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氏染色最後無現象的原因

2025-02-23 12:30:05 字數 3154 閱讀 5678

1樓:網友

有很裂消睜多種原因①菌量少,不容易找到②製片無背景,無法確定細菌所在平面③革蘭氏染色。

的染色時間不夠或者試劑弄錯或者試劑順序搞錯④固定方法不對⑤沒有使用油鏡觀察⑥脫色時間過長⑦載玻片倒置。

研究了菌齡、塗片厚度、媒染時間、乙醇。

脫色程度等對革蘭氏染色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進行革蘭氏染色時,大腸桿菌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的培養時間不宜超過25小橋譁時,塗片時應為均勻薄片,媒染時間以30~60s為宜。乙醇脫色程度是革蘭氏染色的關鍵,脫色時間應嚴格控制在20~30s。

而枯草芽孢桿菌。

的培養時間不宜超過16小時,媒染時間以30~90s為肆歲宜,脫色時間應嚴格控制在30s以內。

2樓:

革蘭氏陽性菌呈藍紫色,革蘭氏梁遲陰性菌呈紅色。染色後除可以看到細菌形態芹渣高,細分細菌種類。

革蘭氏染色陽性菌包括:嫌尺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碳疽桿菌等。

革蘭氏陰性菌包括:百日咳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流行性腦膜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等。

革蘭氏染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為什麼

3樓:老藝術家

革蘭氏染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選用活躍生長期菌種染色,老齡的革蘭氏陽性細菌會被染成紅色而造成假陰性。

2.塗片。不宜過厚,以免脫色不完全造成假陽性。

3.脫色是革蘭氏染色是否成功的關鍵,脫色不夠造成假陽性,脫色過度造成假陰性。

原理:

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複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

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4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1、革蘭氏染色成敗的關鍵是酒精脫色。如脫色過度,革蘭氏陽性菌也可被脫色而染成陰性菌;如脫色時間過短,革蘭氏陰性菌也會被染成革蘭氏陽性菌。脫色時間的長短還受塗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嚴格規定。

2、染色過程中勿使染色液乾涸。用水沖洗後,應吸去玻片上的殘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釋而影響染色效果。

3、選用幼齡的細菌。g+菌培養12h-16h,培養24h。若菌齡太老,由於菌體死亡或自溶常使革蘭氏陽性菌轉呈陰性反應。

5樓:小仙鸛七號

注意安排g+ g- 對照 過火時候不要太久 孔雀綠不要烤糊了。

6樓:網友

在實驗中需要注意,經常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結果,假陽性主要是由於脫色不完全,可能是由於塗片過厚,或者是結晶紫染色過度,導致脫色不完全。假陰性可能是因為細胞固定過度,造成細胞壁通透性的改變,而出現假陰性結果;另外,細胞培養時間太長,可能已經有部分細胞發生死亡或者自溶,也導致細胞壁通透性的改變而出現假陰性結果。

7樓:卓美落飛

需要注意顏色和脫色時間。

革蘭氏染色的意義是什麼?

8樓:curry咖哩

革蘭氏染色法的重要意義是:革蘭氏染色法不僅用來觀察細菌的形態,而且它還是細菌鑑定的重要方法。

微生物的細胞小且透明,在普通光友棚戚學顯微鏡下不易識別,必須對它們進行染色,使經好陵染色後的菌體與背景形成明顯的色差,從而能更清楚地觀察到其形態和結構。

革蘭氏染色的原理:

革蘭氏陽性菌。

的等電點比革蘭氏陰性菌低,因而革蘭氏陽性菌帶負電荷比革蘭氏陰性菌多,它與草酸銨結晶紫。

的結合力大,用碘-碘化鉀。

媒染後,兩者等電位均降低。

但革蘭氏陽性菌等電位降低得多,故與草酸銨結晶和梁紫結合得更牢固,對乙醇。

脫色的抵抗力強,草酸銨結晶紫、碘-碘化鉀複合物不被乙醇提取,菌體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則相反,菌體呈紅色。

革蘭氏染色中哪一步是關鍵?為什麼?如何控制?

9樓:桂林先生聊生活

革蘭氏染色中脫色最關鍵,因為蔽老乙醇脫色是革蘭氏染色操作的關鍵環節:脫色不足,陰性菌被誤染成陽性菌;脫色過度,陽性菌被誤染成陰性菌。因而脫色時間一般控制為20-30s。

革蘭氏染色法。

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重要的鑑別染色法,屬於復染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丹麥。

醫生革蘭於1884年所發明,祥滑最初是用來鑑別肺炎球菌。

與克雷伯肺炎菌。革蘭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

染色原理:

通過初染和媒染後,細胞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

一碘大分子複合物。革蘭氏陽性細菌由於細胞壁較厚、肽聚糖含量較高和其分子交聯度較緊密,故在用乙醇洗脫時,肽聚糖網孔會因脫水而明顯收縮,加上它基本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縫隙。

因此,結晶紫與碘複合物仍牢牢阻留在細胞壁內,使其呈現紫色。而革蘭氏陰性細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聯鬆散,故遇乙醇後,肽聚糖網孔不易收縮,加上它類脂含量高,所以當乙醇把類脂溶解後,在細胞壁上就會出現較大縫隙,複合物容易溶出細胞壁,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細胞又成無色。

這時再用紅色染料進行復染,革蘭氏陰性細菌將獲得一層新的顏色——紅色謹並臘,而革蘭氏陽性菌。

則仍呈紫色。

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失敗的原因

10樓:北網域名稱醫

一般是乙醇。

脫色時間過長。

革蘭氏陽性菌。

呈藍紫色,革蘭氏陰性菌。

呈紅色。染色後除可以看到細菌形態,細分細菌種類。

革蘭氏染色陽性菌包括: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色溶血性鏈球菌。

肺炎球菌、白喉桿菌。

碳疽桿菌等。

革蘭氏陰性菌包括:百日咳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

霍亂弧菌、流行性腦膜炎。

雙球菌、淋病雙球菌等。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原理,簡述革蘭氏染色的操作步驟

操作步驟 1 塗片 將培養的不同菌分別作塗片 注意塗片切不可過於濃厚 乾燥 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一2 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2 染色 1 初染加草酸鉸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鐘,水洗。2 媒染滴加碘液衝去殘水,並覆蓋約一分鐘,水洗。3 脫色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淨,並襯以白背景,用95 酒精...

細菌的革蘭染色性不同是因為什麼,革蘭氏染色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根據革蘭染色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 染成粉紅色 和革蘭氏陽性菌 染成紫色 染色步驟分為 初染,媒染,脫色,復紅 該染色法所以能將細菌分為g 菌和g 菌,是由這兩類菌的細胞壁結構和成分的不同所決定的。g 菌的細胞壁中含有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類脂質,而且肽聚糖層較薄 交聯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脫色時溶解了類...

細菌中革蘭氏染色法的過程是怎樣的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很多,各種方法應用的染料也不盡相同,但是一般染色都要通過製片及一套染色操作程式。1 製片 在乾淨的載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懸液並塗成直徑約1釐米的薄層,為避免因菌數過多聚成集團,不利觀察個體形態,可在載玻片之一側再加...