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逸事文言文翻譯
1樓:小等愛旅遊
《東坡逸事》文言文翻譯如下:
蘇軾擔任錢塘太守的時候,有乙個百姓前來訴苦,說賣扇子的人欠了自己兩萬銀子,便抓來了那個賣扇子的人,賣扇子的悲傷地說:「長時間下雨,並且天氣一直嚴寒,有扇子又賣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償還債務。」
蘇軾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過來,便拿起桌上的辦案時所用的毛筆隨意地寫了行書,草書的字,並畫了枯木和竹石就交付給他。(賣扇子的人)剛剛出門,人們竟然用一千元錢買一把扇子,原本賣不出去的扇子全都賣光了。後來賣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錢全部還清了。
原文:東坡為錢塘守時,民有訴扇肆負債二萬者,逮至則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
公令以扇二十來,就判字筆隨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門,人竟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遂悉償所負。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題東坡字後翻譯
2樓:欣賞美好與平淡
黃庭堅的《題東坡字後》的翻譯:
原文:東坡居士極不惜書,然不可乞,有乞書者,正色責之,或終不與一字。
釋義:蘇軾平時對自己的字很大方,但卻不能問他要。凡有求他寫的,他必嚴肅地推辭別人,有的人到最後也沒得到他乙個字。原文:元祐中鎖試禮部,每來見過案上紙,不擇精粗,書遍乃已。
釋義:元豐八年,蘇軾在禮部主持進士考試。每次見到桌上有紙,不管是什麼紙,他都會在上面寫個不停。
原文: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謝而就飢畢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
釋義:他喜歡飲酒,但喝不了四五杯就已爛醉如泥,客人還沒辭別就躺下了睡著了,鼾聲如雷。一會兒醒了之後,落筆如風雨般瀟灑。
原文: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如困?
蘇軾文言文翻譯,東坡畫扇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這句話是蘇軾在闡述自己的文學創作尤其是散文創作的觀點時所說的。這種文學創作水平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也許只有大文豪東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語。譯文 探求事物的精妙之處,就像擊打捕捉清風和影子般飄渺,能夠讓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瞭的人,大概在千萬人中也遇不到一個,更何況能通過語言和行為來使事物形象清晰明瞭?...
文言文《題東坡字後》(節選)翻譯
題東坡字後原文其一 東坡居 士極不惜 書,然不 可乞,有 乞書者,正色責之 或終不 與一字。試禮部,每來見過 案上紙,不擇精粗 書遍乃 已。性喜 酒,然不 能四五龠 已爛醉,不辭謝而 就臥,鼻 鼾如雷,少焉蘇醒 落筆如 風雨,雖 謔弄皆有 義味,真 神仙中人 此豈與 今世翰墨 之士爭衡 哉?譯文 蘇...
文言文翻譯有分,有傾文言文翻譯
有乞丐張二,倭寇叛亂時,郡守招募他讓遊過水裡去查探賊人,他經常能獲得真實訊息 情報,而且不久看了賊人的腦袋呈獻上來。賜給他金銀犒賞他,他都不要。平定賊人作亂,勞他應當承襲百戶侯。郡縣長官給他朝章華服,張二擺手說 為這麼能穿這樣的衣帶白袍呢?開始望著進轅門的人一一叩頭,就好像富人和窮人在演戲,有來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