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陶公少時②,作魚梁吏③。嘗以坩鮓餉母④。母封鮓付使⑤,反書責侃曰⑥:「汝為吏⑦,以官物見餉⑧,非唯不益⑨,乃增吾憂也⑩!」
註釋]選自《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
陶公:陶侃,晉朝人,陶淵明的曾祖。少時,年輕時。
魚梁吏:掌管漁業的官。
嘗:曾經。以:把。坩:如壇罐之類的土器。鮓:古時把魚儲藏起來作為食品叫柞,像現在的醃魚、糟魚。餉:送給。
封鮓付高凱使:把醃魚封好交還給來使。
反書:回信。曰:說。
汝:你。為吏:做官。
以官物:把公家的東西。備圓見餉:送給我。
非唯:不但。不益:沒好處。
乃:反而。增吾憂:增添我的憂慮。
陶母是歷史上著名的好母親,她注意培養兒子廉潔奉公的好品質。陶侃後來擔任荊江二洲刺使,都督八洲諸軍事,做官的名聲很好,這和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東晉陶凱年輕時當過潯陽縣的小史,專門監管魚壩。一次,他派人將一罐乾魚送給母親品嚐,沒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將乾魚送回,而且寫信責備他:你做官,那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不能給我帶來好處,卻反給我增添了憂慮。
陶侃讀畢母親來信,愧悔交加,無地自容。自此以後,嚴母訓導銘刻在心。其後為官40年,勤慎實職沒,始終如一。
讀《陶母責子》這一歷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對兒子的嚴格要求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鮓餉母」,出於孝敬老母。可陶母卻深感憂慮,其原因是「以官物見餉」。
所以陶母毅然「封鮓付使」,「戚滾喚反書責侃」。
陶母責子的道理 我不知道,555555!
2樓:會哭的禮物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鑑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醃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讓兒子懂得不能假公濟私。
3樓:上官淑珍靖溪
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是國家的棟樑,對待老百姓就像是對待自己的父母,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紀輕時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裡的差役用一罈醃魚送給母親。母親對使者問道:
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醃魚封好交還給差役並且回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公物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增添了我的憂愁啊。」
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但孝敬要公私分明。
《陶母責子》的原文及譯文分別是什麼?
4樓:網友
原文:嘗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選自《世說新語》)
陶公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此何來?
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據《世說新語》改寫)
譯文: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裡的差役)把一罈糟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
你身為官吏,並且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正確,不是造福人類的行為。」
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曾經把一罈醃魚贈送給母親。母親說:
這是**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
母親將醃魚封好並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還增添了我的憂愁啊!」
全文理解:本故事是說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 ,但孝敬要正當。把公家的財物贈送給父母,這是不應該的,陶母拒收一罈醃魚,並回信嚴肅地批評兒子,這是母親教育有方。
出處:節選自南朝宋彭城·劉義慶《世說新語》,標題為編者所擬。
境界:讀《陶母責子》這一歷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對兒子的嚴格要求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鮓餉母」,出於孝敬老母。
可陶母卻深感憂慮,其原因是「以官物見餉」。所以陶母毅然「封鮓付使」,「反書責侃」。
啟發借鑑: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們,但孝敬要公私分明。把公家的財務送給父母,這是不對的。
陶母沒有收下醃魚,不貪圖小便宜,並回信嚴肅的批評了兒子,這是母親的教育有方。陶侃後來終成國家棟梁之才,這與母親的教育有關。
陶母責子的境界,《陶母責子》的原文及譯文分別是什麼?
讀 陶母責子 這一歷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對兒子的嚴格要求這一崇高境界。陶侃 以坩鮓餉母 出於孝敬老母。可陶母卻深感憂慮,其原因是 以官物見餉 所以陶母毅然 封鮓付使 反書責侃 陶母責子 的原文及譯文分別是什麼?原文 嘗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選...
《陶母責子》的原文及譯文分別是什麼
原文 嘗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選自 世說新語 陶公少時為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曰 此何來?使者曰 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書,責侃曰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據 世說新語 改寫 譯文 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
《孫權勸學》的道理,孫權勸學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從呂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選自司馬光 資治通鑑 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被選入語文教材。1 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2 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