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文言文,《踏莎行》的全詩是什麼?

2025-04-13 17:45:16 字數 3837 閱讀 5740

《踏莎行》的全詩是什麼?

1樓:段素蘭旁風

踏莎行》有多個同名詩詞,分別有:《踏莎行·郴州旅舍》、《踏莎行·候館梅殘》、《踏莎行·雪似梅花》旅衫等。

其中宋朝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的全文如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詞人因黨爭遭貶,遠徒郴州,精神上倍感痛苦,故作詞抒寫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寫謫居中寂寞淒冷的環境;下片由敘實激清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失意人的悽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拆鉛腔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踏莎行讀音

2樓:留溶溶

因為這個字古代只有乙個讀音,與「蓑」同音。「莎」是一種草,叫「莎草」。

踏莎行」是一種詞牌,字面「踏莎」指的就是踏莎草(但「行」不是行走的意思,是指韻文的一種體裁)。

莎」自後來又產生了乙個讀音shā,一般用於拼寫少數民族或外國的人名,於是「莎」字成了多音字。但是「莎草」的「莎」仍然讀suō不讀shā。

部分詞語解釋。

1、莎草:[suō cǎo]

多年生草本洞衝植物,多生在潮溼地區或河邊沙地上,莖三稜形,葉條形,有光澤,花穗褐色。地下塊根黑褐色,叫香附子,可入藥。

2、莎衣:[shā yī]

蓑衣。莎,通「蓑」。

3、馺莎:[sà shā]

眾盛貌。4、細莎:[xì shā]

小草。5、莎隨:[shā suí]

謂相持不進不退。

1 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 憶江南楊柳青月下笛採蓮曲蘭陵王醉公子踏莎指顫槐行唱水龍吟。望海潮滿江紅雨中花陽羨歌漢宮春虞美人意難忘詠鳳棲梧。橫批:龍鳳呈祥。

3 踏莎行·倚柳題箋,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金殿寒鴉,玉階春唯友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長閒,人生何事緇塵老。納蘭容若。

4 瀟湘崑曲社「昆蟲」同唱《踏莎行·郴州旅舍》,並表演了《玉簪記》選段等。

5 象《踏莎行》、《漁家傲》,前後兩闋字數完全相等。

踏莎行原文

3樓:星恩文化

萬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見憂堪喜。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

不藥身輕,高談心會。匆匆我又成歸計。它時江海肯相尋,綠蓑青_看清貴。

宋代·張孝祥《踏莎行》 踏莎行 萬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見憂堪喜。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

不藥身輕,高談心會。匆匆我又成歸計。它時江海肯相尋,綠蓑青_看清貴。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於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於湖集》40卷、《於湖詞》1卷。

其才思敏捷,詞豪碰正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譁祥?』」張孝祥。

鐵鎖星橋永夜通。萬家簾幕度香風。俊遊人在笑聲中。羅綺十行眉黛綠,銀花千炬簇蓮紅。座中爭看黑頭公。——宋代·丘崈《浣溪沙(即席和徐守元宵)》浣溪沙(即席和徐守元宵)

鐵鎖星橋永夜通。萬家簾幕度香風。俊遊人在笑聲中。

羅綺十行眉黛綠,銀花千炬簇蓮紅。座中爭看黑頭公。雨晴風定。

一任春寒逞。要勒群芳未醒。不廢梅花,晚來妝面靚。

曲闌斜憑。水檻臨清鏡。翠竹蕭騷相映。

付與幽人,巡池看弄影。—亂吵搏—宋代·丘崈《梅弄影》梅弄影。

雨晴風定。一任春寒逞。要勒群芳未醒。不廢梅花,晚來妝面靚。

曲闌斜憑。水檻臨清鏡。翠竹蕭騷相映。

付與幽人,巡池看弄影。剩雲殘日弄陰晴。晚山明。

小溪橫。枝上綿蠻,休作斷腸聲。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處,總堪行。

當年彩筆賦蕪城。憶平生。若為情。

試取靈槎,歸路問君平。花底夜深寒色重,須拼卻,玉山傾。——宋代·辛棄疾《江神子(和人韻)》江神子(和人韻)

剩雲殘日弄陰晴。晚山明。小溪橫。枝上綿蠻,休作斷腸聲。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處,總堪行。

當年彩筆賦蕪城。憶平生。若為情。試取靈槎,歸路問君平。花底夜深寒色重,須拼卻,玉山傾。

踏莎行原文及翻譯

4樓:戴先生

踏莎行原文及翻譯如下:踏莎行》 宋代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圓模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濃霧將樓臺遮住,月光下渡口看不清楚,望穿雙眼也不知桃源在何處。獨居旅館春寒中好不悽苦,太陽落山杜鵑聲喚「不如歸去」。

驛站傳來梅花和家書,砌成離恨別苦無重數。郴江本來環繞郴山麓,為什麼流到湘江裡去?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銀腔睜遊,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鋒歲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

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

踏莎行全文是什麼?

5樓:網友

全句為「追風趕擾帶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原句來自明代田歆的《華夏說》,借鑑自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詩句意思是:努力拼搏,不畏險途,不為沿途的風景停留。

若你志在頂峰,就不要迷戀山腰的風景。

賞析

此調為重頭曲,前後段相同;每段由兩個四字句和三個七字句組成,第三句與第五句為平平仄仄畢滑平平仄式,因而緩數蘆奇句與偶句較為協調。

每段兩個四字句以對偶為工,如晏殊的「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帶緩羅衷,香殘蕙炷」;「祖席離歌,長亭別宴」,「畫月魂消,高樓目斷」;「碧海無渡,瑤臺有路」,「綺簾凝塵,香閨掩霧」。此調為北宋新聲。宋初陳堯佐感引進之恩所作之詞為創調之詞。

《踏莎行》原文及翻譯

6樓:遠景教育

導語: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下面我給大家分享《踏莎行》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學習。

原文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註釋

候館]迎賓候客之館舍。

徵轡(pèi)]行人坐騎的韁繩。轡,韁繩。

盈盈]淚水充溢貌。

粉淚]淚水流到臉上,與粉妝和在一起。

平蕪]平坦開闊的'草原。

翻譯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漸凋謝,只剩細細碎碎幾片殘瓣兒;溪橋邊的柳樹卻萌出了淺綠嫩芽。暖暖的春風在大地上拂過,風中帶了花草芳香,遠行的人,也都在這時動身了。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我也送走了你。

你漸行漸遠,我的愁緒也漸生漸多,就像眼前這一江春水,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於是只好上樓遠望你離去的方向,期盼能夠早歸。然而,映入眼簾的,只是綿綿無絕的春草原野,原野盡處是隱隱青山。

而你,更在遙遠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尋!

旦以語相平文言文翻譯,如何進行文言文翻譯?

陳涉世家 司馬遷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 搞笑了 我們也是這個作業 陳涉 唔 不知道你是什麼教材捏 我是上海教材滴,九年級的話也就是初三,初三要背的文言文是很多的,陳涉世家的第一段要背,出師表有的要求是全背有的要求是背中間三段,我建議全背,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全文,桃花源記全文,捕蛇者說從...

文言文問題,文言文問題

柳宗元 范仲淹 歐陽修 吳均 酈道元 蘇軾 第一冊 論語 十則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狼 蒲松齡 短文兩篇 兩小兒辯日 列子 樂羊子妻 範 曄 詩五首 歸田園居 陶淵明 過故人莊 孟浩然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山西村 陸 遊 為學 彭端淑 木蘭詩 賣油翁 歐陽修 宋定伯捉鬼 幹...

文言文蝙蝠,文言文翻譯蝙蝠

把兩面派的人物作為蝙蝠,見風使舵,左右逢源,不斷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來投機鑽營,謀取私利的人。文言文翻譯 蝙蝠 原文鳳凰壽,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鳳凰責之曰 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 吾有足,屬獸,何為賀汝?一日,麒麟生誕,蝙蝠亦不至。麒亦責之。蝙曰 吾有翼,能飛,屬禽,何為賀歟?繼而,鳳凰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