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齒輪齒數已定80,行星輪系應該怎樣設計

2025-03-27 20:45:16 字數 5497 閱讀 1515

1樓:匿名使用者

qnf你好。都是機械設計手冊或齒輪手冊上的知識,再扮帆絕加上一些工作經驗,沒什麼特別的。 nymail你好,齒數很多的,變位係數正負多點少點均廳姿可,齒數少一般取正,但要注意不能太大轎鋒。

此例中,變位係數先定和0,再根據無側隙齧合方程湊算出。更穩妥的方法還是按手冊上去算。

2樓:匿名使用者

都行。只是減速比不同,前者6,後者。看你的需要了。 而後者19為奇數,好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謝謝樓上二位高手指點 互質的話,第二組30和80不完全互質,如果再選一組22-29-80是完全互質,但這一組和第一組16-32-80都不需要變位,齒輪加工引數倒是方便,但是一般太陽輪為小齒輪時,正變位一點好吧,可以讓太陽輪輪齒壯一點,所以再選一組用25-27-80,太陽輪正變位,外齧合角度變位,不知道可否?帶瞎中這樣是不是可蠢山以外齧合角度變位,內齧合高度變位?神簡。

4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齧合的齒輪,齒數互為質數的話 磨損會均勻一些,所以沒什麼其他要求的話,第二組好。

已知太陽輪的齒數為12,行星齒輪的齒數為24,齒圈的齒數為48;當固定齒圈不轉,太陽輪以100rpm的轉速主動運轉,求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多少?

5樓:

摘要。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已知太陽輪的齒數為12,行星齒輪的齒數為24,齒圈的齒數為48;當固定齒圈不轉,太陽輪以100rpm的轉速主動運轉,求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根據行星齒輪傳動的基本原理可知,太陽輪和行星齒輪的齒數之和等於齒圈的齒數,即:12 + 24 = 48因此,太陽輪每轉一圈,行星齒輪需要轉動兩圈,輸出軸承載行星架,因此輸出轉速為:

100 rpm × 2 = 200 rpm所以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200 rpm。

已知太陽輪的齒數為12,行星齒輪的齒數為24,齒圈飢帶的齒數為48;當固定姿弊齒圈不轉,爛冊蘆太陽輪以100rpm的轉速主動運轉,求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多少?

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已知太陽輪的齒數為12,行星齒輪的齒數為24,齒圈的齒數為48;當固定齒圈不轉,太陽輪以100rpm的轉速主動運轉,求行星架的輸陪鏈洞出轉速為根據行星齒輪傳動的基本原理可知,太陽輪和行星蘆枯齒輪的齒數之和等於齒圈的齒數,即:12 + 24 = 48因此,太陽輪每轉喚改一圈,行星齒輪需要轉動兩圈,輸出軸承載行星架,因此輸出轉速為:100 rpm × 2 = 200 rpm所以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200 rpm。

太陽輪的齒數為6,行星齒輪的齒數為12,侍判齒圈的齒數為18;太陽配談賀輪不轉,齒圈以100rpm的轉速主動運轉,行星架的輸培派出轉速為多少?

太陽輪不轉,因此行星架的運動必須由齒圈主動傳遞過來,而行纖肢純星齒輪作為中間傳遞力的部件,它的齒數可以不考慮。根據行星架的運動特點,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兩個方程式:太陽輪齒數 + 齒圈齒數 = 2 × 行星齒輪齒數(行星齒輪齒數/太陽輪齒數) =齒圈齒數/輸出軸齒數)將給定資料帶入可得:

6 + 18 = 2 × 12 ->此時三個齒輪處於靜止狀態(12/6) =18/輸出軸齒數飢攔)解方程可得:輸出軸齒數 = 9因此,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齒圈的轉速乘以輸出軸齒數比齒圈毀咐的齒數,即:輸出轉速 = 100rpm × 9/18) =50rpm因此,行星架的輸出轉速為50rpm。

行星齒輪變速系統的傳動比為

6樓:青島英茂匯

行星齒輪機構由太陽輪、行星齒輪、行星齒輪架、齒圈等組成,為軸轉式齒輪系統,行星齒輪機構運動特性方程漏此早:n1+αn2=(1+α)n3,n1為太陽輪轉速,n2為齒圈轉速,n3為行星架轉速,α為齒圈齒數÷太陽輪齒數。行星齒輪變速系統的傳動比有7種,具體分析如下:

1、齒圈固定,太陽輪主動,行星架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同,為前進降速檔。

2、齒圈固定,行星架主動,太陽輪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同,為前進超速檔。

3、太陽輪固定,齒圈主動,行星架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同。為前進降速檔。

4、太陽輪固定,行星架主動,齒圈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同。為前進超速檔。

5、行星架固定,太陽輪主動,齒圈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反。為倒檔降速檔。

6、行星扒枯架固定,齒圈主動,太陽輪被動。傳動比一般為,轉向相反。為倒檔公升速檔。

7、把三返雀元件中任意兩元件結合為一體。行星齒輪間沒有相對運動,作為乙個整體運轉,傳動比為1,轉向相同。<>

行星齒輪的傳動比計算和方向

7樓:一笑而過

行星齒輪系的傳動比到底如何計算的呀?——單就計算來講,並不難,套用計算公式即可。

看著和計算定軸齒輪系的也一樣啊?——有「相同」之處的。先「假定」系杆固定,計算傳動比(同定軸輪系);再「疊加」系杆的轉速,得到傳動比計算公式。

供參考。祝新年快樂!

行星齒輪傳動比計算

8樓:河傳楊穎

傳動比=使用扭矩÷9550÷電機功率×電機功率輸入轉數÷使用係數。

傳動比=主動輪轉速除以從動輪轉速的值=它們分度圓直徑比值的倒數。即:i=n1/n2=d2/d1

i=n1/n2=z2/z1(齒輪的)

對於多級齒輪傳動:

1、每兩軸之間的傳動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

2、從第一軸到第n軸的總傳動比等於各級傳動比之積。

簡單行星齒輪機構包括乙個太陽輪、若干個行星齒輪和乙個齒輪圈,其中行星齒輪由行星架的固定軸支承,允許行星輪在支承軸上轉動。行星齒輪和相鄰的太陽輪、齒圈總是處於常齧合狀態,通常都採用斜齒輪以提高工作的平穩性。

簡單的行星齒輪機構中,位於行星齒輪機構中心的是太陽輪,太陽輪和行星輪常齧合,兩個外齒輪齧合旋轉方向相反。正如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一樣,太陽輪也因其位置而得名。

行星輪除了可以繞行星架支承軸旋轉外,在有些工況下,還會在行星架的帶動下,圍繞太陽輪的中心軸線旋轉,這就像地球的自轉和繞著太陽的公轉一樣,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稱為行星齒輪機構作用的傳動方式。

在整個行星齒輪機構中,如行星輪的自轉存在,而行星架則固定不動,這種方式類似平行軸式的傳動稱為定軸傳動。齒圈是內齒輪,它和行星輪常齧合,是內齒和外齒輪齧合,兩者間旋轉方向相同。行星齒輪的個數取決於變速器的設計負荷,通常有三個或四個,個數愈多承擔負荷愈大。

9樓:假面

n1+an2-(1+a)n3=0

其中n1為太陽輪轉速,n2為外圈轉速,n3為行星架轉速,a為外圈齒數/太陽輪齒數。此式為一階傳動的通用公式,可以推到任何問題,當行星減速為n級時,把每一級的速比相乘就可以了。

傳動比是機構中兩轉動構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稱速比。構件a和構件b的傳動比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轉速**/分)。

當式中的角速度為瞬時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瞬時傳動比。當式中的角速度為平均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平均傳動比。理論上對於大多數漸開線齒廓正確的齒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不變的。

對於鏈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對於齧合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齒數za和zb表示,i=zb/za;對於摩擦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直徑da和db表示,i=db/da。

10樓:北京萬通汽車學校

行星齒輪機構傳動比計算可用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的運動特性方式,建議使用直接計演算法,固定一元件,剩下兩元件,一主一從,齒數反比即可。殊途同歸。

11樓:網友

我猜你這個應該是用在電動工具裡面的行星齒輪箱傳動,如果就按照你的資料計算的話,單級的話傳動比是42/6+1=8,

12樓:手機使用者

答:當固定齒圈是42齒時,傳動比=(6+42)/6=8. 同向減速傳動。

13樓:網友

書本上有公式的親。

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應該給點獎勵分的親。

行星齒輪系中,行星輪的相對速度是怎麼得出來的呀

14樓:齊霸王在江湖夢

是相對速度,在觀察者轉速為w4時,設:

小太陽輪轉速w1,大太陽輪轉速w2,行星輪架轉速w3,行星輪與小太陽輪速比:i

則行星輪自轉速度為:w5=w1*i

若在觀察者轉速為w4a=w4+x時,則其觀察到的速度為:

小太陽輪轉速w1-x,大太陽輪轉速w2-x,行星輪架轉速w3-x,行星輪與小太陽輪速比:i

則行星輪自轉速度為:w5=(w1-x)*i=w1*i-x*i,而不是w1*i-x

固定行星輪架(系杆)代表行星輪架相對觀察者轉速為0,則此時觀察者速度為w4b=w4+w3,其觀察到的速度為:

小太陽輪轉速w1-w3,大太陽輪轉速w2-w3,行星輪架轉速w3-w3=0,行星輪與小太陽輪速比:i

則行星輪自轉速度為:w5=(w1-w3)*i=w1*i-w3*i

追問:一開始,觀察者轉速分別為w4和w4a,指的是觀察者站在系杆上,還是觀察者站在地面上?如果站在地面上,觀察者沒轉速的吧?

固定系杆代表行星輪架相對於觀察者轉速為0,這裡面說的是觀察者站在系杆上吧?

追答:第乙個問題,首先必須賦予觀察者乙個速度,可為0,也可以為任意數,指的是觀察者的絕對速度(相對絕對靜止的座標系,比如地面,其實地面也不是絕對靜止:p)。

w4是乙個任意定值,是絕對速度。w4=0時相當於站在地上,等於行星輪架速度時,相當於站在系杆上,但這兩種情況都是特例,一般不認為w4等於這兩個數值,比如認為w4=任意實數。他觀察到的速度都是相對於他的速度,是相對速度,通過相對速度與絕對速度的轉換,可以得到所有零件的絕對速度,也可以得到所有零件的相對速度。

固定系杆代表行星輪架相對於觀察者轉速為0,相當於觀察者站在系杆上,也可以站在系杆外面,只要與系杆保持同一轉速即可(相對速度為0),例如減速機放在地上,系杆通過機架固定在地上,觀察者站在地上,這就是固定系杆。

追問:其實我糾結在於為什麼轉化齒輪系中要w行星輪-w系杆,這裡的行星輪速是自轉還是公轉。

追答:你最初的問題中並沒有出現w行星輪-w系杆這一句啊。

追問:哦 我明白了,行星輪的公轉速度就是系杆的自轉速度,而行星輪的自轉速度,首先把系杆h固定了之後,通過齒數比的方式計算出來(這個時候小太陽輪的轉速是w小太陽輪-wh),已知條件需要小太陽輪相對於系杆的轉速,以及小太陽輪的齒數和行星輪的齒數,然後直接得出系杆h固定的時候,行星輪的自轉轉速速度是多少。

行星齒輪傳動比

15樓:網友

步驟:1.找行星輪支架;2.

將行星齒輪機構「轉換」為定軸輪系(假想行星輪支架不動)。要想使乙個運動的物體相對不動,就是在原系統中「加入」乙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這樣就能「使」原運動的物體「不動」了。此步驟的意義是:

用解定軸輪系傳動比的方法,間接地去解行星輪系的傳動比;3.計算「定軸輪系」傳動比。

注意:「轉換」是相對原系統而言,就是在原系統中加入乙個「-nh」(行星輪支架的轉速),這樣就可以假想行星輪支架不動了。原輪系中的轉速中要加「-nh」--等式的左側,等式的右側不加,等式的右側一般是「定軸輪系」的齒數比。

例如:n1/n2=z2/z1;轉換後為:(n1-nh)/(n2-nh)=z2/z1

行星輪傳動比比較難,不容易理解。不知道我是否表達清楚了,但願能對你有幫助。

蹬同樣的圈數,前齒輪齒數和後齒輪齒陣列合能使

蹬同樣的圈數,前齒輪齒數 最多 和後齒輪齒數 最少 組合能使自行車走得最遠。一種變速自行車,有2個前齒輪,齒數分別是40 36 有四個後齒輪,齒數分別為32 30 28 26。這種自行車 2x4 8種轉速 前齒輪40後齒輪26時相同圈數走的最遠望採納 淘淘家有一輛變速自行車 一種變速自行車有2個前齒...

一輛自行車前齒輪齒數是,後齒輪齒數是,車輪直徑

還有你的踏頻 有了踏頻才可以算 如果你蹬一圈是無法算精準 空氣阻力 摩擦力等 蹬兩圈 自行車輪 1 26 16 圈 自行車輪 c 3.1415926 66cm 自行車走 3.1415926 0.66m 1 26 16 3.36935m 3.37m 這是網上的一種演算法 還有一種求速度 速度 踏頻 速...

一對齒輪齒數10,齒數19,為什麼要正傳動,等變位齒輪傳動不可以嗎?怎麼判斷

齒輪不發生根來切的最小變位係數自 剛好不根切的變位係數 為 17 z 17。齒數10的齒輪不發生根切的最小變位係數為 17 10 17 0.4118 齒數19的齒輪不發生根切的最小變位係數為 17 19 17 0.1176 可見如果採用等變位齒輪傳動,則齒數10的齒輪取變位係數為0.4118剛好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