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法家對春秋時期文化秩序崩壞提出了什麼觀點

2022-06-30 20:20:16 字數 1731 閱讀 9110

1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儒家提出觀點:以禮治國,主張恢復周朝禮制,以仁治國,代表人:孔子,孟子。

法家提出觀點:以法治國,主張用法度來治理國家,代表人:韓非、商鞅、李斯、申不害。

1:初秋時期簡介: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關於這一時期的起訖,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2:儒家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政,還主張以禮治國,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法家政治主張:法家重視法律,強調以法治國是法家學說的核心.他們主張一切按法辦事,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上性.

在全國要人人知法、守法.要嚴刑重罰,使人們不敢犯法,以達到令行禁止,信賞必罰。

總結:無論以儒家思想主政還是以法家制度治國,其實都是想建立一個和平的文明社會,以保證社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從漢朝以後的成功領導者其實都借鑑了者兩種觀點的優點,並從中融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例如漢武帝著名的「外儒內法」,對後期各個王朝影響深遠,所以說在文化秩序崩壞處於亂世的王朝來說,通過正確的治理,才能建立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的社會。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提出仁政,以仁治天下;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韓非子等,提出依法治國;

個人認為依法治國更合理,目前我國雖提倡依法治國,但實際執行並非如此,這根文化有關。秦孝公時,商鞅變法後有一規定我印象深刻,說如果有人將垃圾扔在路上,依法是有殺頭的可能的。那個時期秦國真正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並不是說那個時期民風淳樸,就是因為有法,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真正的法治,而非人治。

3樓:匿名使用者

禮崩樂壞和儒家法家無關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觀點?(急用)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在人口問題上所持觀點的異同及其原因

4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

主張增殖人口。

2、不同點:

儒家主張增殖人口,是為了國家的發展,統治的穩定;

法家則主要是為了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3、原因

都認識到勞動力是發展生產的根本保證,也是賦役的**。對國家的發展強大具有重要作用。但儒法兩家的治國理念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同,都主張實行封建統。統一天下。 異,儒家主張,以仁愛此心對待人民,以獲取人民的信任。法家主張實行嚴刑峻法,對人民實行震懾作用,乖乖地服從封建統治。

據此說明儒家和法家對於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構想有何明顯不同

春秋戰國、西漢、宋三個時期儒家思想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哪些學派的觀點 20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是儒家創立階段,並無融入其他學派;西漢儒家主要融入法家思想,亦稱儒表法裡;宋朝儒家主要融入佛教思想,亦稱儒表佛裡。

7樓:簡小淼

春秋創立,未受重視 戰國成為蔚然大宗

西漢結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

宋朝抨擊道教,融入佛教

春秋時期是指什麼時期?春秋時期是指哪個時間段?

春秋戰國主要指東周時期。當時的春秋戰國是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個時期,因為當時的時代經歷了百家爭鳴 人才輩出的文學發展歷程,也經歷了諸侯並立帶來的社會大動盪和大發展。說到這個時代的特殊性,其實還有一點大家容易混淆的,那就是春秋戰國其實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的分割界限較為模糊,春秋轉入戰國的時間過度地十分自...

春秋時期建立的國家和歷史大事件,春秋戰國的歷史大事件有哪些 謝謝 麻煩理下

戰爭 長平之戰,馬陵之戰,孔子周遊列國,商鞅變法,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希望能幫到你 春秋戰國的歷史大事件有哪些 麻煩理下 春秋戰國時期的大事 和年代 春秋到戰國大事件的列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春秋時期開始。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任管仲為相。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公元前656年...

誰在春秋時期成為霸主,誰在春秋時期成為第一個霸主

齊桓公。齊桓公 前643年10月7日 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 齊桓晉文 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 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