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的經典佳句
1樓:青春不青
1.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
在兇猛的大風之中,只有那些堅韌的小草才不會被吹到。經歷過嚴寒之後,才能夠見到最後凋零的。指只有經理過嚴峻的考驗,然後才能夠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強大。
2.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桓潭馮衍列傳》
天下的人們都知道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是「取」,但是卻不知道給予別人東西也是一種「取」。
3. 成功於一時,重業於萬世。--後漢書·馮異傳》。
成功是一時的事情,但是宣告業績卻是時代相傳,流傳萬世的。
4. 以戰去戰,盛王之道。--後漢書·耿秉傳》
5.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
雖有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實際很難與之相符。
6. 傳聞之事,恆多失實。--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臧宮傳》
傳說的事情,往往與事實不相符合。
7.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遊,則日生邪情。--後漢書·爰延列傳》。
同好的人相處,這樣能夠使得自身收益,同壞人一同遊學,則會被薰染,產生邪念。
8. 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東晉范曄《後漢書·徐稺傳》
樹木將要傾倒,這並不是一根繩子就能夠拉住的。國家如果要衰敗,也不是乙個人可以挽救的。
9. 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范曄《後漢書·申屠剛列傳》。
人民所歸向的,正是上天所要幫助的。人民所背叛的,也正是上天所要拋棄的。這句話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10.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後漢書·馬援傳》
好男兒應當為國家效命,征戰沙場,用馬匹包裹著屍體來下葬。
2樓:生活導師上官姐姐
3.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4.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5. 順 不妄喜;逆 不遑餒;安 不奢逸;危 不驚懼;胸有驚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
6.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7.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8.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9.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諾必誠。
10.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11.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2.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13.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4.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5. 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
16.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17.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19. 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20.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二十四史名句
3樓:麥芽糖的微笑
答案如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
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史記》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臘姿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史記》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史記》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史記》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輪返人。《漢書》
王者以民為天,而冊手民以食為天。《漢書》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漢書》
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漢書》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漢書》
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漢書》
事不當時固爭,防禍於未然。《漢書》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廉約小心,克己奉公。《後漢書》
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
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後漢書》《後漢書》
精誠所加,金石所開。《後漢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覺其善。《後漢書》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多,而憂智之不博。《後漢書》
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三國志》
迷而知返,失道不遠;過而能改,謂之不過。《三國志》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三國志》
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三國志》
二十四史 名句
4樓:無雅詩
二十四史》肢洞經典佳句30則,受益終生!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3.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譯歷羨枯文:治理國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派則講誠信,才可以飾之以文。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是善良的。
6.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作者分別是誰
1 史記 漢 司馬遷著,130卷。2 漢書 東漢 班固著,100卷。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著,120卷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著,65卷。5 晉書 唐 房玄齡等著,130卷。6 宋書 南朝梁 沈約著,100卷。7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著,59卷。8 梁書 唐 姚思廉著,56卷。9 陳書 唐 姚思...
二十四史與史記的區別在於,二十四史和史記的關係
二十四史是編年史,史記是通史 二十四史和史記的關係 史記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二十四史從史記開始都是紀傳體史書 只不過24史除了史記其它還是斷代史 而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他從神話時代一直寫到了作者生活年代,史記的寫法給後代的24史建立了寫史書的新模式 其它類似漢書,宋書都是以朝代區分的,每個朝代滅亡了,...
二十四史精華哪一版好,關於二十四史,哪個版本的比較好
一般情況下,正規的歷史類書籍,建議去買大社的。因為大的出版社一般都有自己的專項,即便有幾個分支力量也是很強的。對於讀者來說,就是做工更精細 紙張油墨更好 錯字率更低。我的推薦是 中華書局 三聯書店 上海古籍 人民文學 關於二十四史,哪個版本的比較好 二十四史 以哪個出版社的哪個版本最好 有很多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