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姓趙的有多少個人,詳細的。三國志中的。與三國演義中的區別。例如,溫酒斬華雄,實際是孫堅

2022-06-30 20:20:18 字數 5979 閱讀 5266

1樓:王大漢活寶

1全部趙昂:王異的丈夫。在隴西時背叛了馬超,和楊阜誅殺了馬超滿門。

趙月:趙昂和王異的兒子,本來是馬超麾下偏將,因為趙昂背叛,被馬超殺了。

趙岑:董卓手下,在董卓撤到長安後,向盟軍獻關投降趙範:桂陽太守,向趙雲投降的那位,還想把嫂子嫁給趙雲,被拒絕了。

趙弘:南陽黃巾軍一個頭領,被孫堅殺了

趙累:關羽的督糧官,隨關羽戰死

趙萌:西院八校尉的右軍校尉

趙衢:楊阜的好友

趙融:蜀將,在夷陵之戰時出現過

趙睿: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趙雲:大家都很熟悉

趙諮:東吳中太夫

趙統:趙雲兒子

趙廣:趙雲兒子

趙忠:十常侍之一。

誅文丑是徐晃帶人乾的

斬蔡陽是劉備和劉闢帶人乾的。

單刀赴會的是魯肅

趙雲只是比較平常得帶劉備家眷撤退,沒有七進七出徐庶的母親是曹軍在長阪坡之戰中抓住的,然後徐庶就離開劉備了,並不是曹操誆去的

潘璋是234年病死的,不是被關興殺死的。

華佗在208年就去世了,而關羽攻打樊城是219年的事,曹操是220年病死的

周瑜是操勞過度而死,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2樓:月露傾寒

能想到的就只有十常侍之一的趙忠和趙雲。趙雲兒子,趙統、趙廣。至於區別就太多了。

三國演義畢竟是**,只是保證歷史基本框架不改。比如並沒有文丑。比如劉關張沒有桃園結義。

比如周瑜只是病死了而已。曹操也沒有刺殺過董卓。孫堅殺仁厚的上司,實際是土匪性格。

馬超造反並不是因為馬騰被殺,而是他先造反,馬騰才被殺。比如單刀赴會是關羽和魯肅兩個人,這事實際上是稱讚魯肅膽魄的,因為他是文士,敢單獨見關羽。比如諸葛瞻其實很無能,當時鄧艾到了江油,黃崇勸諸葛瞻火速進兵,把鄧艾堵在山道,不讓他進去平地。

諸葛瞻不聽,還棄涪水關而逃。魏延也不是諸葛亮授意殺死。姜維在蜀國很不得志,被處處防範。

包括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份也被改動了。總之很多。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沒有群英會將幹中計的情節。蔡張二人是曹操自己砍的,將幹在赤壁之戰前也沒去見過周瑜。

歷史事件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愛周瑜之才,想讓將幹勸周瑜投降。將幹回來以後帶回來的話是:「公謹之心甚堅,不可說也」

關於周瑜的區別,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氣量狹小,能力不如孔明的大將。而歷史上的周瑜正好相反,周瑜在三國志中的評價是很有氣量的大將。關於能力方面「一時瑜亮」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兩人不相伯仲。

周瑜精於軍事,諸葛亮精於政治。

關於將幹,歷史上的將幹是一個謙謙君子,並且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三國歷史上沒有很大的影響。完全不像是三國演義中的愚蠢形象。他於周瑜也是同學,但也僅此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赤壁之戰前後的情節是三國演義中水分最大的一個。其中去除火攻,苦肉計,黃蓋詐降之外幾乎都是虛構。這其中包括草船借箭,借東風,連環計,三氣周瑜,戰長沙等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子虛烏有的。

關於歷史上這些問題的說明,在此不贅訴。

4樓:死靈伯爵

答:《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三國演義是長篇**。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三國志傳》、《三國志傳通俗演義》、《三國英雄志傳》、《三國全傳》,簡稱《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作。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的作品,雖是一家之言,但還是比較客觀的.三國演義則是章回**,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故事的大綱也和歷史吻合.不過**就是**,有太多作者主觀的東西存在,誇大某個人或事件,或者貶低某些人來襯托一個英雄人物,這是很尋常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題目太大了吧,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周瑜的話,你背一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知道歷史與演義之間的區別了。

7樓:海鷗de眼淚

三國演義是**,有一定的虛構的內容!

三國志是史書,比較符合歷史的真相!

如果你是**迷的話,建議你讀三國演義!

如果你是歷史迷的話,建議你讀三國志!

8樓:

三國志是注重歷史的,戲說萬分少

三國演義是說書的評話,水分太多了

9樓:匿名使用者

蔣幹這個人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露過面,他確實也到過周營,但那是在赤壁之戰兩年後公元209年(建安14年)去的.況且蔣幹也沒有白鼻子,還是個帥哥,至於他盜竊了周瑜的書籍,以及什麼群英會,全都是子虛烏有!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史書

《三國演義》是**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遊戲,[三國演義]是劇本

12樓:論語

一個是正史,一個是**。

13樓:·翼在天

歷史和**,七實三虛

14樓:掩卷

《三國志》中蔣幹是在赤壁之戰兩年之後才找過一回周瑜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主要是記載歷史,很多事可以從那裡得到考證

三國演義主要是介紹當時人物的英雄事蹟,誇張了很多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有什麼區別

16樓:乜宜人

三國志是編年體史書,三國演義是**,但不是普通的**,是經典名著。人們都是先知三國演義後知三國志的。演藝裡當然文學成分會比較重,而不側重史實了。

然而並不能因此認為三國演義裡都是虛構的,三國志都是真實的史實。演藝裡的事蹟很多源於民間傳說,這些事蹟通常未被記載於史書上,然而並不能因此斷定其完全虛構的,一種奇妙的現象是,很多民間傳說甚至神話故事往往在新的考古或者研究發現中找到事實依據。像三國志,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的主要參考依據,作者陳壽是否像太史公那樣做了詳盡的考察取證,做到公正客觀,未必如此吧。

17樓:市芊百里鴻福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側重於劉備,而三國志則比較公正,因而隆中對這一歷史三國志中有詳細提及,而三國演義沒有

記得采納啊

18樓:匿名使用者

發生時間不一樣。三國志找諸葛亮是徐庶走前,三國演義是徐庶走後。

1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中,對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而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用了很多的文墨去記載此事,是虛構的故事。

20樓:甘若塵

三國志 中只用了五個字做了記錄 三國演義 中作者卻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

21樓:魔魘宇

三國志中的三顧茅廬記載的是當時真實的狀況,三國演義因為是演義所以其中的三顧茅廬含有一定的虛構成分。

22樓:輐貰_吥塨

三國志裡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三國演義裡又是見著個見那個的都是虛構的

23樓:凍豆冰_豆豆冰

三國演義-真實故事+虛構(含有誇張手法〕,描述得比較具體、細膩(**)

三國志-真實,無虛構的、記載歷史(史書)

2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諸葛亮毛遂自薦,三國演義是劉備到隆中請諸葛亮

25樓:百里若水

三國演義虛構較多,故事性強,更精彩。

三國志尊重史實~

26樓:清波泱泱

《三國演義》羅嗦,用了將近2回,《三國志》就一句話「凡三往乃見」。

2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中,對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

三國裡面採用了大量的虛構、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例如遇見黃承彥,諸葛亮的弟弟誤認為是諸葛亮的情節都是虛構的。還有他的那些朋友,崔廣元,孟公溦的推介什麼,喝酒吟詩什麼都是虛構的!沒有史書記載!

2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只是記載有這麼一回事情,

三國演義裡用誇張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三顧茅廬的經過,演義版本是**,加了不少個人修改,綜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蹟,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2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只是個**

三國志 就比較正史了~

30樓:匿名使用者

「凡三往乃見」並不是去了三次,是去了多次

《三國演義》顯然是虛構的,**家之言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是什麼?

31樓:放逐孤單

兩者區別如下:

1:類別不同:《三國志》是紀實的史書,而《三國演義》是杜撰的**。

2:作者不一樣:《三國志》作者是西晉的陳壽,《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

3:創作時間不同:《三國志》創作於公元280-290年,《三國演義》創作於明初洪武年間。

兩者好看與否,如從文學性說的話《三國演義》好看,如你要了解史實,那就《三國志》好看。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其作者是西晉陳壽,《三國志》的評價很高,被評為二十四史中最好的「前四史之一」,但由於《三國志》是陳壽個人編撰,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史料不足,所以也有人評價它記錄過於簡陋。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作者是羅貫中。該書是根據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的優秀歷史**。它的內容豐富多彩,為讀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認識價值。

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民間傳說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32樓:super小怪獸

《三國志》是中國二十五史中的一部,記載了由東漢末年一直到西晉統一中國期間的歷史,是一部正史。而《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長篇章回歷史**。《三國志》 的作者是陳壽,這位陳壽曾在晉朝做官的時候,就私自撰寫三國的歷史,一共是六十五卷,後來被合成為一部《三國志》。

在當時還有很多其他文人,也同時在撰寫三國曆史,但是隻有陳壽的版本取材謹慎,文筆簡潔,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據說曾經夏侯湛在看了陳壽撰寫的《三國志》之後,自嘆不如,便將自己所寫的《魏書》盡數毀去,號稱自己要封筆不再寫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目前很多學者都公認為就是明代作者羅貫中。羅貫中原名羅本,字貫中,是山西太原府祁縣人。而他的生平大多記載在他的朋友賈仲名所寫的《錄鬼簿續編》中,在這本書裡面,羅貫中是一個早年曾經有爭霸天下的雄心的人。

在元代末年,他曾投身於割據一方的張士誠麾下,做一名幕僚,後來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羅貫中自此隱居了起來。之後便開始蒐集隋唐以來,民間的所有三國故事與說書的版本。

明朝建立後,羅貫中在朝廷的默許下,撰寫了《三國演義》一書。後來《三國演義》又有清初文學家毛宗崗負責修正,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卷首詞,就是後來毛氏父子加上去的,這一句卷首詞可以說是整部書的點睛之筆。

由此可見,其實《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非常大,雖然**是以陳壽的原本和裴松之的註釋為主要取材物件,但是羅貫中卻把他一生沒有辦法完成的志向和抱負,都寫進了這本《三國演義》裡的英雄爭霸當中。所以《三國演義》是以劉備建立的蜀漢為正統,將其作為了故事的主線一步步推進。

在**的前半部分,主角是劉備、關羽、張飛等人,到了後期則是諸葛亮、姜維等人。而在正史裡的正面人物,篇幅較多的則是曹操和司馬懿等人,而這些人在**中全都成了反派角色,遠沒有《三國志》中描寫那麼多。至於東吳的孫氏父子,戲份在**中就更少了。

羅貫中還在《三國演義》中,摻雜了很多天命不可知的觀念。比如諸葛亮這個人雖然神鬼莫測,可最後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似乎也是羅貫中對自己壯志未酬的一種影射。

三國演義的內容,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三國演義 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它的文學價值不容小覷,而至於裡面的故事是否是真實的?曾經有位學者說過三國是七分真三分假,而水滸是三分真七分假,可見三國大部分的故事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卻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歷史的,真正的二十四史中陳壽的 三國志 被當成正史。而三國總體來講是羅貫中的一本章回體 比如在 三國演義...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 三國演義 的成語有 錦囊妙計,恩怨分明,驕兵之計,養精蓄銳,虛虛實實,虎體熊腰,青山不老,以卵敵石。錦囊妙計 j n n ng mi o j 釋義 舊 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出處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五十四回...

三國演義中的華雄,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主要人物是?

演義中 華雄是董卓帳下第一猛將 當然除呂布,華雄原本就是隨董卓進京的,呂布是後來加入的。董卓出身西涼而民風尚武,華雄能得董卓信任又拜為都督所重用,其武勇與能力可見一斑。汜水關前輕而易舉的連斬鮑信之弟鮑忠,韓馥營中上將潘鳳,袁術麾下大將俞涉以及江東猛虎孫堅的得力左右手擅使雙刀的祖茂,這樣的實力絕對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