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白露飲塵霜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通過自讀自悟,運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讀懂故事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領會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朋友間的真摯友情。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揭題匯入。
3、質疑匯入。
二、縱情吟誦,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指導方法,藉助拼音和註釋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
3、聚焦沒有註釋裡三組難理解的詞語,指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讀讀說說。
三、反覆吟誦,朗讀背通識知音。
1、揭示讀古文與讀現代文不一樣,讀古文講究吟詠。
2、師生合作讀,滲透老師示範。
3、指名分角色讀。
4、男女生合作讀。
5、填空讀。(嘗試背通)
四、理解故事,練習表達,高山流水明知音。
一)學習古文,我們不僅要會讀,會背,還要讀懂。用自己的話說。
說這個放事。
1、自己充分學習。
2、鼓勵學生再次練習用自己的話跟同桌講講這個故事,再指名說。
二)理解知音的心心相印。
1、創設情境,體會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2、拓展:伯牙骨琴,除了能用琴聲表達高山,流水,還可能想用琴聲表達什麼?
3.伯牙想用琴聲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楊柳,什麼樣的雨雪,什麼的山林?用上疊詞來說一說。
4創設情境,伯牙鼓琴,鍾子期這樣讚歎:
善哉, 兮若 !
5、無論我伯牙想到什麼,你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我的心意。
用文中的話就是——
6、寫一寫,遇到這樣真正瞭解自己的朋友,伯牙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五、想象情境,破琴絕弦祭知音。
1、傳說伯牙和子期的這次相遇,讓他們彼此都覺得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中秋再相會,可就在相會之日,伯牙見不到子期,而是一座冷冷的墓碑!
2、聽著這樣的**,你彷彿看了什麼?
3、引出最後一句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鼓)
4、拓展課外資料:師生朗讀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的短歌。
六、傳唱知音。
板書: 伯牙絕弦。
所念 必得之。
知 音。
伯牙絕弦翻譯, 伯牙絕弦 古文翻譯
翻譯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 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讚歎道 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
讀完《伯牙絕弦》的感受,讀完 伯牙絕弦 的感受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 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 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 相識滿天下,知...
伯牙絕弦中的伯牙是個怎樣的人,伯牙絕弦中伯牙與鍾子期是個怎樣的人
俞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 琴仙 荀子 勸學篇 中曾講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 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 本味篇 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 流水的故事。琴操 記載 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 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