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美麗呵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錦囊妙計,恩怨分明,驕兵之計,養精蓄銳,虛虛實實,虎體熊腰,青山不老,以卵敵石。
錦囊妙計 [ jǐn náng miào jì ]
釋義:舊**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劉備)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釋義:對於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驕兵之計 [ jiāo bīng zhī jì ]
釋義: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現今退在關上。』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
養精蓄銳 [ yǎng jīng xù ruì ]
釋義: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虛虛實實 [ xū xū shí shí ]
釋義: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
2樓:可靠的未名小友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寶刀未老 趁虛而入 頓開茅塞 反戈一擊 橫衝直撞 抱恨終天
呼風喚雨 探囊取物 名不虛傳 危在旦夕 義不容辭 縱虎歸山 赤膊上陣 萬死不辭
步步為營 鼎足三分 舌戰群雄 錦囊妙計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虛虛實實、初出茅廬、舌戰群儒、錦囊妙計、驕兵之計等。
1、虛虛實實
【解釋】: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
【譯文】:難道沒有聽說兵法『虛真假實』的研究?曹操雖然能用兵,這可以瞞過他了。
2、初出茅廬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譯文】:只需驚破曹操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舌戰群儒
【解釋】: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譯文】:諸葛亮駁倒很多讀書人。
4、錦囊妙計
【解釋】:舊**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譯文】:你保主公入吳,當領這三個錦囊。口袋裡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5、驕兵之計
【解釋】: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現今退在關上。』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
【譯文】:孟達暗暗發書,申報劉備,說黃忠連輸幾陣,現在退在關上。玄德慌忙問孔明。孔明說:這是老將驕兵的辦法。
出自《三國演義》的歇後語或成語有哪些?
有哪些成語出自《三國演義》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5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
三國演義成語及典故,出自《三國演義》的有關歷史典故成語
成語 七步成詩 拼音 q b ch ngsh 解釋 稱人才思敏捷。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筆雋美,深受曹操的喜歡。他的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語 赤膊上陣 拼...
出自三國演義的名言,三國演義裡的名人名言
夫英copy雄者,胸懷大志,bai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du天地之志者也zhi 曹操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dao梧不棲 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 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