暑?

炎炎夏日,古人如何納涼避暑呢?筆者歸納出古人夏日消暑有三種境界。物理消暑法 第一種境界是物理消暑法。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 搖風 又叫 涼友 飲食消暑法 第二種境界是飲食消暑法。據宋代的 東京夢華錄 記載,宋代人已較注意用清涼的飲食消夏防暑了。清熱防暑的食物已很豐富...

請問古代是怎樣記時的,請問古代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的名字命名,即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每個時辰分為三個部分,為初時 正時和末時 每天的半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為子時,其餘類推。由此可見,中國傳統上新一天的分界線是午夜十一點,而不是現行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