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及梁秋實簡介,林語堂和梁實秋的寫作風格

2025-04-16 22:45:20 字數 1574 閱讀 6560

1樓:福興美節水裝置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鋒磨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銀返鬥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早年世含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臺灣,一生著述頗豐。

林語堂和梁實秋的寫作風格

2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不同的是:乙個幽默風趣,乙個雅淡閒適。文字上看,林語堂有點浮躁,特別是他為魯迅之死寫的那篇紀念文章,實在有點和他的聲譽不相稱,排比過分,力過氣虛,成為應酬之作,非大家所為。

他後來想在英文領域突出,這樣一腳兩江,功力不達,文字必然顧及不周。文化之學,非用心一也不可。本來用多語種寫作非是不可,但必須具備同等功力。

比如190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哲學家魯道夫。克力斯托弗 歐肯。就能用除了自己的母語外的英語,希臘語,法語,拉丁語等,與不同語種的哲學家的原作進行等同份量的**論述,而且對一些詞根詞源的來歷闡述產生驚人的效果,象這樣囊括多語而又精深研學,才不至於使文筆流之淺薄輕率。

林語堂本來可超越梁實秋,幽默上他已經獨佔鰲頭,在中文裡具備如此層次學者罕見,因為他想設及面廣而失去突出的優勢。晚年就遜於梁實秋很多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梁實秋在藝術上他深受西方古典主義的影響,標舉簡潔典雅的審美原則,他認。

為「簡短是機智之靈魂」,主張「文章要深,要遠,就是不要長」。強調寫文章要懂得「割愛」,要多加剪裁,避免枝蔓,達到刪繁就簡,由博返約。

林語堂幽默與閒適是其散文的重要特色。用平淡的話語製造美文,表現出一種心境的超脫與悠閒,與他提「性靈」,表現「自我」的美學觀相一致。他的「閒適」在內容上表現為冷靜超遠,旁觀世態人情,面對現實,但不干預和批判現實。

在形式上則表現為「娓語式」的小品文筆調。

4樓:匿名使用者

幽默大師——林語堂。

林語堂與周作人有很多類似之處。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兩人選題都以身邊的瑣事為主,注重生活的細枝末節,別人不屑顧及的類似「蒼蠅之微」都成為他們樂於表達的內容,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平實的事物中,林語堂還往往能生髮出比爾想不到的新東西。在對細枝末節的描寫中,二人還都特別注重性靈,即對這種種細枝末節獨具匠心的微妙感受。

比如說,西裝是常而又常的題目,難有新意,擅長經國大品者肯定會不以為然,大加責罰。而林語堂卻給西裝賦予新的現代意識。他在《論西裝》中說:

平心而論,西裝之所以成為一時風氣而為摩登士女所樂從者,惟一的理由是,一般入士震於西洋文物之名而好效顰;在倫理上,美感上,衛生上是決無立足根據的。」西裝「令人自由不得」,「間接影響呼吸之自由」。林語堂甚至說:

中西服裝之利弊如此顯然,不過時俗所趨,大家未曾著想,所以我想人之智愚賢不肖,大概可以從此窺出吧?」這確是「知微見著」,能在常人不以為然的細枝末節處發現新意,並自由的表達出來,極見靈性。

林語堂簡介?

5樓:網友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1966年定居臺灣,一生著述頗豐。

代表作品: 《翦拂集》、《京華煙雲》、《孔子的智慧》

請求李煜《秋鶯》賞析及翻譯,請求李煜《秋鶯》賞析及翻譯

秋鶯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遊。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淒冷蓼花愁。賞析 秋鶯 從詩的內容而看,當是李璟原冊立的太子從寓鴆殺其叔父燕王景遂之後,李煜為逃避殘酷的奪嗣而決定隱居時所作。這是一首感物詩,詩中所寫是一隻已經深秋而遲遲沒有避寒南...

秋的詩詞及賞析,《秋詞》的賞析?

劉禹錫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賞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 瘦 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

白先勇《梁父吟》閱讀練習及答案

2 王孟養等人在參與辛亥革命時的形象特徵 義 抱定死心,有民族大義 效桃園結義,有兄弟情義。智 祕藏炸彈,喬裝進城。勇 勇攜 參與革命,躍上名樓,揮刀狂呼。3 蘊含在文中的家國情懷 故土情結。王孟養的臨終遺願,體現出了故國之思 懷土戀鄉之情。文化情懷。書房古雅的佈置既能反映出中國傳統特色,又可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