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熾烈又靜謐的虎鯨
關於北方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那麼你知道北方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北方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我國在遼、金、清各朝歷史上都有端午節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後的八旗將士馳馬射柳、打馬球的競技遺俗。
北方人民的端午節慶遊戲——射柳。據說,這項競技活動在遼時便已出現,一直延續至清末。
第 1 頁。
家庭繪本兒童故事學前教育怎麼選?
早教送到家,在家也能上,貼齡教學,覆蓋0-8歲不同階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學習內容。
諮詢。北京京東世紀資訊科技 廣告。
馳馬射柳在端午節清晨舉行,先將柳樹幹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為靶心。然後參賽者依次馳馬拈弓射削白處。射斷柳幹後馳馬接斷柳在手者為優勝。
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
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滑枝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
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這種節日競技相沿成習,直至清末。
擊鞠亦即打馬球,也是北方端午節的主要經濟娛樂活信稿敏動之一。相傳,唐玄宗利隆基便是敬改這項運動的愛好者。
第 2 頁。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
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幞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
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
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
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
玉勒千金馬,第 3 頁。
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
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
近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北方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2樓:乾萊資訊諮詢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端午節為衡巨集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2006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咐者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絕嫌掛菖蒲、艾草。
北方端午節都有哪些風俗
3樓:培根雞肉卷
吃粽子、摺疊射柳、拴五色絲線、採茶、躲端午等。
1、吃粽子:但粽子是紅棗糯公尺的,比較大。不像南方小,品種多。
而吃涼糕的地方期初是**於內幕古中西部。因為內蒙這地方以前沒有糯公尺,但有黃公尺,而且也有粘性,一樣清涼、香甜、軟,所以涼糕就代替了粽子。
2、摺疊射柳:與南方的賽龍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馬球。我國北方各民族從來沒有端午節競渡習俗,更不知道南國漢族還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但是,在遼、金、清各朝歷史上都有端午節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後的八旗將士馳馬射柳、打馬球的競技遺俗。
3、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4、採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採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採草藥,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5、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
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北方端午節都有哪些風俗
4樓:吃餃子不加醋
北方端午節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摺疊射柳、拴五色絲線等。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北方粽子個頭比較大,在北方端午還有射箭和打馬球的活動,還會在手腕和腳腕拴五色絲線。
端午節,是含有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的民俗大節,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人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內容,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端午習俗主要有划龍舟、採草藥、掛艾草、洗草藥水、拜神祭祖、食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
端午節在各地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存在著習俗內容和細節的差異,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習俗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 佩戴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 雄黃 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2 懸艾草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3 賽龍舟 賽龍舟...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內龍舟 祭龍 容採草藥 掛艾草與菖蒲 拜神祭祖 洗草藥水 打午時水 浸龍舟水 食粽 放紙鳶 睇龍船 拴五色絲線 薰蒼朮 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
大雪節氣北方有什麼傳統習俗?
醃肉。大雪節氣,中國北京素有大雪醃肉的習俗,在古代該習俗源於防一種被稱為年的怪獸。北京人有句老話大雪把肉醃,大年把嘴填。說的就是大雪節氣忙著醃肉就可以在過年的時候享受到口福了。鹹肉 香腸等肉製品,一般含少量亞硝基化合物,因含量不高,在食用加工時棄去湯汁即可。但千萬不要油煎,在高溫下可促進食物中亞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