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領袖人才:曹操、劉備、早年的孫權。
二、才智識量、軍事韜略雙全者: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魯肅、陸遜、姜維、羊祜、陸抗、杜預。三、武略方面:
俊逸雄武:呂布、孫策、馬超。武功將略:
關羽、張飛、趙雲、魏延、張遼、丁奉、張任。衝鋒驍銳:許褚滑納、典韋、太史慈。
四、文才方面:政事:蔣琬、遲讓談董允、諸葛瑾。
運籌帷幄:龐統、徐庶、審配。智謀參贊:
郭嘉、程昱、張昭。外交舌辯:闞澤、鄧芝、秦宓。
聰明機智:諸葛恪、張松。��五、品格、學問碼碰方面:
道學:馬融、鄭玄。節操:
管寧。方正:馬良、彌衡。
識鑑:司馬徽。穎慧:
曹植、楊修。文藻:蔡邕、王粲、陳琳、孔融、阮瑀。
《三國演義》共有多少人?
2樓:成大文化
分類: 人文學科 >>中國文學。
解析: 花了乙個月的時間統計了一下三國演義裡的出場人物,統計結果如下,博各位一樂。覺得我辛苦的,麻煩頂一罩公升下,若有興趣拍磚,隨時奉陪啊。
第一大姓,張 75
第二,劉滲悶遊 64
第三,王 46
三甲以外,接著是。
孫叢銷41,曹33, 李31,陳26, 楊25,韓22馬22
趙21, 呂17夏侯17,董16, 胡15,司馬14周14諸葛14,許13, 吳12鄧12,朱11蔣11荀11,袁10程10郭10何10丁10
其他姓氏都在10人以下了。
總共有226個姓氏。
有名有姓者 1138(包括于吉,左慈等)
少數民族兄弟 16
其餘有姓無名或者僅僅有個稱呼的有 22(包括董太后,曹操之叔,小喬等,但不包括下人,小兵等)
只有稱號的仙人 2(南華老仙,紫虛上人)
統計 1138+16+22+2=1178!
《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被埋沒的人才呢?
3樓:王貝貝呀呀呀
所謂「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但是在演義中,馬良似乎並沒有什麼高光之計,比如他在輔助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只是陪著關羽下了盤棋而已,然而並沒有獻出一睜燃州計一策。反觀馬謖,卻能夠在諸葛亮面前多次獻出奇謀。諸葛亮南征,馬謖獻出了攻心計,認為攻心為上,而兵戰和攻城為下,建議「但服其心足矣」。
段改諸葛亮聞聽大悅,盛讚道「幼常知吾肺腑也!」然後按照馬謖的建議,七擒七縱,終於盡降南人之心,讓南人深感大德。在諸葛亮有生之年,南方一片祥和,再無叛亂之音。
那些三國時代裡如雷貫耳的名字,固然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比如趙雲的單騎救主,呂布的轅門射戟,關羽的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張飛的喝斷當陽橋,無一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蹟。但是,有一些武將,他們能力超強,也有過神級發揮,可還是默默無聞,被世人所遺忘,只能說是造化弄人了。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手下的重要謀士,與同拜為軍師中悉蔽郎將。龐統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謀士,與諸葛亮齊名,號稱一龍一鳳。
可惜的是因為顏值太低的原因,先後與孫權、曹操、劉備三巨頭謀面,都不被賞識。連環計似乎也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設的。最後在劉備處差點被張飛治罪,出山之後沒過多久就葬身落鳳坡,年僅三十六歲,可憐的鳳雛!
馬謖被稱為「才器過人」,雖然「好論軍計」,卻沒有任何帶兵履歷和實戰經驗!但是諸葛亮忘記了劉備的臨終囑咐,竟然派馬謖去鎮守命脈之地,實在是用人失察。可以說,街亭之失,諸葛亮幾乎要負全責!
總之,馬謖之死,諸葛亮難辭其咎。馬謖絕對是一位高階參謀,如果他能活到人才凋零的姜維時代,必定是北伐的謀主。
4樓:在那夜裡
龐統,高順圓銀,黃忠,陳宮,桓範,曹植這些人都被埋沒州配了,曹植是乙個非常厲害的政治家,但是冊腔指後世只知道他是乙個詩人。
5樓:阿斯達歲的說
曹彰,曹植,臧霸 ,黃權,徐庶,鄂煥,這些人都是當時被埋沒的人才。
6樓:小長學姐
華佗,龐統,還有魏延、呂布,黃忠,高順,這些人都已經被埋沒了。
要是沒有《三國演義》,有多少人是不知道三國時期的?
7樓:f好好走路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部**,它詳細地描述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如果沒有這部**,很多人可能不瞭解三國時期的歷史。
然而,因為中國文化水平極高,有豐富的歷史資源,所以即使沒有《三國演義》,仍然有很多人瞭解三國時期的歷史。比如說,通過閱讀歷史書籍,檢視古代碑刻、文獻記載,甚至是參觀博物館等方式都可以瞭解三國時期的歷史。
因此,我認為,在中國,即使沒有《三國演義》,仍然有很多人瞭解三國時期的歷史,而不是完全不知道。
8樓:河北東聖吊索具製造
三國演義是一部淺近的文言文通俗演義**,作為明代三大奇書之一,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點。相較於三國志這部史書而言,三國演義具有通俗生動的特點,因而其所描寫的三國故事為人們所熟知。
三國演義中孔明的故事到底有多少是假的
這個問題呃其實歷史真真假假,如果單按陳壽的三國志那孔明一生也就三顧茅廬,走夏口,柴桑說孫權,白帝託孤,出師表,斬馬謖,陳倉斬王雙,造木牛流馬,射殺張合,直至病逝五丈原,作八陣圖,三國演義 中諸葛亮的事蹟有多少是假的?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舟借箭,空城記,火燒博望坡是假的.舌戰群儒不存在 借東風是自然現...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 三國演義 的成語有 錦囊妙計,恩怨分明,驕兵之計,養精蓄銳,虛虛實實,虎體熊腰,青山不老,以卵敵石。錦囊妙計 j n n ng mi o j 釋義 舊 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出處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五十四回...
《三國演義》中到底多少事是假的阿
據我所知哈 博望坡斬華雄 赤壁戰顧茅廬等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就是說一切都不必太過在意,太過執著。真做假時真亦假,假做真時假亦真 三國演義 中是褒劉備,中孫權,貶曹操.那些現在都無法推測了,百家講壇裡說的都是個人觀點,不必計較那麼多,你把三國演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